北非戰場的簡介
戰役在同盟國和軸心國之間展開。同盟國的戰力主要來自英聯邦和來自德國控制下的歐洲的流亡分子。美國於1941年加入戰爭並於1942年5月11日在北非開始直接軍事援助。
北非的戰鬥開始於1940年6月10日的意大利宣戰。6月14日,英國陸軍第11輕騎兵團(由第1皇家坦克團協助)穿過邊界進入利比亞並奪取了意大利的卡普措堡壘,隨後意大利發動壹波攻勢進入了埃及並在1940年9月占領了西杜拜拉尼,隨後在1940年12月英聯邦展開了羅盤行動進行反擊。在羅盤行動中,意大利第10軍團被摧毀,為了防止軸心國全面失利,由埃爾溫·隆美爾(Erwin Johannes Eugen Rommel)指揮的德國非洲軍通過向日葵行動被派遣至北非,以增援意大利軍隊。
隨後爆發了壹系列為控制利比亞和埃及部分地區的拉鋸戰,至第二次阿拉曼戰役達到頂點,當時由伯納德·蒙哥馬利中將指揮的英聯邦軍隊給予了軸心國軍隊以決定性的打擊,並將他們趕回突尼斯。在隨後的1942年盟軍的火炬行動登陸西北非洲,爆發了與維希法國軍隊的戰鬥(隨後法軍改變了立場),最終盟軍將軸心國軍隊包圍在突尼斯北部並迫使他們投降。
軸心國經過在東部戰線對抗蘇聯,減輕了英國及後來的美國軍隊在北非的壓力。英國通過對密碼信息的破解進行情報收集被證明是盟軍在北非成功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