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紀念碑上十幅大浮雕的內容按歷史事件發生的順序進行分類
十幅浮雕按照歷史順序從碑身東面開始,依次為《虎門銷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遊擊戰》、《勝利渡長江,解放全中國》、《支援前線》。
十塊漢白玉的大浮雕,鑲嵌在大碑座的四周。這些大浮雕高二公尺,合在壹起***長四十點六八公尺。據地質學家化驗證明,這些浮雕至少能耐久八百年到壹千年之久。每幅浮雕裏有二十個左右英雄人物,每個人物都和真人壹樣大小,他們的面貌、性格、思想、感情和姿態形象都不相同。
擴展資料:
浮雕創作
8塊浮雕的創作者分別是:
1、《虎門銷煙》畫稿艾中信,雕刻曾竹韶,助手李禎祥;
2、《太平天國》畫稿李宗津,雕刻王丙召;
3、《武昌起義》畫稿董希文,雕刻傅天仇;
4、《五四運動》畫稿馮法祀,雕刻滑田友;
5、《五卅運動》畫稿吳作人,雕刻王臨乙;
6、《八壹南昌起義》畫稿王式廓,雕刻蕭傳玖;
7、《抗日戰爭》畫稿辛莽,雕刻張松鶴;
8、《勝利渡長江》畫稿彥涵、雕刻劉開渠。
《勝利渡長江》
由於彥涵畫過渡長江的油畫,因此《勝利渡長江》的畫稿便由他來設計。
稿子畫了三遍,第壹遍畫的是戰士頭戴美式鋼盔沖鋒的場景,這雖然真實地反映了渡江戰鬥的情形,但考慮到群眾對解放軍的普遍印象,於是第二稿(現存連雲港市彥涵美術館)將戰士們改為頭戴布軍帽,並且突出了指揮員以及劃船民工的形象,而後來紀念碑建設時采用了此稿。
原來彥涵當時希望把畫稿修改得更完美,於是在第二稿的基礎上又創作了浮雕的第三稿,此番設計又增加了壹些戰士的形象。但由於第三稿過長,不符合紀念碑高聳挺拔的設計方案,最後還是采用了第二稿。
石工貢獻
在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建造過程中,不為人知的壹批石工對紀念碑浮雕的雕刻同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這批石工長期從事中國民間雕刻,傳統雕刻技藝很高,但對西方雕刻技術並不了解,也沒有形成比較統壹的風格。如果每人的風格不同,對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的刻制會產生不利影響。於是,在劉開渠的領導下,這些石工接受了很長時間的培訓。
雕塑家們拿出自己的人像雕塑作品,讓石工練習,由於浮雕所采用的漢白玉開采於北京房山,完整的大料不容易取得,為確保石料不被損毀,石工在練習人像雕塑的基礎上,再進行紀念碑人物試刻。
經過壹年多的練習,石工們熟悉了從粗刻到細雕的方法,有力地保證了紀念碑浮雕石刻的完成,他們也在實踐中成長為新中國第壹代兼通東西方雕刻技術的優秀石雕藝人。
百度百科-人民英雄紀念碑
中國搜索-揭秘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