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主要中藥資源種類簡述(六)

?主要中藥資源種類簡述(六)

51.瓜蔞

瓜蔞為葫蘆科植物栝樓(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雙邊栝樓(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的幹燥成熟果實。具有清熱滌痰、寬胸散結、潤燥滑腸的功能。其根(天花粉)、皮(瓜蔞皮)、子(瓜蔞仁)亦入藥。

瓜蔞喜溫暖濕潤氣候,適應性強。野生於山坡草叢、林緣及陰濕山谷,栽培於低山、丘陵及房前屋後、庭院等處。全國20余個省、市、區700個左右的縣(市、區)均有分布。品種多交叉。遼寧、天津、北京、河北、山西、陜西、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湖北、四川、浙江、江西等省、市以栝樓為主。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廣西、福建、湖北、湖南、浙江、江西等省、區以雙邊栝樓為主或兼有。瓜蔞生產山東肥城、長清、淄博,江蘇南通、張家港、海門,河南安陽、淇縣、滑縣,浙江紹興、平湖、桐鄉,四川萬源、儀隴、蒼溪、蓬溪、樂至,貴州務川、正安、安順,安徽懷寧、六安、來安,湖南東安、龍山、桃源、桃江等地。以山東、安徽、河南、四川等省星大質優,銷全國並出口。

建國前,瓜蔞以野生為主,栽培零星,產量小。建國後,1957年全國年收購量540噸。1970年全國收購瓜蔞近1400噸,是1957年的2倍多。1978年全國收購8000多噸,比1970年增長近5倍,是當年銷售量的4倍。由於生產規模過大,市場飽和,造成商品積壓。80年代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產銷基本平衡。

瓜蔞種植分散,生產管理易受忽視。根據市場需要,廣泛發動群眾,利用房前屋後和閑置地種植。應處理好瓜蔞、瓜蔞仁、天花粉用藥比例。理順價格,協調發展。要推廣良種,提高產量和質量。

52.連翹

連翹為木犀科植物連翹 [Forsythia (Thunb.) Vahl.]的幹燥果實。秋初采收未成熟青綠色果實,蒸熟,曬乾,稱為「青翹」;秋末果實成熟變黃開裂後,采收曬乾,稱為「老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能。

連翹喜溫暖濕潤、耐寒、耐旱、耐貧脊。野生於山坡的疏林灌叢中。宜在肥沃疏松的土壤中生長。分布於山西、陜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川、江蘇、江西、甘肅等省150個左右的縣、市。主產於山西的安澤、陵川、沁水,河南的盧氏、欒川、嵩縣,陜西的商縣、洛南等縣、市。銷全國並出口。連翹商品以老翹為主,青翹為輔。青翹主產於山西,銷四川、浙江、上海、北京、天津等地。

我國連翹資源豐富,藥用以野生品為主。建國前僅山西臨汾地區(轄安澤、霍縣、臨汾)年收購量即達250噸。建國後的1957年,全國收購近4700噸。其中主產區河南收購4300噸,占90%以上。進入70年代,由於毀林開荒、自然災害,加之收購價格偏低,收購量下降,供應緊缺。在國家扶持下,產區加強了野生資源保護,同時進行人工栽培。到1980年,全國栽培連翹在地面積近2萬畝。1980—1989年累計發展16.7萬畝,每年增加1000噸左右。80年代連翹供應良好。

連翹是治療感冒的大宗藥材,市場用量大。要堅持開發與保護資源相結合,保證有足夠商品供應。同時,連翹屬於果實類藥材,受益時間長,應加強計劃性,處理好發展與更新的關系,保持生產相對穩定,防止大上大下,破壞資源。

53.枳殼

枳殼為蕓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變種的幹燥未成熟果實。具有理氣寬中,行氣消脹的功能。其落地幼果(枳實)亦供藥用,作用同枳殼。

枳殼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環境,較耐寒、耐高溫。栽培或野生於陽光充足的平壩、丘陵或低山。分布於陜西、江蘇、安徽、湖北、四川、浙江、江西、湖南、貴州、雲南、廣西、廣東、福建等省、區。主產湖南、四川、江西。湖南以沅江、益陽、黔陽、辰溪、麻陽、龍山、瀘溪,四川以江津、綦江、永川、萬縣、雲陽、蓬溪、遂寧,江西以都昌、戈陽、清江、豐城、新幹、渝水等縣、市產量較大。商品分別稱湘枳殼、川枳殼、江枳殼,銷全國並出口。

建國初期,全國年收購量1000余噸。70年代,各地加快生產步伐,產地擴大,種植面積增加,年平均收購量達2300噸。1982年和1983年分別高達4600噸和5200噸,發生逾量,部分地區出現砍樹和轉產現象。1985年產量下降到2800噸,藥材系統僅收購2000噸左右,在以後的幾年中,生產又逐步恢復。

枳殼為果實類木本藥材,多年受益。目前,全國枳亮在地面積10萬畝以上,按全國年需要量3500噸計算,產銷基本適應。應以江西、四川、湖南等老產區為主,建立基地,有計劃地發展和更新。應加強管理,防治病蟲害,提高產量和質量。

54.梔子

梔子別名黃梔子、山梔子。為茜草科植物梔子(Gardenia jd *** inoides Ellis)的幹燥成熟果實。具有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的功能。

梔子喜溫暖濕潤,耐旱,不耐寒。野生或栽培於丘陵或低山。分布於安徽、河南、陜西、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廣西、廣東、福建、海南、臺灣等省、區。主產湖南、江西、四川、福建、湖北等省。以湖南產量最大,江西質量好。商品銷全國並出口。

建國前,梔子多來源於野生,家種量小。建國後,1957年全國收購1000噸,銷售600噸。60~70年代,湖南、江西等地野生梔子收購比較平穩,四川等省家種梔子產量增加,全國梔子生產穩步上升,購、銷基本平衡。70年代末期,各地家種梔子進入結果期,產量增加。1980—1982年,全國年均收購3000噸左右,銷售2000噸左右。80年代中後期,產銷趨於平衡。根據市場預測,目前,梔子的年需要量約在1500-2000噸左右,種植面積穩定在20萬畝為宜。

梔子適應性較強,果期長,在壹般情況下,群眾種植積極性高;梔子除藥用外,在食品、化工行業有廣闊的發展前途,要大力開展綜合利用,擴大用量。

55.枸杞子

枸杞又名西花子、甘枸杞、血枸杞、津血杞。為茄科植物寧夏枸杞(Lycium barbarumL.)的幹燥成熟果實。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功能。

枸杞適應性強,耐寒、耐旱、耐鹽堿、耐肥、怕積水。野生於山坡、草甸、林緣、灌叢、路旁等處。栽培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上。分布於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河南、四川、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省、市、區150多個縣(市、區、旗)。主產於寧夏中寧、中衛、靈武、銀川、吳忠、固原,河北巨鹿、深縣、大城、寧晉,天津靜海,內蒙古托克托、土默特左旗、烏拉特前旗、杭錦後旗,新疆精河等地。寧夏枸杞子粒大,肉厚、色紅、籽少、柔潤,味甘甜,商品習稱「西枸杞」。

枸杞栽培至今已有480多年歷史。寧夏是我國枸杞的地道產區。50—60年代,寧夏老產區擴大了種植面積,河北、天津、內蒙古、新疆、山西、陜西、河南等新產區大規模引種。1968年全國收購量達600多噸。到70年代中期,年收購量過千噸,70年代後期年平均收購2600噸。目前,根據市場需要枸杞子年收購量應在1500—2000噸為宜。

枸杞屬多年生植物,壹次種植可以多年結果受益。首先要搞好市場調查,既要發展,又要防止過剩。以寧夏枸杞為主建設商品基地。應加強科研,拓寬枸杞子的使用範圍,充分發揮我國枸杞的生產優勢。

56.砂仁

砂仁別名著砂仁、陽春砂、縮砂仁、殼砂。為科植物陽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綠殼砂(Amomum villosum Lour.var xanthioides T.L.Wu et Senjen)或海南砂(Amomum longiligulare T.L.Wu)的幹燥成熟果實。具有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的功能。

砂仁屬熱帶、亞熱帶植物,野生或栽培於海拔500米以下潮濕、向陽山坡或谷地。分布於廣東、廣西、海南、雲南、福建、四川等地。主產廣東、海南、雲南省。以陽春砂量大、質優、銷全國。海南省產的海南砂仁和雲南產的綠殼砂仁(野生)亦銷全國。如:

全國砂仁產區分布表,廣東省分布縣數51,主產區陽春、信宜、高州、封開、新興、雲浮、豐順、徐聞、海康、湛江等;海南分布縣數8,主產區澄邁、崖縣、儋縣等;雲南分布縣數13,主產區孟臘、西雙版納、德宏、文山、思茅、紅河、怒江、監滄、保山等;廣西分布縣數37,主產區防城、武鳴、隆安、百色、扶綏、靈山、橫縣、田林、欽州等;福建分布縣數8,主產區長泰、同安、永春、夏門、詔安、華安、龍海等。

在建國後的20多年中,國產砂仁不足,每年依靠進口砂仁調劑市場。1957年全國收購12噸,銷售144噸(包括進口,下同);1960年因自然災害影響,生產下降,僅收購7.6噸;1965年收購上升到15噸;後因雲南發現野生資源,以及廣東、雲南等省開展大規模人工栽培,收購大幅度增加。1978年全國收購量達到155噸;1980年以來,中藥市場全面放開,生產進壹步發展,年均收購量達200—250噸,供需矛盾基本解決。

我國廣東、海南、雲南等省是砂仁生產的最佳適宜區,應以廣東陽春、信宜、高州和雲南西雙版納等地為主,建立生產基地,發展生產。要進壹步加強科研工作,培育良種,提高砂仁受粉率,加強田間管理,提高單產。目前,國產砂仁生產、收購情況較好,為保護國內生產,增加產區農民收入,減少外匯支出,應適當減少砂仁的進口數量。

57.檳榔

檳榔別名榔玉、大腹子等。為棕櫚科植物檳榔(Areca catechu L.)的幹燥成熟種子。具有殺蟲、消積、降氣、行水、截瘧的功能。其果皮(大腹皮)亦供藥用,具有下氣寬中,行水消腫的功能。

檳榔屬於熱帶雨林植物,喜溫濕的氣候環境。栽培或野生於陽光充足的山谷、溝邊、路旁等潮濕處。分布於海南島、廣東、臺灣、雲南、廣西、福建等省、區。以海南省瓊海、萬寧、屯昌、陵水、瓊中、保亭、三亞等縣、市產量大,銷全國,少量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