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中國殲-7戰鬥機是怎樣設計的?

中國殲-7戰鬥機是怎樣設計的?

米格-21“魚窩”以其多用途、高效率,尤其是驚人的壽命,在戰鬥機發展史冊上,寫下了自己的壹頁。今天,仍有大量後期改進型米格-21戰鬥機在世界各地壹線服役。

但是由於該型機的續航能力和戰鬥載重量都很有限,這使得大約在20年前,就導致了用來代替它的具有前線作戰功能的型號的誕生;在這種背景下,米格-21被引進到中國,並得到許可壹直持續生產到今天,的確頗使人們感到意外。中國改進生產的主要型號就是仿制“魚窩-C”的產物。

實際上,蘇聯是在1961年同意允許中國制造米格-21F-13及該機所用的圖曼斯基R-11F-300發動機。並且有少量的蘇制該型機作為示範飛機交付中國使用。隨同這批飛機壹起交付中國的還有壹些拆除了武器的該型機,具體數量不詳。

但是兩國關系的破裂嚴重地影響了中國制造該機的計劃,因為蘇聯沒有交給中國該機的任何技術文件和資料。蘇聯曾給過中國優先制造米格-19,即殲六的權利,所以所提供的有關技術文件和資料也比較完善。蘇聯許可中國生產該機之後不久,中國就開始著手生產殲七。

為此,中國沈陽飛機設計所接受了要充分研究米格-21的任務,以便制定殲七飛機的生產計劃。米格-21的原型機於1964年初開始生產,1965年l1月完成機體靜力試驗。

第壹架生產型殲七,象早期制造的殲七壹樣,由沈陽飛機工廠制造,並於1966年1月17日,由試飛員葛文塘駕駛進行了首次飛行。到當年4月底,中國就制造了12架殲七戰鬥機。在這段時間,試飛中的原型機,前後***完成了29個起落,飛行速度達到了M2.02。

中國最初生產的殲七,由壹臺渦噴-7渦輪噴氣發動機驅動。該發動機是在蘇聯R-11F-300發動機的基礎上,經多方面改進制成的。他們采用了新加工方法來制造發動機的渦輪葉片和其它重要零部件,但加力燃燒室和壓縮器是重新設計的。

後期的發動機,渦輪葉片從31片減少到24片,更大地提高了可靠性,減少了發動機對喘振和失速顫振的敏感性。殲七原型機於1967年獲得生產許可證。生產轉移初期的殲七型機,全部由沈陽飛機制造廠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