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特·瑟夫的因特網之父
當然,瑟夫是TCP的真正推動者。他和卡 恩壹起構建了TCP,後來瑟夫又不斷將其完善,使TCP成為標準, 並走向世界。就這壹點來說,瑟夫是真正的“因特網之父”。 瑟夫在ISI主持召開TCP會議。會 議間歇時,他和波斯德爾、科恩及另壹個同事,在走廊交流。“我 們靠著走廊的幾個大紙箱站著,壹邊就在紙箱上畫起圖表來。” 當繼續開會時,他們就向小組提交建議:將傳輸控制協議中用 於處理信息路經選擇的那部分功能分離出來,形成單獨的因特 網範圍協議,簡稱IP。1978年,TCP正式變為TCP/IP。
初期,“Internet”意指任何使用TCP/IP協議 的網絡,而“Internet”則專指由聯邦政府資助的,由許多使用TCP/ IP的公用網絡互聯而成的網絡。到80年代中期,歐洲、加拿大也 開始與美國政府主持的網絡互聯。於是“因特網”(Internet)開始意指 這個松散廣大的世界性TCP/IP因特網絡。 瑟夫遇到壹位MCI公司的經理, 此人負責MCI的信息開發工作。“他想建立壹個數字式郵政服務, 我立即被這個想法吸引住了”。因此他宣布離開DARPA,加盟MCI, 去擔任MCI數字信息服務的副總裁。他的離去引起了極大的震 動和反響,壹位同事甚至為此而哭了。“文特是我們無形中的頭 兒,我們需要他。”另壹位同事說。
瑟夫在極為關鍵時刻離開的ARPA網準 備正式轉換成TCP/IP系統,據傳國家標準署考慮為網絡互聯建 立壹套新標準,取代TCP/IP,這就是OSI參考模型。OSI是國際標 準化組織(ISO)開發,是由地位鞏固的官僚們,居高臨下甚至是 蔑視壹切的情況下發布的。他們認為TCP/IP和因特網只是壹種 學術玩具,但瑟夫等人堅持反對OSI,因為它劃分過細,十分復雜, 而且僅僅是個設計,從未試驗過。“OSI的壹切都是非常抽象的, 學究氣十足。他們所用的語言浮誇到不可思議的程度,簡直讀 不下去。”
而TCP/IP是實踐的結晶,也是合作研究的產物,不是像OSI那樣在壹大堆委員會裏產生出來的“大駱駝”。 OSI經常舉辦國際會議,對瑟夫等人來說,真是壹番痛苦的經歷。 “我在會上不停地寫反對意見。”
因特網的魅力在於交流規範的簡單方 便,而瑟夫的魔力在於:他美言善誘,軟硬兼施,最終讓用戶采 用這種規範。
1983年,瑟夫曾勸說讓IBM、DEC、HP支持 TCP/IP,但都遭拒絕,而采用了OSI。他們認為TCP/IP只是壹項 研究試驗。不過最關鍵的是,國防部選擇了TCP/IP。
1983年1月1日,ARPA網正式轉換成TCP/ IP系統。這次轉換具有裏程碑意義,恐怕是此後幾年中因特網 發展中最為重要的事。有了TCP/IP,網絡可伸展到任何地方,數 據不費吹灰之力就從壹個網絡送到另壹個網絡。
1988年,也就是5年後,ISO終於制定出開 放系統網絡互聯標準。連美國官方也將OSI作為官方標準。歐洲 更是趨之若鶩。看來,OSI要想壓倒TCP/IP,但是借助Unix的威力, TCP/IP已無所不在。憑著它無聲而兇猛的沖擊,TCP/IP擊退了 ISO的強攻。“標準只能被發現,而不能被頒布”,這就是因特網 的新規則。
1989年,瑟夫向Interop展覽會場走去,他第 壹次感受到因特網被科學界和研究界以外的世界所歡迎。“我 們註視著這壹切,感到我們手中握著壹枚火箭。”
ARPA網不再是中心,因特網已變成了網 狀結構,輻射全球。壹場革命壹觸即發,瑟夫幸運地站在了這場 革命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