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汽車減震器有幾種

汽車減震器有幾種

避震器,很多人都會知道那就是壹個減少震動的裝置。當彈簧被壓縮後,勢必會產生壹系列的伸張動作。這時候避震器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抑制和吸收彈簧的反復運動,使得車身更加趨於平穩與舒適。避震器的主要形式結構有三種,分別是單筒高壓高氣壓 雙筒低氣壓 和雙筒油壓(。

單筒避震字面已經表示出它是單管身設計,在避震器下端有壹個儲存高壓氮氣的儲氣罐。往走就是浮動活塞,它用於將阻尼油與高壓氮氣隔離。接著往上就是工作缸與活塞部分,由於單筒結構的活塞比較大,能夠產生較大的減震力。在壓縮行程,活塞下方產生壓力使油液通過活塞閥門流向活塞上方,並且底部的高壓氮氣會起到壹定的緩沖作用,伸張過程反之。

此類避震的優點:結構簡單;活塞面積大,單位時間內阻尼油的流量大,可以消除較大瞬間壓力,反應迅速;單筒設計儲油量大,散熱效果較好,有效的減少了阻尼油起泡和阻尼熱衰減的負面影響。

缺點:油室與氣室為直列配置,行程受限制;油封因作動時直接受力於活塞上室之壓力,需要高度的耐壓且須特別註意的因其加工需要高精密度細膩度;由於活塞與避震筒身有直接接觸關系,避震器容易因筒身受到外來物件輕微損壞而報廢,再加上活塞桿直徑較細,不受用與側向力過大的懸掛結構。(倒插式單筒避震器可以通過重心轉移以把筒身放在懸掛上,可以再壹定程度上減輕側向力的影響,但由於結構本身的設計,還是無法徹底改善由於筒身受創而造成的避震器報廢的後果。)

雙筒式避震器又叫做復筒式避震器,簡單來說就是單筒式內部再加多壹個筒,而裏面的筒才是活塞工作的空間,外部筒身是讓內部筒身的阻尼油能往外移動的緩沖空間,在結構上與單筒式最大不同就是油氣部分完全阻隔開的。除了這點結構上的區別還有活塞桿的直徑較大,能夠承受的側向力較單筒式較大,雙筒結構的支撐力和回彈力分別由上下兩個閥門獨立控制, 故能更容易地造出更多的阻力變化和組合。雙筒式避震器可以分為兩種:雙筒低氣壓(Twin Tube Low Pressure Gas) 和雙筒油壓(Twin Tube Hydraulic)。兩者的不同在於:氣體的存在亦會對活塞預設阻力構成影響,導致即使在避震阻力調至較低時, 初期接觸仍然偏硬(在此,小編的理解是:避震的初期壓縮過程中,活塞閥門開啟之前,由於低壓氣體的存在,而造成活塞運動阻力瞬時增大的原因),故不適合懸掛本體減震能力較弱的懸掛結構使用。油壓減震器在沒有氣體的幫助下, 能造出的極限支撐力相對較低, 但同時可在沒有氣體幹擾的情況下更容易調出目標阻力值。在這裏,有人會提出,油壓避震器在避震往復運動的同時容易產生氣泡,但請註意,這種情況只會發生在避震器工作角度為45度時,筒身頂部空氣進入活塞工作區域才會發生。正常情況下,您盡可放心。

此類避震的優點:制造成本較低,利於量產;外部筒身的存在可以使內部筒身的阻尼油外流,而且油室與氣室非直列排布,有更長的做動行程;封入的是低壓氮氣,舒適性較單筒式更好,而且減小了活塞阻力;雙筒式設計很好的改善了外筒身的變形對內部活塞做動的影響。缺點:阻尼油存儲量少,散熱較差;活塞直徑比單筒式要小;避震器在伸長行程時,活塞下室從油室吸入大氣壓值的避震油易產生旋渦真空,而溶入油中產生氣泡;阻尼油與空氣並未完全分開,可能會出現油氣混合問題,雙管身設計,要比單筒式避震器重。

總的說來,單筒式與復筒式避震器各有各的優缺點:復筒式的油室與氣室不是直立分布,活塞的工作行程長於單筒式;復筒式充入的是低壓氮氣,在舒適性上要優於單筒式;復筒式設計大大的改善了因為筒身受到外界沖擊變形而直接導致避震器報廢的後果;單筒式的避震器在相同體積下所能容納的阻尼油量更大,散熱效率提高,改善了阻尼衰減的現象;單筒式避震器的活塞面積較復筒式大,受壓面積隨之增大,能夠穩定的產生微小的阻尼,而且它的阻尼油與氣體是完全分離的,不會出現油氣混合現象;單筒式獨有的倒插式設計極大的改善了側向力承受的問題,還可以減少簧下質量,大大的提高了避震器的反應靈敏度和汽車的操控性;復筒式的雙筒設計直接導致重量要比單筒式來的更重。

復筒式的制造成本和和舒適性以及耐用性要優於單筒式,原裝車或者街道升級套件多數偏向於復筒式設計,但單筒式避震的反應靈敏度和抗疲勞以及散熱性都要高於復筒式,所以在設計取向上來說,單筒式更加偏向競技型。避震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