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母豬繁殖功能異常,是什麽原因導致的?

母豬繁殖功能異常,是什麽原因導致的?

引起母豬繁殖障礙的疾病主要包括豬細小病毒病、日本腦炎、偽狂犬病、藍耳病、豬瘟和鉤端螺旋體病。這些疾病應該如何鑒別?這些疾病有反復不孕、流產或死胎、胎兒幹癟、新生仔豬生命力弱等常見癥狀,有的有不同於其他疾病的特殊癥狀。流行季節與易感年齡不同。豬細小病毒病:無明顯季節性,四季皆可發生。年齡越大的豬越易感,可通過接觸汙染源、胎盤、精液傳播。沒有具體癥狀。豬流行性乙型腦炎:該病多發於夏秋季,主要通過蚊蟲叮咬傳播。易感豬不分年齡。患母豬有神經癥狀,高燒,後肢輕度癱瘓。豬偽狂犬病:該病多發生在春、冬季,主要通過呼吸道、消化道、損傷和皮膚傳播。易感豬有明顯的年齡差異。新生仔豬出現高熱、呼吸困難、肢體運動障礙、旋轉、嘔吐、腹瀉等嚴重癥狀。如果發病初期出現神經癥狀,死亡率可達100%,而幼豬癥狀較輕,死亡率較低。

豬藍耳病:該病無明顯季節性,四季皆可發病。主要通過直接接觸傳播。易感豬有明顯的年齡差異。仔豬出現腹式快速呼吸或喘息,死亡率80%~100%。疫區仔豬斷奶後死亡較多,幼豬主要有呼吸道癥狀。該病無明顯季節性,四季均可發生。主要通過呼吸道或直接接觸傳播。易感豬不分年齡。病豬耳朵、耳廓、小腹和內腿出現出血和紫色皮膚。豬鉤端螺旋體病:該病常發生在7-10月的高溫季節,主要通過皮膚、粘膜和消化道傳播,也可在交配、人工授精或菌血癥時通過吸血昆蟲傳播。易感豬不分年齡。感染豬多表現為隱性感染,無明顯臨床癥狀,少數表現為急性癥狀,表現為短期發熱、貧血、黃疸。

豬鉤端螺旋體病可以通過肌肉註射鏈黴素或慶大黴素來分離,飼料中加入土黴素,每公斤飼料約1克。其他疾病最有效的方法是疫苗預防,根據流行性疾病的特點安排接種時間。在初生母豬與繁殖公豬交配前1~2個月接種豬細小病毒疫苗;後備母豬5~6月齡註射減毒或滅活疫苗,每年2次,其他豬在流行季節前1個月註射滅活疫苗;母豬配種前和分娩前壹個月左右註射偽狂犬病疫苗;關於豬瘟疫苗的接種,種豬每半年接種壹次,仔豬在20日齡和60日齡時接種兩次,在豬瘟流行區采用超前免疫。

病原體是皰疹病毒科的偽狂犬病病毒。該病在德宏分布廣泛,呈局部分布。該病於2001年在德宏州發現,是危害全州各縣市養豬業的新病害之壹。據了解,龍川縣動物疫情監測報告站對67頭轉移到龍川縣的種豬進行了乳膠凝集試驗,檢測出陽性動物56頭,陽性率為83.6%。據調查,泉州有53.8%的養豬場患有該病。由豬細小病毒引起。近年來在德宏廣泛分布,為特有種。據記載,1989年8月,德宏畜牧獸醫站采集種豬血清樣本33份,送雲南省獸醫防疫站檢驗,檢出陽性豬27頭,陽性率81.82%。近年來,德宏州部分豬場血清學檢測表明,該病陽性率為37.2%,部分豬場陽性率高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