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書目《在人間》
《在人間》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也是高爾基《人生三部曲》之壹。小說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這段時期他為了生活,就與外祖母摘野果出去賣糊口,當過繪圖師的學徒,在壹艘船上當過洗碗工,當過聖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歷盡坎坷,與社會底層形形色色的人們打交道,他壹有機會就閱讀大量書籍。生活閱歷和大量的閱讀擴展了阿廖沙的視野,他決心?要做壹個堅強的人,不要為環境所屈服?。他懷著這樣的堅定信念,離開家鄉奔赴喀山。
在人間,不僅是作者童年時代的自傳,不僅是壹個少年的生活史,而且也是壹個時代藝術性的史冊,反映了俄國工業資本主義成長引起的小資產階段手工業的瓦解過程。阿廖沙的外祖父卡希林壹家的破產,就是俄國十九世紀七十至八十年代的真實寫照。小說描述了普通俄國人的困苦生活和他們日常的苦悶,顯示出這個少年對這種生活的反抗情緒越來越強烈了。從而創造出壹個能幹、求知欲很強烈的少年的活生生的形象。書中真實地描寫了下層人民的嚴峻的、陰暗的生活,也描述了這個來自下層的少年建立了自己初步的世界觀。這部自傳體小說獲得了進步的社會活動家的好評。亞美尼亞作家希爾萬紮傑認為這部小說具有全人類的意義。
馬克西姆?高爾基(1868?1936)是蘇聯無產階級文學的創始人,也是世界社會主義文學的卓越代表。
高爾基原名阿列克塞?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於1868年3月28日出生在伏爾加河畔的尼日尼?諾夫戈羅德(即今高爾基城),父親是細木工。他4歲喪父,隨母親寄居外祖父家,10歲時外祖父因遭火災而破產,他便被拋到?人間?,開始了自謀生路的流浪生涯。16歲到喀山,原想上大學,結果喀山的貧民窟和碼頭成了他的?社會大學?。在那裏,他接觸了進步青年的革命團體,並閱讀了《***產黨宣言》、《資本論》等著作。1899年,高爾基完成了第壹部長篇小說《福馬?高爾傑耶夫》。 1901年,高爾基因參加彼得堡的示威遊行而被捕。著名散文詩《海燕之歌》就是他參加這次示威遊行後寫的,他以這篇豪情洋溢的革命檄文,迎接了20世紀無產階級的革命風暴。同年,他寫了第壹個劇本《小市民》,其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世界文學史上第壹個革命無產者(革命工人尼爾)的形象。1902年,寫了劇本《在底層》,它是作者20年觀察流浪漢生活的總結,是高爾基戲劇的代表作。在1905年革命形勢高漲的歲月裏,高爾基作為戰士參加了革命運動,他的住宅成為1905年莫斯科武裝起義的據點之壹。
他將自己的壹生寫入了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中。1892年發表處女作《馬卡爾?楚德拉》,從此登上文壇。1901年發表《海燕之歌》,標誌著高爾基創作的新發展。主要作品還有《母親》、《小市民》、《最後的壹代》。《母親》是他最優秀的作品。
1934年高爾基主持召開蘇聯作家第壹次代表大會,並當選為主席。1936年6月18日病逝。
《在人間》中高爾基的講述是近乎冷漠的,他眼中的生與死非常平靜,在作品中作者也探討了生與死的問題,但同時又竭力地避免傷感與消極的情感,表現出少有的隱忍和堅韌。作品中出現的死亡都被處理得很自然,在死亡發生時,即使很突然,阿廖沙也可以很平靜地面對。
以前的現實主義作品的心理描寫,往往被當作作家解剖的客體而加以描繪。高爾基的心理描寫表現出自己鮮明的獨特性。他不僅把阿廖沙的心靈作為壹個客觀存在的實體來加以描繪,而且主要通過主人公自身對環境的主動觀察與反應來表現其心理活動的流程。阿廖沙不是被動、消極地接受生活,而是積極、主動地參與壹切,努力去摸索、思考、認識生活與社會。少年阿廖沙的心理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積極地從人民生活中、從人類優秀文化遺產中汲取經驗營養的過程,是在同惡劣環境的格鬥中磨練反抗精神、培養進步理想的過程。阿廖沙內心世界的形成是與周圍生活緊密交織在壹起的。他沒有逃避可怕的現實,而是從思想到行動都積極投身到熾熱的生活中去。現實生活中的每壹個鏡頭,周圍人物的每壹言行,都進入了他內心生活的世界,在他心中激起層層波瀾。對這些現象的思考以及所采取的態度又往往推動和標誌著他的成長。在各種知識和經驗中不僅有美好的高尚的,而且也有醜惡的、庸俗的。前者從正面喚起他的愛情和激情,後者則從反面教會他去憎恨,去鬥爭。但無疑作者是能夠主導自己靈魂的人,他總能夠使自己的思想變得和諧,保持壹種積極向上的心態。作者正是想通過《在人間》這部作品呼籲育少年都能有壹種積極的心態,從而構建壹個和諧美好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