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會戰簡介
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在武漢地區同日本侵略軍展開的壹場會戰。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國第5、第9戰區部隊在武漢外圍沿長江南北兩岸展開,戰場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廣大地區,是抗日戰爭戰略防禦階段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最多的壹次戰役。
擴展資料:
武漢會戰詳情
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是平漢、粵漢鐵路的交會點。1937年11月國民政府部分機構由南京遷至武漢後,該地實際成為中國軍事、政治、經濟的中心,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武漢位於長江中遊,是當時中國第二大城市,人口超過二百萬,該市被長江及漢水分成三部分:武昌、漢口及漢陽,武昌是政治中心,漢口是商業的集中地,漢陽是工業重鎮,在粵漢鐵路建成後,它是中國內陸的重要交通中心,同時也是將南方港口運來的對外援助運往內陸的樞紐。
日軍侵占南京後,國民政府雖西遷重慶,但政府機關大部和軍事統帥部卻在武漢,武漢實際上成為當時全國軍事、政治、經濟中心和戰時首都,當時中國的軍事力量集中保衛武漢,日本政府及中國遠征軍總部均預期武漢陷落將令中國停止抵抗。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為增強指揮機構與作戰能力,決定調整作戰序列,於1938年6月中旬新編第9戰區。同時決定以第5、第9兩個戰區所屬部隊保衛武漢。參加武漢保衛戰的部隊以及空軍、海軍,總計14個集團軍、50個軍,作戰飛機約200架,艦艇30余艘,總兵力近110萬人。
各兵團部隊自6月開始分別利用鄱陽湖、大別山脈等天然屏障,加緊構築工事,進行防禦準備。為了進行武漢作戰,日軍大本營在華中地區集中14個師的兵力。直接參加武漢作戰的是第2集團軍和第11集團軍***9個師的兵力,約25萬余人,以及海軍第3艦隊、航空兵團等,***有各型艦艇約120艘,各型飛機約300架。
日軍第11集團軍主力沿長江南岸地區進攻,波田支隊在瑞昌東北登岸,遭守軍第3集團軍阻擊。20日,日軍第9師投入戰鬥,協同波田支隊合擊瑞昌。守軍力戰不支,24日瑞昌失守。日軍先後占領碼頭和富池口。由於守軍增調4個軍加強防禦,雙方在大冶、陽新地區形成對峙。
日軍第27師經月余進攻,占領箬溪,向鹹寧進犯。第101師渡過鄱陽湖,向德安地區的第1兵團進攻,雙方成膠著狀態。10月上旬,第1兵團抽調三個軍在德安西北萬家嶺實施反擊,壹舉殲滅日軍約4個團。日軍第11集團軍第6師沿長江北岸地區進攻,攻占黃梅後繼續西進。
9月中旬,日軍占領廣濟、武穴後,圍攻田家鎮要塞。第4兵團壹個軍固守要塞,三個軍在外圍策應作戰,奮戰旬余,傷亡甚重,29日要塞失守。日軍攻占浠水,直逼武漢。日軍第2集團軍沿大別山北麓地區進攻,8月下旬從合肥出發,分別占領六安、霍山後,向固始、葉家集(今葉集)方向進攻。
商城失守後,守軍退守大別山各要隘,雙方激戰月余。日軍第10師攻占固始後,在春河集、潢川壹帶遭第59軍頑強抵抗,又在信陽以東地區遭第1軍阻擊,後得第3師增援,占領信陽,沿平漢鐵路南下,協同第11集團軍進攻武漢。
日軍波田支隊占領葛店,準備進攻武昌。日軍第9師攻占賀勝橋,切斷了粵漢線。日軍第27師配合第9師向粵漢線推進,27日占領桃林鎮。至此,武漢已被日軍從東、南、北三面包圍。為保存軍力以利長期抗戰,國民政府軍委會於10月24日下令放棄武漢,撤退武漢地區部隊。
日軍第6師26日占領漢口。波田支隊同日占領武昌。27日,日軍第116師與第6師各壹部占領漢陽。至此,日軍攻占武漢三鎮,武漢保衛戰宣告結束。武漢保衛戰,從日軍攻占安慶開始到武漢失守為止,歷時4個半月,斃傷敵近4萬人。
此戰意義重大。它大大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本妄想迫使中國屈服、早日結束戰爭的計劃,成為中國抗日戰爭的重要轉折點。以武漢會戰結束為標誌,中國抗日戰爭開始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 ? 武漢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