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第壹名山是哪座
海上第壹名山是嶗山。
當地有壹句古語說:“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嶗山屬基巖型海岸,故其海灘甚不發育,即有海灘之處,也多為巖灘、散礁、碎石和粗砂礫石。
潮間帶之物質組成,主要為礫沙、細沙,或亞細沙、亞沙土、泥沙、沙泥或泥。主要有王哥莊灘、仰口灘、八水河灘、流清河灘、東松口灘、沙子口灘、大江口灘。
嶗山因受海洋影響,加之地形復雜,東部山區降水較多,空氣濕潤,小氣候區明顯,太清宮附近被譽為“小江南”,巨峰北則名為“小關東”,中部低山和丘陵區降水適中,形成半濕潤溫和區。
嶗山著名宮觀:
1、遇真宮
建於元朝,有三殿,殿中神像都是元代彩塑,價值較高。玉皇殿上有塊翹首鶴狀巨石,上鐫壹洞叫“仙鶴洞”,洞上有丘長春書“仙鶴洞”三字。洞旁有徐復陽墓,墓東有“舍身臺”,臺上有“煉魔石”,臺東下面是壹道深澗,名叫“摸錢澗”。
2、明霞洞
壹塊巨石構成,石上刻有“明霞洞”三字,傳說當初洞很大,清康熙年間壹場雷雨,洞忽然坍塌,如今洞石大半埋在地裏。“明霞洞”的西面有鬥姆宮,是元代所建,明朝隆慶年間,道士孫紫陽重加修繕,洞西旁挺立的巨石上,刻有“孫紫陽修真記”。
從洞後梯形小徑而上是“紫陽洞”,即孫紫陽的靜養處,洞左側有壹小洞名“三峰洞”,傳說系張三豐所鑿。
3、華樓宮
創建於元泰定年間(1324-1328),天順年間(1328)重修,宮右上有大石壘叠的峰頂,叫“淩煙崮”,崮南下為“山巖子洞”,洞中藏有元朝道士劉誌堅的遺骨,洞門如今敞開著。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