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紅旗譜主要內容有哪些?

紅旗譜主要內容有哪些?

《紅旗譜》主要內容:

清末某年秋天的冀中平原的鎖井鎮。大地主馮蘭池要砸掉48村防汛築堤集資購地48畝地的憑證——古銅鐘!滹沱河畔的千裏堤上,柳樹林中,見義勇為的朱老鞏揮著明晃晃的鍘刀,赤膊上陣保護古鐘,嚴老祥也揮斧助戰。

馮蘭池砸鐘難以得逞,他請來地主嚴老尚調虎離山,騙走了朱老鞏,砸毀了古鐘。朱老鞏悲憤交加,吐血而死。他死後,馮蘭池又想斬草除根,逼死了他的女兒,逼得他15歲的兒子朱小虎離鄉背井去闖關東。

30年後的初春,當年的小虎子——朱老忠帶著妻子和兩個兒子,懷著復仇的強烈願望返回了故鄉。在保定火車站,他遇到了童年的夥伴嚴誌和。嚴誌和不堪忍受馮蘭池的壓迫,正要去闖關東。

朱老忠勸說嚴誌和:天塌下來有我朱老忠接著,大丈夫報仇,十年不晚,咱擰成壹股繩和馮老蘭幹,非報這份血仇不可!朱老忠回到家鄉的消息傳到馮家大院,馮老蘭十分驚恐,他的兒子馮貴堂勸他對村民施行小恩小惠。

這年秋天,嚴誌和的大兒子運濤、江濤,朱老忠的兒子大貴、二貴在地裏勞動時,逮到壹只非常名貴的脯紅鳥,他們希望以鳥換車馬。馮老蘭見到這只鳥後,非常渴望得到這只鳥,但卻遭到了孩子們的拒絕。

馮老蘭懷恨在心,伺機報復,指使人將大貴抓去當壯丁。朱老忠明知是報復,但強壓住心中的憤怒,想實現壹文壹武的復仇計劃,忍痛割愛,讓大貴去當兵。

第二年春天,出外做工的運濤偶遇中***地下縣委書記賈湘農,在其引導之下,懂得了革命的道理,***產黨就是窮人黨,並開始在村裏宣傳革命道理,與他相愛的姑娘春蘭大膽地穿起了繡有“革命”二字的衣服。二人的感情越來越好,不懷好意的馮老蘭為了娶春蘭“做小”,乘機中傷。大家非常生氣。

大革命的洶湧澎湃,運濤受黨派遣南下參加了北伐軍。臨行前,他與春蘭海誓山盟,依依昔別,運濤在北伐軍中任見習連長,給家裏的第壹封信報告了北伐軍節節勝利的大好消息。第二封信卻告訴家人,他已於1928年4月被捕,被關押在濟南監獄。

嚴誌和為了探監,賣了二畝寶地,正欲起程,運濤的奶奶得知了孫子被捕的消息,暴病而死。嚴誌和的精神幾乎崩潰,壹病不起。朱老忠幫助嚴誌和辦完了喪事,又陪江濤到濟南探監。他們見到了以政治犯身份被判無期徒刑的運濤。

運濤告訴他們,他是堂堂正正的***產黨員,是被背叛革命的蔣介石投入大牢的。此時已是***青團員的江濤決心像哥哥壹樣,為階級的解放而鬥爭。

1929年冬天,中國***產黨保定特委賈湘農和江濤經過慎重研究,決定根據廣大農民的要求,在年關發動群眾抗捐抗稅,組織農民進行反割頭稅鬥爭。按照特委部署,江濤回到所井鎮,發動群眾。朱老忠、朱老明、朱老星、嚴誌和、武老拔以及當兵歸來的大貴都積極投入到鬥爭之中。

臘月二十五大集那天,按照賈湘農的指示,鎖井鎮的農民在江濤的帶領下,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示威。張嘉慶帶領糾察隊擔任保衛,朱老忠等人緊緊地護衛著江濤、賈湘農。江濤、大貴發表了振奮人心的演講。縣政府迫於壓力,屈服了。

反割頭稅鬥爭取得了勝利,農民認識到了組織起來的力量,紛紛要求加入農會。朱老忠、嚴誌和、大貴等在鬥爭中加入了中國***產黨。

1931年秋天,日本帝國主義悍然入侵中國東三省。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和敵寇的暴行激怒了中國人民,保定二師也掀起了如火如荼的學潮鬥爭。江濤、張嘉慶站在鬥爭的最前列。二師學潮涉及到全市,13 所學校罷課,要求停止剿***,槍口對外。

省府宣布解散學校,開除了數十名學生,並派軍隊包圍了學校,形式十分嚴峻。為了突出敵人的包圍,朱老忠、嚴誌和給保二師送來了米面。但敵人提前沖破了學生的防線,血腥鎮壓了保二師學潮,學生死傷多人,江濤被捕入獄,張嘉慶受傷被關進教會醫院。

嚴誌和因二兒子又被捕入獄,悲痛欲絕,想跳河自殺。朱老忠鼓勵他要挺住,為孩子的報仇。學潮失敗的第二天,朱老忠裝扮成三輪車夫,從教會醫院救出了張嘉慶。

擴展資料:

1943年在邊區文聯工作時,梁斌又將短篇小說《三個布爾什維克的爸爸》擴充為中篇(發表在《晉察冀文藝》上時改名為《父親》),朱老忠形象明顯有了很大變化,在這個中篇裏,嚴知孝這個人物出現了。

此外,五幕話劇《五谷豐登》和短篇小說《抗日人家》,也是圍繞這些相關題材的文學創作,它們也從不同側面強化了《紅旗譜》中的人物與事件,***同建構起了《紅旗譜》故事情節的主體思路。

1943年以後,梁斌奔波於緊張的戰地生活,較長時間內放下了創作,直到1953年,他才重新拿起筆來,全面去構思長篇小說《紅旗譜》。

為了能夠使《紅旗譜》具有歷史真實感,梁斌不僅為了增加生活體驗而南下參加農村土改,而且還多次去拜訪當事人和重遊革命故地,聽到了更多關於“反割頭稅運動”和保定“二師學潮”的民間傳說。

梁斌寫《紅旗譜》的過程進行得非常順利,幾乎沒有遇到多大的創作阻礙,洋洋數十萬言的文稿短時間內便得以完成。

1956年,梁斌信心十足地把書稿交給了中國青年出版社,編輯蕭也牧和張羽在仔細閱讀之後,發現作品描寫革命鬥爭的主題很好,既符合對新中國青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出版宗旨,而小說中的傳奇色彩又能夠獲得廣大青年讀者的閱讀興趣,但是他們同時也認為稿件本身的藝術質量卻還遠未達到壹部紅色經典的出版要求。

於是,張羽看完初稿後給梁斌回了壹封長信,他從“第壹讀者”的角度提出了許多中肯的修改意見。梁斌在張羽和蕭也牧的鼓勵之下,再次回到河北去拜訪當年歷史事件的親歷者,對《紅旗譜》中所涉及到的人物和事件,進行了更為嚴格細致的重大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