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力父子困局
房地產行業很少有父子二人各立門戶,張力、張量父子倆,卻每人都擁有壹家房企:富力和實地。
不是張量不想進富力,而是因為富力有兩個老板,張力和李思廉,李思廉的持股數還略微超過了張力;富力內部,也是長期南北分派而治。
不能接班的張量只有自己幹了。他和同為“新京城四少”的王思聰壹樣,過去多年進行了瘋狂投資,但和思聰不同的是,張量玩得最大的仍是房地產:實地集團。在克而瑞去年的排名裏,實地以257.4億排在第100位。
經歷了房地產的黃金時代,父子倆這兩年都遇上了麻煩。沒上成市的實地,遭遇了商票兌付危機,維權的人沖到了富力大廈,要張力“子債父償”;而張力和他的富力,卻早已深陷資金困局,自顧不暇,愛莫能助。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地產江湖中,多少坐享了時代紅利的地產大佬,如今,也都到了還債的時候。
地產圈的人都知道“富力公子”張量和他的實地,但沒想到,實地有這麽大的麻煩。去年上市失敗的實地,近期因為商票拒付被送上風口浪尖。
7月25日,數十位實地的供應商和持票人,來到位於廣州富力盈凱大廈的實地集團總部,拉起了“實地集團商票違約欠債還錢”橫幅。
在機構群流傳的現場視頻中,實地總部保安和維權者發生了肢體沖突,場面壹度失控。
實地隨後在7月27日回應稱,“目前實地已經和持票人達成***識,妥善解決了問題。公司壹切運營沒有受到影響。“
沒想到壹周後的8月2日,又有部分持票人幹脆坐在了實地總部前臺的玻璃門外,繼續維權。
顯然,這場自5月起的商票風波,還未完全平息。
5月初有消息稱,實地集團的商票發生了逾期拒付。涉事的是實地孫公司惠州現代城向山西富興盛開具的商票,在2020年4月至5月期間開出。
彼時實地回應,由於山西富興盛涉及詐騙,所以相關款項暫緩支付。截至5月7日涉及未兌付商票款5700萬,會兌付其中的70%,剩余30%公司將根據司法機關處置結果完成善後工作。
這樣的回應讓持票人感到不滿,不少持票人在微信群裏和負責溝通的人吵了起來。
壓力之下,實地在5月8日表示,涉及的票據已經100%承兌。但還是有票據持有人不斷維權。
華爾街見聞從多方了解到,目前實地4、5月份到期的票據確實還得差不多了。這壹時間段之後的票據則處於拉鋸狀態。有機構人士查詢了上海票交所的數據,光是惠州現代城截至7月1日未結清商票就有1377筆,未結清總金額達7.2億元。
接近富力的人士透露,針對商票問題,張力曾到實地主持開會,討論解決辦法。
有機構人士直言,在機構的眼裏,實地就是“小富力”。以至於在實地商票危機爆發後,有持票人就說,“要是實地沒法兌付,我們就去找富力”。
在實地遭遇維權的次日,也有不少投資者擔心風波會蔓延至富力,對富力的股、債進行拋售,使得富力地產在7月26日、27日接連遭受股債雙殺。
這嚇得富力直接在盤中緊急“辟謠”。7月27日午間,富力地產公告稱,富力集團目前並無與實地集團有任何直接或間接對集團構成財務負債的財務貸款或債務擔保安排,及富力集團與實地集團並無股權關系。
張公子的創業生涯自2003年起。從加拿大留學回國的張量,並沒有進入富力,而是像王思聰壹樣,選擇了創業投資, 科技 、餐飲、 娛樂 等都有涉及,只不過最後成功者寥寥。
張量真正幹得大的還是房地產。2006年,在張力的支持下,張量創辦實地集團,他和母親廖冬芬分別持股80%和20%,法人則是他的大伯,也就是張力的胞兄張小林。
實地的首個項目中山璟湖城,則是由彼時得富力北京副總經理鄔琳直坐鎮操盤。
在去年實地集團上市招股說明書裏,98家關聯公司的介紹足足占了四頁。而這些公司可分為兩類:張量控股的公司,如黑洞投資;富力系的公司,如北京富力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張量的地產生意,最大的兩個市場在廣州和貴州——壹個是父親張力的地盤,壹個是嶽父龍少彬的地盤。明裏暗裏,張量的父輩們為實地輸了不少血。
張力甚至親自下場為實地擔保,招股書裏,張量、張力2017年底、2018年底***同擔保借款額分別為50.45億元、28.5億元。
此外,在2019年時,實地地產應付張力關聯方即富力旗下公司2.06億元,涉及提供機電裝修服務、供貨並獲得租賃服務等等。
壹系列糾葛,使得實地壹直被看做是富力系的企業。
兒子有難,父親哪能不管。但救實地,張力也力不從心,富力地產自身仍處於降負債的艱難路徑中。
2017年,富力斥資199億收購了萬達70個酒店,這個頗有爭議的動作,成為富力財務上的負擔,加之2017年、2018年富力連續逆勢擴張,下沈二三線城市,最終使得債務持續增高,凈負債率到2019年沖高到200%。
按照年報的指標數據,富力仍處於“三條紅線”中的紅檔。
2020年年報顯示,富力地產的借款總額為1597.3億元,壹年內需要償還638.92億元的高額負債。而截至期末,富力持有現金人民幣399.5億元,非受限現金短債比為0.4,資金鏈非常緊張。
負債率持續上升後,李思廉做出了減少拿地的決策。從2019年起,富力地產就開始減少在公開市場上拿地,截至2020年底,富力的土地儲備可售建築面積約為5190萬平米,比2019年的5790萬平米少了600萬平方米。
控制流動性支出、償還債務的另壹端,是銷售的乏力。
公告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富力地產實現銷售總收入約為733.4億元,銷售面積達546.41萬平方米。與去年同期相比,銷售收入上升10%,銷售面積則下降3%。
按照富力地產定下的2021年1500億銷售目標算,前七個月完成率僅48.89%,不到壹半。
此前的2019年、2020年,富力地產也均未能完成其銷售目標,這顯示富力在銷售上的持續乏力。億翰智庫統計了去年50家典型房企現房占庫存比例的數據,超過20%的房企有6家,富力地產就是其中之壹。
受三道紅線的約束,富力地產的融資難度也在上升。在今年房企普遍發行更低利率的美元債以置換高息舊債的情況下,富力卻在反向操作。
富力在今年2月時發行了壹筆本金3.25億美元,利率為11.625%的債券,用於償還舊債,同月,富力完成了壹筆2021年到期的7%優先票據的收購要約,本金3.25億美元。隨後又是把壹筆發行總額9.5億元的境內債票面利率由3.95%調整至7%,調整後起息日為2021年4月7日,發行期限為7年。
除此之外,富力地產在公開市場上很久沒有過發債融資了。
融資受限的富力,只能賣股權、賣資產。
在去年,富力發行了新股,按每股9.82港元發行2.57億股的新股,募集資金總額為25.24億港元。另壹方面,富力在去年8月份賣出向黑石關聯的基金出售廣州富力國際空港綜合物流園70%權益,回血63億元,在四季度又通過出售若幹項目的部分權益***變現約40億元,此外還有大批項目質押了出去。
富力還進行了裁員,相比2019年底員工人數,去年富力在崗員工縮減了近4成。
2017年5月,張量和小他12歲的龍茜在悉尼結婚,二人也算門當戶對,龍茜的父親是貴州當地著名的開發商,和張力有生意往來。
那時,張量父子、夫妻未曾預料到,自己將要面對的未來。
富力是中國房地產公司中特殊的存在,實行“雙老板”制,富力財報顯示,張力和李思廉分別持股27.50%、28.97%,李思廉是董事長,張力是聯席董事長。富力的董事會裏,分屬雙方的成員也形成了微妙的平衡。
這樣的股權結構下,無論是張力的兒子張量,還是李思廉的女兒Karen Li,要進入富力“當家作主”都成為壹個尷尬的難題,因此兩個二代都選擇了自立門戶。
地產二代張量野心勃勃,要把實地做成地產界的蘋果,將壹套互聯網的概念植入房地產,甚至在富力還未實現“千億”目標的時候,實地就將自己的目標定在了千億。
但令人感慨的是,曾為“華南五虎”之壹的富力,卻在近年接連投資失誤、踏錯節奏,失去了行業領先地位不說,也成了機構眼裏的“危險公司”。
而實地集團做了十幾年,背靠著富力和父親,張公子也未見成功。過去數年,流水的“網紅”高管,也未能改變實地本身經營情況較差的情況。
商票風波只是實地財務狀況浮出水面的壹角。根據招股書,2017-2019年,實地集團凈負債率分別達3809%、533%和225%,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此外,招股書顯示,實地的借款中,利率均超10%,最高的達到24%。
而造成實地當下危機的根本,是短期內擴張劇烈,財務和經營難以跟上,又遭遇調控。
如今的富力頂多可以自保,要伸手救實地卻是不能。法律人士分析, 富力與實地間並無股權關系,即使張力和張量身為父子,張力也沒有義務去解決實地的債務問題。
但張力和張量的血緣關系、資金關聯,讓這兩家公司卻也不能完全切割。
撕下“富力公子”的標簽,張量,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度過這壹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