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青花瓷特點有哪些?
元代青花瓷特點
1、胎釉
元代青花壹般胎體厚重,整體造型具有霸氣.制瓷原料就采用了瓷土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其胎色較潔白,胎質較粗,並有細小的孔隙。釉面白中泛青,青花呈色有濃艷和灰淡兩種,均有鐵銹斑,器底無釉。盤碗底足中心有臍狀突起,圈足邊墻多外撇。多棱梅瓶,多棱玉壺春瓶以及高頸大罐等為元代特有器形。梅瓶口沿多為平口或上窄下寬。
因元青花胎土二元配方的使用提高了燒成溫度,這樣就能相應地改變釉的配方。元代時增加了釉果成分而減少了釉灰成分,這樣改變了釉面狀態,使釉層厚度可以增加,釉表光澤柔和,釉面白中泛青,釉色瑩潤透亮,光潔滋潤,積釉處顯鴨蛋青色,具有恰到好處的透明度、光亮度和色澤,能更好地襯托青花的表現力。(註釉果是壹種風化較淺的瓷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和三氧化二鋁,釉灰的主要成分是石灰石。)
元代青花所用鈷料,有國產與進口的青料。國產料發色灰,?進口料繪畫的青花色澤濃艷,?層次清晰,?明凈素雅,?黑色斑點。如至正十壹年青花雲龍瓶壹類大器多采用進口青料。國產料多是用於小件器物,?如菲律賓出土物及江西九江市博物館征得的至正十壹年墓出土的青花蓮菊連座瓶爐。
2、紋飾
元青花的紋飾最大特點是構圖豐滿,層次多而不亂。筆法以壹筆點劃多見,流暢有力;勾勒渲染則粗壯沈著。主題紋飾的題材有人物、動物、植物、詩文等。
人物有高士圖(四愛圖)、歷史人物等;動物有龍鳳、麒麟、鴛鴦、遊魚等;植物常見的有牡丹、蓮花、蘭花、松竹梅、靈芝、花葉、瓜果等;詩文極少見。所畫牡丹的花瓣多留白邊;龍紋為小頭、細頸、長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鱗紋多為網格狀,矯健而兇猛。
輔助紋飾多為卷草、蓮瓣、古錢、海水、回紋、朵雲、蕉葉等。蓮瓣紋形狀似“大括號”,蓮瓣中常繪道家雜寶;如意雲紋中常繪海八怪或折枝蓮花、纏枝花卉,繪三階雲;蕉葉中梗為實心(填滿青料);海水紋為粗線與細線描繪相結合。
3、工藝
元代青花瓷器裏的底、腹等處接胎痕明顯,瓶、罐之類器型,采用分段制胎,然後再用胎泥粘合而成,粘接處器表往往突起,給人以不平之感,外壁接痕經打磨,器裏的底、腹、頸等處接胎痕明顯。元瓷制作時多數器物底部露胎不施釉,采用墊砂支燒方法,燒成後即形成砂底。砂底的邊緣常出現粘砂,還常見釉斑,盤底上留有工匠有意塗刷的淡黃色的護胎釉。
削足處理方法常見底足足端外墻斜削壹刀,大器足底寬厚多為挖足,挖足有深有淺。碗的底部胎體較厚重,足內露胎,中心微微突起,俗稱“雞心狀突起”,實為修胎痕跡,圈足施釉往往不到底,稍有露胎,呈褐紅色。大罐底部多為寬圈足,不規整,有的底中心有較淺的螺紋痕跡。青花瓷是陶瓷工藝中的瑰寶。
它以顯示對比分明的青白二色而定名,其制作工藝是以著色力強,色澤濃艷清新的鈷料在高嶺土瓷胎上繪以紋飾,?然後施透明清澈的白釉,經1350度高溫燒結而成。成品的釉下彩呈現藍色花紋,明凈典雅。
以上就是元代青花瓷的主要特點,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多了解壹下。元代的青花瓷器在選料、配方、工藝技術、造型、裝飾等方面都有壹定的成就,它對日後青花瓷乃至所有彩瓷的發展都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在中國陶瓷歷史當中具有裏程碑的意義。市場上流通的元青花可以說是魚龍混雜,小夥伴們需要對元青花的特點有足夠的認識才可以將它的真贗辨別開來。
土巴兔在線免費為大家提供“各家裝修報價、1-4家本地裝修公司、3套裝修設計方案”,還有裝修避坑攻略!點擊此鏈接:/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費領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