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遊戲版號為什麽停發?

遊戲版號為什麽停發?

版號對於 遊戲 公司來講,可以說是比命還重要的,因為沒有版號的 遊戲 ,就無法在中國大陸的 遊戲 市場上加入任何氪金系統,也就無法實現盈利。

比如《絕地求生:刺激戰場》,就是因為沒有版號,所以至今也沒能加入充值功能……

沒有商城的騰訊 遊戲 ↑↑↑

沒有版號的 遊戲 公司,想要上市掙錢,就只能走兩條路:1、下海,2、走steam這種境外平臺

下海掙錢就意味著放棄中國大陸市場,轉向全球市場,比如IGG公司的《王國紀元》、網易的《荒野行動》,在海外都掙了個盆滿缽滿。

至於第二條路,看看騰訊的《無限法則》就很清楚了……

而且不只是新 遊戲 需要版號,就連老 遊戲 的新資料片也需要版號,所以版號對中國的 遊戲 公司來說,是個比命還重要的東西。

而這次***有80款 遊戲 獲得版號,其中端遊6款、頁遊6款、PS4 遊戲 1款、手遊67款,但沒有壹款是騰訊網易這倆中國最大 遊戲 廠商的 遊戲 ,這是為什麽呢?

遊戲 行業人士對於這樣的情況,主要持以下三種看法。(僅為行業內看法,不代表其他意見)

壹、大廠底子厚,先讓小公司回血

過審的 遊戲 中,有許多是名不見經傳的 遊戲 公司制作的,從規模上來講,他們是 遊戲 商城上的“小公司”。在百度搜這些 遊戲 的名字,都要翻壹頁才能看到。

畢竟小公司不比騰訊網易底子厚,產品業務線單壹。個個都等著新 遊戲 上線嗷嗷待哺。在審批人員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優先讓熬了9個月的小公司回血。而這壹波版號下來,對於他們來說,可謂是久旱逢甘霖。

二、第壹批是樣品,教大廠做 遊戲

引用知乎用戶@鄭金條的觀點:當前的 遊戲 熱門流行的四要素都處於高風險區:Gambling(賭博)、Adult(成人)、Violence(暴力)、Human/instinct(人性)/Weaknesses(弱點);而以下三元素在產品制作時,需要前置化重置:Positive Values (正面影響價值)、National Sentiments(民族特有)、Folklore traditions(民間傳統文化)

或許非業內人士不太懂這句話的意思,我給大家簡單翻譯壹下:危險四要素,最好不要有,積極三要素,會優先考慮。

而另壹層意思則是,什麽樣的產品能過審呢?沒有壹個明確的細則,但就是這些了!這些產品***有的特性,大家可以去找找,這些就是未來 遊戲 能過審的“樣品”!這也是為後續規範大廠的產品,提供了依據,大家都得按規則來。

三、整治行業毒瘤

這裏引用知乎用戶@神奇胖虎在哪裏的觀點:可能從玩家的角度來講,MMORPG、MOBA等 遊戲 ,才是 遊戲 市場的收入大頭。其實不然,真正從量上占據 遊戲 市場的是棋牌、麻將、捕魚類 遊戲 。而這類 遊戲 在審批時劃分到休閑益智類 遊戲 中,並且每月在審批結果,約占益智類 遊戲 的70%以上。

遠的不說,就說2018年3月廣電總局公布的國產網絡 遊戲 審批信息中,壹排下來都是和麻將、捕魚有關的 遊戲 。

而這類 遊戲 的出發點是寓教於樂,可是由於玩法的因素,這類 遊戲 很容易誘導玩家參與賭博。由於頻繁涉及金錢交易,很容易發生洗錢等問題。

而2018年12月的過審名單中,沒有壹款 遊戲 ,是屬於此類 遊戲 。透露出來的意思,大概就是這張表情包吧。

當然,這也並非意味著此類 遊戲 ,未來就壹定不會通過,畢竟麻將還是要打的,消消樂也還是要玩的,魚也是要撈的,只是趁此機會整治壹下行業毒瘤們。

在過去的19年裏面,版號大幅度縮水,釋放出壹個信號: 遊戲 行業精品化,競爭愈發激烈。

要說版號為什麽拿到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 遊戲 這個市場太五花八門,如果沒有監管卡壹卡關就會導致出現換皮套牌 遊戲 ,這就是導致版號的現在比較難的主要原因。

在2019年手遊中版號超過10個的運營單位還有20家,很多都是休閑益智類的 遊戲 ,這類 遊戲 在去年過審都比較快。

在2020年1570款過審 遊戲 中,國產占據1385款,進口網占185款。

總結:

在18年開始版號逐漸嚴格,當真個市場逐漸規範後, 遊戲 的版號將會越來越有壹定的節奏,並且不會那麽的難以下發辦法好,所以最後是根據 遊戲 類型來決定版號的下發。

許多原因吧。大比分是猜測。不過也不是沒有依據。版號問題從17年醞釀到現在

大致有整頓不良 遊戲

管理層內部整改

規範市場環境

誘導海外競爭

擠壓過多的壹刀切╮(╯_╰)╭

這幾個原因。

妳好,我是騰訊巡查君,很高興回答妳的問題,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妳帶來幫助。

關於 遊戲 版本號難得到批示的問題,談談壹些個人看法,不足之處請諒解:

目前新 遊戲 審批在個別省份出現了暫停的情況,比如傳聞中所說的廣東省。不過也有版號代辦機構表示,總局壹直沒收新 遊戲 材料,版號審批重新開通後,也都是消化2018年累積的存量 遊戲 。在積壓產品尚未審批完的情況下,出版局不收新 遊戲 審批是可被理解的。要知道,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官網的 遊戲 審批結果頁面顯示,2018年1-3月***批準了1982款 遊戲 ,而在2017年有9651款 遊戲 獲批。有行業內部人士估計,至少有5000款 遊戲 仍等待批準。

此外,就在2月15日,才剛剛公示了最新壹批獲得 遊戲 版號的名單,短短4天時間政策如此反復,網狐是不相信的。另外,據知情人士表示,今年的兩會可能會提出更多的簡政放權,或會要求地方單位執行,所以現階段會放停。

綜合以上信息,網狐更傾向於:“因待審批的存量 遊戲 較多,所以暫時不接收新 遊戲 的版號申報材料,存量 遊戲 的審批不受影響,仍在照常進行”這種說法。這是最符合常理的。

這個話題很大,自己有點難回答,如果把 遊戲 產出和開餐飲店,奶茶店,又或者人人當主播,賣貨壹樣看待的話。就是都看到 遊戲 的高利潤空間,然後熱錢巨量湧入,這時候監管審核就施加壓力了,損有余補不足, 遊戲 產出過多,也導致目前的 遊戲 市場,虛擬產業泡沫也在產生。如果不去人為管控,網絡金融也同樣有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