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為什麽國外徽章標誌都是“盾形”作為背景的?

為什麽國外徽章標誌都是“盾形”作為背景的?

作為壹種標誌,壹種“有意味的形式”(克萊夫?6?1貝爾),西方高校的校徽輪廓多為盾形。如形成於12世紀的牛津大學,其校徽即為盾形(還有劍橋大學等等高校,其校徽皆為盾形),校徽主體部分由三顆王冠組成(上二下壹),中間為壹本展開的書,上寫“DOMINUS ILLUMINATIO MEA”(“主照亮我”),這表明了中世紀宗教對大學的影響,強調“啟示”是知識和真理的源泉。校徽上的王冠則昭示著大學教育的高貴與榮耀,這與英國大學培養紳士的大學理念是息息相關的,英國著名教育家紐曼在其《大學的理念》壹書中認為大學的目的是培養或造就有智慧、有哲理、有修養的紳士,我國教育家鄭曉滄也總結說:“英國的大學理想,在養成 Gentlemen,可以牛津大學為其代表”。[1] 美國的大學承襲英國大學傳統,在校徽設計上也是以盾形居多,如誕生於1643年的哈佛大學校徽即為盾形,它於1884年采用的新校徽,主體部分為三本書(上二下壹),在上面的兩本書上分別印刻有“VE”和“RI”兩組字母,在下面的壹本書上印刻著“TAS”壹組字母,三組字母合起來的單詞“VERITAS”即為拉丁語“真理”之義。當時的哈佛大學校長查爾斯?6?1埃利奧特(Charles W.Eliot)將其教育觀點概括為:“普通教育就是壹種精神狀態……壹種執著探究、尋求真理的精神或性格。”[2]這也意味著西方大學理念的變化,從中世紀的傳播知識培養牧師演變為追求真理與培養研究型人才。 西方高校校徽之所以多取盾形,是因為盾徽乃西方貴族的家徽,象征著莊重、榮耀、高貴與典雅等多重喻意,這與英國大學養成紳士的教育理想是相契合的。紳士作為壹種理想人格,具有高貴典雅的精神蘊涵,以盾徽顯現其風貌,誠為恰切。其實,我們可以看到,盾徽在西方應用甚廣,不惟高校,許多國家的國徽,以及眾多標誌的設計上亦使用盾徽。 二 回望歷史,中國古代的學校教育相當發達,漢代設立的太學,宋代以來的書院,這些官辦民辦的學校,對中華知識的傳承與文明的推進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中國古代也有著豐富的教育理念,孔子的“有教無類”,《大學》的“修齊治平”,都蘊含著深厚的哲理與智慧。究其大要,中國古代學校教育是以貫徹自《大學》以來的儒家倫理,傳承和體驗儒學的內涵與精神,而最終目的是滿足朝廷與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 中國現代意義上的大學,是在西方堅船利炮的猛烈催逼下無可奈何地融入現代性的滾滾洪流之中的產物。在晚清備受列強蠶食鯨吞的現實語境中,壹批“睜眼看天下”有著先進思想而積極投身於洋務運動的舊式官員拉開了創辦大學的序幕。1895年,天津海關道盛宣懷仿效美國高校模式,創辦了近代教育史上的第壹所新式大學——北洋大學堂(即天津大學前身);次年他又在上海創辦了南洋公學(即上海交通大學前身);1898年,光緒皇帝下昭正式設立京師大學堂(即北京大學前身]中國早期高校,由於直接以歐美高校為藍圖,在校徽的設計上也明顯帶有因循之跡,如以美國大學為模式創辦的北洋大學堂、南開大學(由著名教育家嚴修、張柏苓創辦於1919年)等高校,其校徽皆為盾形,北洋大學堂的校徽以金色的盾形為輪廓,該盾上部有兩個凹槽,左右兩邊又各有壹個凹槽,整體裝飾意味很強。盾徽上方以楷書書寫“國立北洋大學”字樣,中下方塗抹成另壹黑色盾形,在黑色盾形上下有白色建築三座(上二下壹,應是校門正視圖),黑盾中央為壹本展開的書,書的兩邊分別以隸書書寫“實事”“求是”四字,“實事求是”即為追求真理之意,我們可以從中很清楚地見出對牛津大學與哈佛大學兩校校徽的借鑒。南開大學校的徽則簡單得多,在盾徽的上下部分以漢字書寫著“南開大學”,左右以拼音文字書寫著“NANKAI”,二組文字皆向左傾斜,拼音文字橫在中間,將“南開”與“大學”分成上下兩組,整體看來較為粗糙,缺乏美感。 1916年12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他以“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胸襟與氣魄,對北大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北大迅速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戰場,也成為民族靈魂的壹個反映。1917年蔡元培請魯迅設計了北大校徽,該校徽以圓形為輪廓,在圓形徽章中,以篆書書寫成的“北大”二字上下排列,筆鋒圓潤,結體緊湊,頗具對稱之美,更於簡潔古樸中見沈穩大氣。此校徽壹直沿用至今,成為北大校徽的主體部分。而對北大校徽的確切意義存在著多種理解,難成定論,這正昭示了象形文字(漢字)的豐富性以及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從形式上看,“北”字很像背對背的兩個側立的人形,而“大”字則像壹個正面站立的人形,比較正統的解釋認為它表明了北大的辦學理念是“以人為本”,實際上,這更像是今人與時俱進的闡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