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大清海軍揚威世界瞬間:大清水兵怒砸日本長崎

大清海軍揚威世界瞬間:大清水兵怒砸日本長崎

炮指長崎1886 大清水兵怒砸日本長崎

8月15日,在日本歷史上似乎總是屈辱的日子。1945年的這天,日本帝國終於向全世界低頭,宣告無條件投降。而壹個甲子前(1886年)的這壹天,日本人同樣將它作為國恥日記入了歷史。

這壹令日本人沒齒不忘的恥辱,來自於正在長崎訪問的北洋艦隊。數百名中國水兵與日本警察相互械鬥,雙方都有嚴重的傷亡。這壹事件,如同中日近代史上其他事件壹樣,在兩國歷史界出現了不同的結論乃至史料,甚至連事件的名稱也出現了各自表述:中國稱為長崎兵捕互鬥案(簡稱崎案),日本則稱為長崎暴動、長崎清國水兵暴行。

根據日本人的記載,兩天前(8月13日),日本方面邀請北洋官兵登岸血拼,以期拉動長崎的GDP。壹些水兵卻血拼到了當地壹家妓院丸山家,酗酒之後與當地人發生沖突。聞訊趕來的日本警察並沒有攜帶武器,中國水兵和警察發生沖突,2人被捕,其余的逃離了現場。隨後,逃走的中國水兵召集了10~15名同伴,沖入警察局。當時,根據北洋艦隊司令丁汝昌的命令,水兵登岸壹律不得攜帶武器,但其中有壹名水兵在岸上購買了壹把日本刀,在雙方打鬥過程中,這名水兵將壹名日本警察刺成重傷,他本人也受了輕傷並被捕,之後移交給大清國領事館。

8月15日這天,北洋艦隊放假壹天,450名水兵上岸自由觀光。上岸後的水兵們到處滋事,與警察發生沖突,有的將日本警察的帽子打落,有的辱罵日本警察,日本警察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要抓捕肇事者,結果雙方發生大規模的械鬥。日本警察全副武裝上陣,長崎市民同仇敵愾,群起攻擊中國水兵,最後,中國方面致死五名,重傷六,輕傷三十八,無下落五。也有說中方死八名, 傷四十五,日方死二人, 傷二十七人 。

根據中國方面的記載,這壹事件雖然起因於妓院糾紛,但8月15日這天則完全是日本人有組織、有預謀的報復。前壹天,日本人就在周邊的鄉鎮遍傳消息,召集拳師,暗藏利刃,並事先通知長崎鬧市各商鋪提前關門。待中國水兵上岸後,即陷入了長崎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不僅受到警察、地痞的正面攻擊,而且街道兩邊店鋪內的人,或向北洋水兵扔石塊,或從二樓潑開水,手無寸鐵的北洋水兵傷亡慘重,事後驗屍或驗傷,其傷亡者幾乎都是背後受傷。

事件發生後,北洋水師群情激憤。據未經核實的有關記載,定遠、鎮遠、濟遠、威遠四艦迅速進入臨戰狀態,褪去炮衣,將炮口對準了長崎市區。中國國內也是壹片憤怒,北洋水師的外籍教官瑯威理甚至建議立即對日宣戰,武力解決。

日本史料記載,當李鴻章緊急召見日本駐天津領事波多野時明確表示,如果日本方面不能妥善處理該事件,將電令在日本的北洋艦隊自由開戰,這等於是發出了戰爭的威脅。

次年,這壹事件甚至被東京的明進堂出版社編入了英語會話教材《英和獨習會話篇》中,用英文問答的方式,將事件的責任完全歸咎於中國方面,控訴北洋軍隊的暴行,以便向西方進行宣傳。至今,我所接觸的日本史書,多數依然定性為中國水兵的暴行。

這壹事件中可以肯定的是:

壹、事件導火線的確是北洋水兵嫖妓肇事,李鴻章也承認爭殺肇自妓樓,約束之疏,萬無可辭,但他也說:弁兵登岸為狹邪遊生事,亦系恒情。即為統將約束不嚴,尚非不可當之重咎,自不必過為急飾也。

二、北洋艦隊訪問日本,固然有利用長崎船塢對大型軍艦進行修理的客觀因素(中國當時的船塢均無法容納定遠等巨艦),但的確有宣威日本的意圖在內。當時中日之間已經因朝鮮和琉球問題而關系緊張,相互之間已經將對方看做第壹假想敵。在琉球問題的 *** 下,大清大力發展海軍,北洋艦隊迅速躋身世界八強,訪問日本。後世壹些研究者受制於某種類似自虐的史觀,非要強調此次出訪的和平意圖,非要把海軍本身就該具備的威懾作用弄得似乎見不得人壹般,毫無意義也毫無必要。

在宣威日本的動機下,發生了這樣的事件,強大的北洋艦隊又待在人家大門口,即使沒有直接將炮口對準長崎市區,日本人也會將這看做是壹種嚴重的威脅。

這壹事件在英國斡旋下,雙方互相妥協,同意各自緝拿兇犯,相互賠償傷亡者,但日本人認為自己是在中國的堅船利炮下無奈妥協,耿耿於懷。中國 *** 立即成為日本主流民意,外交交涉完畢後壹個月,明治天皇就頒發赦令:立國之務在海防, 壹日不可緩。並特別撥出私房錢(內帑)30萬日元,給海軍專用。日本上下掀起了建設海軍的 *** ,大清國最為強大的定遠、鎮遠兩艦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第壹敵人,擊沈定遠、鎮遠兩艦模型,成為日本孩子最熱衷的遊戲。

長崎事件,無論其間是非曲折,都是大清海軍第壹次以威壓人。在這個奉行弱肉強食的叢林世界中,從所謂的以德服人進化到以威壓人,大清國終於擺脫了壹點宋襄公心態,展現了可貴的狼性。

爭權東海1894 海軍強勢搜查英國船

1894年9月20日下午3點,福建白犬山左近洋面。壹艘沒有旗號的神秘商船正向北快速航行,在它的船舷上書寫著船名Pathan(巴山號)。忽然,從它的後方高速出現了壹艘大清軍艦,這就是南洋艦隊的主力艦、當年曾經重創法軍尼埃利艦隊的南琛號。

南琛艦以旗語命令巴山號停船,巴山號置之不理,南琛艦於是放空炮2響,巴山號立即掛出英國國旗,但依然不停。南琛艦再度鳴炮示警,該船始停。

這幾日,南琛艦奉命在這壹帶海域搜尋壹條為日本走私軍火的英國商船。巴山號不僅不懸掛國旗航行,而且在相關的船運公報中根本就沒有登記航訊,十分可疑。

南琛艦艦長袁九臯命令三副帶隊,登上巴山號取回貨單、船牌(執照)。經核查,貨單內就有運往日本的手槍、槍彈等。南琛艦果斷扣押巴山號,押送到基隆港,請淡水海關稅務司馬士(Hosea Ballou Morse)派人進行檢查。

巴山號是滿載之船,發往日本的貨都在艙底,如果要查,必須把上面發往上海的所有貨物清卸幹凈。馬士建議,可以派人押送巴山號到上海卸貨後,再將運往日本的貨物逐件檢查。

但巴山號船長居然將艙門封閉,拒絕檢查,中國官員隨即強行開艙,英國領事則提出 *** ,並發出了最後通牒。清廷無奈,終於同意到上海再進行搜查。

10月5日,巴山號在海關押送下離開臺灣前往上海。上海方面,江南蘇松太道劉麟祥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並行文英國總領事韓能,要求其派員壹同查驗。

10月7日晚,巴山號抵達上海,因吃水過深,暫泊吳淞口,以駁船裝卸。海關為壹昭慎重,命令過駁時將其所有艙櫃加貼封條,送達碼頭後統壹開驗。貨物駁至招商局虹口碼頭,海關約請蘇松太道於10月10日上午7點開始***同查驗。

10月9日,韓能照會劉麟祥,表示將協助巴山號的船東就中國無故扣押壹事進行索賠,遭到劉麟祥嚴詞駁斥。

巴山號上艙運送到上海的貨清卸完畢,發往日本的貨物已經露了出來,但此時,江海關稅務司、英國人賀璧理(Alfred Edward Hippisley)卻另生枝節,聲稱因該船離開紐約時中日尚未宣戰,如有軍火,貨單上應該不會隱瞞,所以只要查驗貨單就可以。

劉麟祥對此決不同意,雙方發生激烈爭執,英國公使也在北京向總理衙門施加巨大壓力。在中國衙門之間扯皮之際,10月26日,巴山號在沒有進行必要搜查的情況下,被大清海關中的英國籍洋幹部們放行,離開上海開往日本。

巴山號走後,英國駐上海領事館隨即要求中國對違例扣留之事進行賠償。劉麟祥據理力爭,英國外交官胡攪蠻纏,甚至說那些在臺灣就已被查獲的手槍專作玩具。

英國 *** 將此事提交給了倫敦的皇家法院,法院認為,雖然巴山號攜帶了違禁品,但因為該船系被帶往壹不合理地偏離該船航線的港口,而且既沒有起訴也沒有打算到任何捕獲法庭起訴便被扣留,沒有經過任何審判程序,所以,英國 *** 可有整頓理由支持船主壹方提出壹合理的賠償要求。英國隨後正式向中國提出了5000英鎊的索賠要求。

署理臺灣巡撫唐景崧激憤地質問英國人:若謂僅彈槍三箱,所值無多,何以指為軍火?試問槍與彈不算軍火,何物謂之軍火?既可少載,豈不可以多載?當日南琛在洋面即見巴山軍火,確鑿有據,焉能不帶至基隆聽候查驗?該船既無違禁之件,何以先不進口?何以壹經查至下艙,即封閉不服查驗?所稱延誤,乃其自取……此案考之公法,中國既有應查之權,即無違例之處,更無認償之理也。

劉麟祥則更壹針見血指出:歷來中外交涉,領事本以偏袒為能事,以期見好於商人。故遇事必多方辯難,迨知理屈,又以護前不肯自休。他認為對此事應設法因應,從容理論。

當時中日甲午戰爭正在關鍵時刻,中國需要英國的支持。總理衙門經過多方權衡,只能違心地接受了英國方面的勒索,賠款了事。

巴山號事件中,南洋艦隊在面對英國商船時毫不手軟。而從臺灣、上海到北京,中國各級官員們都表現出了寸土必爭的信念,最後雖然出於大局不得不妥協,但這也給更大範圍內的外交折沖提供了回旋余地和討價還價的砝碼,南琛艦也因此在外交史上留下了強悍的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