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新星》的主人公李向南的原型是誰?
呂日周的仕途與中國的改革節奏非常吻合。1983年,在山西省委農工部工作的呂日周,被破格安排到山西省惟壹的改革試點縣原平擔任縣委書記。他根據當地農民的改革實踐,創造發展了壹種嶄新的城鄉經濟組織形式,即風靡壹時的“政府搭臺,群眾唱戲”。三年之後,他使窮困的原平縣“鹹魚翻生”,實現財政收入相當於周邊12個縣的總和。柯雲路成名作《新星》主人公李向南的改革經歷即取材於此。作為李向南的原型,呂日周成為八十年代的風雲人物和壹代改革者的縮影。1989年,呂升任朔州(地級)市長。
當迷戀上大氣功師的柯雲路的作品越來越讓人看不懂時,官越做越大的呂日周也從“新星”變成了“老星”,但其抱負不減當年。在上個世紀的最後10年裏,呂任山西省體改委主任,著述甚豐。據說,那10年他把中央政策研究透了,很多想法與中央的部署不謀而合,甚至還稍稍超前,同僚們直說他“中央有人”。
在山西當今官員隊伍中,1969年畢業於山西大學中文系的呂日周是公認的調研與寫作奇才,而且非常善於演講。早年在雁北地委政策研究室工作時,他的文章就在《紅旗》雜誌上發表,並被選入中學教材。從參加工作到1999年底,呂日周正式出版改革發展方面的專著18部,計500余萬字。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呂日周更像壹個思想家。但奇怪的是,這樣壹位長於理性思維的官員,其工作方式往往被下級官員視為簡單粗暴和壹廂情願。當他成為地方利益格局調整的決定性力量的時候,他最擅長的似乎就是破壞官場生態和固有的遊戲規則。呂日周在山西原平縣就是這樣的角色,現在官至正廳、市委書記,人也已經過了知天命之年,但仍被壹些人稱為“不成熟的政治家”。
兩年的極限實驗——呂日周2000年2月12日起擔任長治市委書記——已經讓許多人疲憊,盡管它在長治創造了某種奇跡。有人說,這際上在長治推行的是地地道道的“人治”和“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