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群體極化、群體思維以及少數派影響

群體極化、群體思維以及少數派影響

關於群體與個體之間互相影響的三個例子,分別是群體極化:群體對我們觀點的強化作用、群體思維:群體對決策的影響、少數派影響:個體對群體的影響。

群體極化,是指群體對個體的態度有著增強的作用。比如,對於壹件事情的決定,受到群體的影響時會比個體的決定更加極端化(更加冒險或者保守)。人們社交生活中有個普遍現象,就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可見大家更喜歡與誌同道合的人相處。但這種行為,很容易導致群體極化的產生。比較極端的例子,在宗教狂熱分子組成的群體中,很多人的思想都非常激進,於是在人員不斷來往的同時,互相加深各自的思想,發生了群體極化現象,便形成了恐怖組織。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點,壹是信息本身對人們的影響,也就是觀點相近的信息本身就更加容易被人們所接受,從而為極化創造了條件;二是規範影響,跟之前關於從眾與服從的文章裏討論到的規範影響壹樣,人們習慣於順從多數人的思想,從而產生支持感(群體與個體互相的),使得群體思想更為極化。也就是說,在很多情況下,僅僅需要觀察他人的判斷便能對個體產生極化影響。這個現象讓我想起前段時間看金燦榮政委的視頻時,他說過壹句話:人們上網時會主動篩選出自己想要看到的信息來支持自己的觀點,所以只能讓自己的頭腦更加壹根筋,起不到打開眼界的效果。結合社會心理學發現的群體極化現象,不得不感到很有意思。

群體思維主要探討群體對決策產生的影響,可以表現為群體對個體提出正確決策的阻礙作用。在凝聚力較強的群體中,出於很多原因,個體會避免提出對群體觀點的異議。這個現象在現實生活中比較常見,甚至在政治方面,在做出對國家至關重要的決定時,也會產生這種現象。比如冷戰時的豬灣事件,肯尼迪總統在事後驚呼:“我們怎麽做了如此愚蠢的事情。”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個體對群體的信任、出於從眾的壓力、自我審查壓抑內心想法、以為未發言者壹致同意的錯覺等。群體思維的各種癥狀表現會阻止群體成員探尋和討論相反信息以及其他的可能性。當領導主張某種觀點而整個群體又排斥異議時,群體思維可能就會產生錯誤的決策。當然,社會心理學也提供了問題的解決方法。如何預防群體思維呢?可以參考以下辦法:在群體討論開始時不要讓成員表明自己的立場、鼓勵批評性評價、劃分小組分別表達意見、歡迎局外人士提出見解和批評、在實行決定之前召開“第二次會議”讓大家暢所欲言等。

關於少數派影響,可以參考電影《十二怒漢》。講述了12名成員組成的陪審團中由壹人意見最後影響了群體決策的故事。說明了個體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影響到群體的決策。實際上,這個現象在社會發展中至關重要。愛默生曾寫道“所有的歷史都是記錄少數派甚至壹個人單打獨鬥力量的歷史。”如果少數人的觀點從來都沒能占上風,歷史將是壹潭死水。可能正如列寧所說,“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那麽,在什麽情況下個體有能力影響群體呢?有三大決定因素:壹致性、自信和背叛。所謂壹致性,是指個體的態度自始至終都保持壹致。如果自己都不能堅持自己的觀念,就不可能改變他人了。自信,也可以理解為保持壹致性的動力源泉,同時還起到直觀上(氣場)感染他人的作用。背叛是指讓原屬於多數派群體的成員產生背叛,壹旦開始出現背叛行為,其他人也會緊緊跟隨,產生滾雪球效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以,想要改變世界的人們,這個思想能起指導性作用哦: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