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盔極簡史——看看歷史上的「 ”壹級頭盔、二級頭盔和三級頭盔”
最近,北京的中華世紀壇格外熱鬧,「 ”彩繪地中海:壹座古城的文明與幻想”主題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134件(組)精美文物,展現了「 ”大希臘”時代多民族碰撞與交融下所形成的獨特文明。 展覽中,壹件公元前四世紀的青銅頭盔引起了小新的註意。要知道,無論古代或現代,頭盔都是保命的「 ”法寶”,頭盔作為軍用設備,已經有數千年歷史。 ▲公元前四世紀的青銅頭盔 那些年,保護腦袋的「 ”鍋碗瓢盆” 在很久很久以前,原始人以打獵為生,免不了與老虎、獅子、狗熊來場叢林戰。被咬掉胳膊、腿是常有的事,最怕猛獸壹巴掌拍下來直沖天靈蓋……除了「 ”外患”還有「 ”內憂”,部落之間的沖突越來越頻繁,「 ”打架鬥毆”時有些人就喜歡打腦袋。為了減少傷害,原始人學會了「 ”戴頭盔”——抄起烏龜殼、椰子殼之類的往腦門上壹扣,效果還真不錯。顯然,那時的人們還不知道「 ”頭頂王八蓋”的含義。 ▲某款遊戲中的椰子殼頭盔 隨著冷兵器時代的來臨,短劍、長矛、弓箭、戈戟等陸續在戰場上顯露神威,再用椰殼做頭盔,就不像那麽回事了。於是,幾千年前的青銅時代,最早的金屬頭盔問世了。歐洲存世最早的頭盔,是公元前七八百年的古希臘頭盔。中國最早的則在安陽殷墟出土,距今3000多年。而在伊朗(古波斯)、伊拉克(古巴比倫)等地還有更早的頭盔出土。 下面,小新將分「 ”中國”和「 ”歐洲”兩條線,梳理壹下頭盔的發展脈絡。 頭盔極簡史——中國「 ”胄” 頭盔,古稱「 ”兜鍪”、「 ”鞮瞀”、「 ”胄”,辛棄疾在詞中寫道:「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就是用兜鍪代指千軍萬馬。中國最早的頭盔,發掘於安陽殷墟,由青銅澆鑄而成,紋飾精美。 ▲安陽殷墟出土青銅胄 商代 在河南安陽侯家莊1004號墓中,發現了大量青銅頭盔,這是已知中國最早的頭盔。這些頭盔有的鑄有獸面紋飾,有的只是簡單的鑄出兩只大眼睛,有的則只有圓葵紋。頂部均有壹空心銅管,用來容納纓飾。 西周,簡化了頭盔制作工藝,便於大規模生產。春秋時,青銅盔更貼合頭型,更利於實戰。 戰國時,皮胄和鐵胄開始出現。 ▲曾侯乙墓出土皮甲胄 戰國 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的皮胄是戰國皮胄的典型代表。它由18片髹漆皮甲片編組而成,上有脊梁,下有垂緣護頸,由絲線連綴成壹個整體,盔型精美,工藝水準頗高。 ▲燕下都鐵胄 戰國 1965年在燕下都武陽臺叢葬坑中,我國考古學界首次發現了戰國鐵胄實物。這頂胄現藏於河北博物院,由頭頂圓片和八十八枚矩形鐵制劄片以上壓下的方式編綴而成。此後數百年間,這種劄甲胄壹直頑強存在於中國軍隊中。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由於秦始皇陵兵馬俑沒有戴胄,學術界曾有人提出「 ”秦軍無胄”的觀點,當1998年秦陵墓陪葬坑內那些如燕下都鐵胄壹般,以石片疊壓連綴而成的石胄實物現世後,這種爭論才告壹段落。 ▲秦始皇陵石胄 秦代 1998年秦陵墓陪葬坑內以石片疊壓連綴而成的石胄實物現世後,「 ”秦軍無胄”的觀點才被打破。石胄現收藏於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有胄片74片,材質為青灰色巖溶性石灰石,質地細密,色澤均勻,經過磨制和鉆孔以青銅絲串系,工藝精湛繁復。 漢代鐵胄工藝有了顯著發展,除劄甲胄外物,還出現壹種帶帽檐的新式頭盔。它是南北朝時期流行盔式的雛形,後來的日本,也根據此盔演化出了壹種外觀極似西班牙M26,名為「 ”沖角付胄”的盔形,可謂影響深遠。 ▲吉林榆樹縣東漢墓出土鐵胄結構圖 ▲日本古墳時代的「 ”沖角付胄” ▲西班牙內戰時期的M26鋼盔 南北朝時期,承上啟下,依據東漢「 ”沖角付胄”發展而來的新式兜鍪大行其道。這種頭盔頂帶胄脊,前後有角,左、右、後方連接有皮革和劄甲復合而成的「 ”頓項”,對人體最脆弱的後腦和脖頸都能完美防護。 ▲南北朝武士俑的「 ”沖角盔” 隋代,頭盔形制在南北朝的基礎上有所變化。受北方突厥影響,出現模仿野獸頭部的「 ”獸首盔”;受佛教影響,出現模仿菩薩發髻的「 ”發髻盔”。 煌煌大唐,光耀千古,在這壹時期,頭盔呈現出爆發式發展,發髻盔、折返頓項盔、狻猊盔、朱雀盔……種類繁多、工藝精美。 ▲奈良博物館藏唐代多聞天王像(折返頓項盔) 五代盔,承襲唐制,但做了進壹步的簡化。折返頓項盔和朱雀盔經過融合,最終演變為宋明兩代所流行的鳳翅盔形象。 宋盔精致不張揚,以細節稱王。最能反映宋代頭盔制式的作品,要數北宋著名畫家李公麟的《免胄圖》了。 ▲北宋李公麟《免胄圖》 此圖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描繪的是唐代名將郭子儀涇陽免胄( *** 甲胄),只身單騎與回紇可汗相見的場面。雖然畫作題材為唐代,但甲胄樣式完全是秉承宋制。《免胄圖》上,郭子儀的侍衛總***佩戴了鳳翅盔、笠形盔、蓮沿笠形盔、無名盔型等四種「 ”兜鍪”。 「 ”靖康之恥”後的南宋時期,還出現了壹種形似範陽氈帽,邊沿如睡蓮葉般反扣的笠盔。 元代深受西亞、中亞文化影響,頭盔除了沿襲中原的樣式,還創新出壹種「 ”缽胄”。缽胄有皮有鐵,前額帶眉庇,頂飾是被後世戲稱為「 ”避雷針”的纓槍。 明代頭盔比較多樣化,壹部分承襲元代,壹部分模仿宋制。軍隊中裝備比較多的是「 ”明鐵盔(即笠形盔)”和缽盔,少數將領和錦衣衛中擔負儀衛任務的禦前大漢將軍也會佩戴改良後的鳳翅盔。 ▲鐵鋄金蘭劄體龍紋胄 明代 永樂大帝朱棣的頭盔,現藏於觀復博物館。鋄[jiǎn]金工藝是指以錘揲的方式將黃金薄片裝飾在頭盔上,金龍氣宇軒昂,金色的蘭紮體梵文頗為神秘,整體可謂是巧奪天工。 清代,全部佩戴缽胄。清軍入關之後,缽胄纓槍越來越高,裝飾也越來越華麗,還嫁接了鏤空掐絲工藝,精致程度令人嘆為觀止。 頭盔極簡史——歐洲頭盔 由於西方頭盔發展體系十分龐雜,小新在這裏只簡單介紹幾款有代表性的頭盔,供大家欣賞。 羅馬帝國頭盔 羅馬帝國曾雄霸歐洲近千年,其武器裝備的更叠 對整個歐洲都有極大影響。羅馬頭盔大致按照柯林斯式頭盔(公元前5世紀)→蒙特福爾蒂諾式頭盔(公元前1世紀)→科奧呂式頭盔(公元1世紀早期)→高盧式頭盔、意大利式頭盔(公元1世紀中葉至2世紀)→脊盔(公元4-5世紀)的脈絡發展。 ▲從左到右分別是晚期蒙式頭盔、科奧呂頭盔和高盧G型頭盔 羅馬末期脊盔的護鼻是壹個獨立的「 ”Y”型金屬結構,非常有趣的是,在中世紀時期的盎格魯—撒克遜人,還有著名的維京海盜頭盔上,都可以看到這種結構的護鼻,維京人更是在「 ”Y”字結構上,延伸出了與護鼻壹體的護目。 ▲保留了羅馬式高脊的維京護目盔 ▲八世紀盎格魯—撒克遜頭盔 歐洲近現代頭盔 1914年,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戰初的某壹天,法軍某部遭到德軍猛烈炮擊,硝煙彌漫,彈片橫飛,法軍死傷慘重。壹個法國軍士當時正在廚房當值,慌亂之下順手抄起壹口行軍鍋扣在頭上,結果就是這口鍋救了他的命。 法軍亞德裏安將軍得知此事後,得到靈感,決定給每人頭上安壹頂鋼鐵鑄造的「 ”小鍋”。這樣,第壹款現代意義上的軍用頭盔「 ”亞德裏安頭盔”誕生了。1915年,這款鋼盔在法軍中得到普及,大大減少傷亡。 ▲亞德裏安頭盔 各國也紛紛追隨,研制出自己的鋼盔。其中英國的MK1型鋼盔較淺,形如碟子;德國的M16鋼盔形如壹個飯碗,防護面積較大,兩側及後部有很長的「 ”盔裙”。美國壹戰時用的鋼盔是英式,二戰時則開始裝備碗狀M1鋼盔,被士兵們稱為「 ”鋼罐”,並壹直使用到20世紀80年代。據稱僅在二戰中,美軍M1鋼盔就拯救了至少7萬名美軍士兵的生命。 ▲美軍士兵佩戴M1鋼盔 文學作品中,沙場名將壹身素衣,不著甲胄,是為了意境之美。真實戰場上,不帶頭盔,就是故意「 ”送人頭”。在這裏,小新要提醒壹下大家,騎摩車、電動車,工地安全作業也應該按照規定佩戴頭盔。 珍愛生命,請戴頭盔哦。也歡迎大家和小新壹起去「 ”彩繪地中海:壹座古城的文明與幻想”展覽現場,壹起觀賞傾聽頭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