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臧息相輔:是什麽意思?
“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臧息相輔”意思是:大學的教育活動,按時令進行,各有正式課業;休息的時候,也有課外作業。把教師的講解要與個人的理解相結合才能消化知識。
出處:戰國 樂正克 《禮記》
原文: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不學操縵,不能安弦;不學博依,不能安詩;不學雜服,不能安禮。不興其藝,不能樂學。故君子之於學也,藏焉修焉,息焉遊焉。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
譯文:
大學的教學是依規定時間進行正課教學,課後進行課外練習。因為課外不練習好調弦技能,課內就完不成樂教的任務;課外不學習好歌詠知識,課內就完不成《詩》教的任務;課外學習不好灑掃應對等禮節,課內就完不成禮教的任務。
總之,不強調課外實際訓練的重要性,就完成不了正課教學任務。所以善於學習的人,務使學習正業時專心修習,退而休息的時候,就盡興遊樂。唯有這樣,才能鞏固所學,從而親近師長,樂於交友,恪守信念,日後即使離開了師友,也不會違背師友的教導。
《學記》對中國教育史,也是對世界教育史的最大貢獻還在於它首次提出了長善救失、臧息相輔的教學原則,繼承和發展了孔子以來倡導的啟發誘導,即善喻的教學原則。
擴展資料
臧息相輔原則:《學記》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善於處理好正課學習與業余愛好之間的關系,使正課學習有主攻方向,業余愛好廣泛多樣,而且使業余愛好有助於正課的學習。
它指出業余愛好即“居學”可以輔助正課學習,因為如果課外不彈奏各種樂器,課內就不能熟練地學習琴瑟;課外不學習歌詠,不吟詠雜詩,課內就不能深刻地理解《詩經》;課外不練習灑掃應對進退這些雜事,課內就不能很好地學習禮儀。
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正確處理課堂學習與業余愛好之間的關系,使正課學習,即“藏”有主攻方向,學有所成(修);業余愛好,即“息”活潑多樣,饒有興致,使整個教學活動成為張弛有節、嚴肅活潑的愉快過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