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棉被是從宋朝才開始有的產物,那麽宋朝以前人們都是怎樣度過冬天的呢?

棉被是從宋朝才開始有的產物,那麽宋朝以前人們都是怎樣度過冬天的呢?

宋朝以前過冬時候,窮人們用蘆花和柳絮來作為被子的填充物,用白天曬的稻草鋪在床上當褥子,還可以生柴火取暖。富人們用綾羅綢緞做被面,禽類動物的羽毛做被芯,哺乳動物的皮毛做毯子,還有炭火可以烤,禦寒過冬沒有問題。

很多人不了解,棉花的原產國是印度和阿拉伯壹帶,到宋朝末年才傳入我國。棉花輕柔保暖、綠色健康還無靜電,用來做衣服和棉被非常親膚,保暖能力很強,是過冬禦寒的上上之選。在棉花傳入中國之前,中華民族就已經經歷了悠久的歲月。那個時候的古人們,冬天為了抗寒,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

窮人們資源有限,他們白天砍柴燒火做飯,晚上再把燒剩的小木炭裝到盆子裏放在床邊取暖。沒有棉被但是被子是有的,很多百姓會常見的蘆花和柳絮塞進被子裏面,也能起到禦寒效果,雖然不及棉花保暖,但這種被子很輕,蓋在身上不累。還會在白天趁著太陽曬壹些稻草編織成的褥子,曬暖後晚上拿來鋪床。

富人們不愁吃穿,不用像窮人們那樣努力想壹些省錢的妙招。平常的時候穿著綾羅綢緞自然不在話下,冬天的時候有上好的炭火可以燒來取暖,被子也不用愁,平時吃飯宰雞宰鴨山珍海味的,肯定有大量動物的毛。皮毛可以用來縫衣服做毛毯,羽毛就塞進被子裏當被芯。還有足夠的食物進補來從內部提高自己身體的溫度。過冬對富人來講,根本不算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