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東萊派出所的歷史?
二是堅持從嚴治警,在不斷提高隊伍整體素質上下功夫。東萊民警並不生活在真空中,也有七情六欲。受社會上不正之風的影響,尤其是近年來市場經濟負面效應的沖擊,個別民警的理想和信念也發生過動搖,也出現過這樣或那樣傾向性和苗頭性問題。公安機關每辦壹起案,處理壹個人,幾乎都有說情者上門,所謂"案子壹進門,兩邊都托人"的現象屢見不鮮。對此,他們堅持"嚴"字當頭,從嚴教育,從嚴管理,所長與民警簽訂了廉政責任書,把責任落實到人頭。制定廉政建設十不準制度,聘請警風監督員,定期召開管區公企單位法人代表和居民委組幹部及群眾代表對派出所工作和民警進行評議,並在每個管區設"為警清廉"舉報箱。時刻教育民警從自身做起,繼承發揚東萊"拒腐蝕永不沾"的優良傳統,使全所形成了只講奉獻、不求索取,秉公執法,廉潔自律的濃厚氛圍,壹代影響著壹代,形成了東萊之魂,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愛戴。近年來,全體幹警累計拒禮拒賄百余次,價值10多萬元,無壹起上訪案件,無壹起違紀案件。
三是堅持以改革為動力,努力創造壹個讓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治安環境。壹對老夫妻,外出串親戚,20多天回來後發現沒鎖門,而家裏的東西壹樣沒少,這是70年代發生在東萊轄區的壹件真人真事。在這件奇事的背後,卻是我們東萊民警20多個日日夜夜的辛勞。如今,在公安工作由靜態向動態管理轉變的新形勢下,他們就以"百家熟"等傳統做法打牢根基,又以改革為動力,按照市公安局的改革方案,積極推進社區警務改革,創造出"群防群治,綜合治理"的先進經驗。而今,當人們對社會治安議論紛紛的時候,在東萊轄區卻是另外壹番情形:危房改造,即使房間面積、樓層稍差壹些,動遷居民也願意搬回東萊轄區住;壹所中學校舍遷移重建,校長和師生員工壹起找到教委和房產部門,壹致要求把新校舍仍然蓋在東萊轄區。
四是牢固樹立為經濟建設服務的思想,盡心竭力為促進經濟發展做貢獻。東萊轄區現有工企單位50多個,有全區最大的農貿輕工業市場,還有壹個容納700多個攤位的地下商城。他們按照市委"千方百計把經濟搞上去,壹心壹意為人民辦實事"的工作思路,把促進經濟發展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在農貿市場的攤位上,有很多無業人員和下崗職工是民警幫著跑的手續。春華機電產品公司好不容易籌到2.8萬元職工開支款,放在金櫃時卻不翼而飛。東萊民警經過壹晝夜奮戰,終於把被盜款追繳回來。輕金屬家具廠產品滯銷,瀕臨破產。東萊民警積極出謀劃策,救活了企業。壹位外區的個體戶到工商部門申辦執照時說:"我願到東萊地區經商,因為那裏有東萊派出所"。東萊轄區的工企單位,都有壹個***同的感受,有東萊派出所做後盾,心裏踏實,經商放心。
五是發揮輻射作用,東萊效應不斷擴大。東萊派出所被評為全國創建文明行業先進單位後,各行各業掀起學東萊活動熱潮。全國30多個省(區、市)先後派人300余次到東萊考察,就連韓國、俄羅斯的警察機構也來人參觀考察。在這種形勢下,東萊怎麽辦?如何把壹個東萊變成多個東萊?他們向全市各行各業發出倡議,牽頭組建了由醫療、自來水、煤氣、電業、房產、公交、學校等13家單位參加的"社會服務聯動網絡",並向群眾發放了標有各部門職能,責任分工和聯系電話的《東萊派出所社會聯動服務示意圖》。群眾有困難,既可以找東萊,也可以直接找聯動服務單位,形成了覆蓋群眾方方面面生活的服務體系和網絡,為群眾提供了更直接、更便利、更快捷的服務。東萊地區有許多優撫對象,東萊民警每年都要定期護送他們去醫院體檢,實行聯動服務後,東萊醫院醫護人員則定期登門義診,免費治療,受到優撫對象的歡迎。他們還使外地來哈走失的兒童,通過鐵路部門的配合安全回到家中;使貧困失學的孩子,通過聯動服務學校及時免費入學;使來哈尋親的客人,通過出租車公司順利到達親屬家裏。啟動社會聯動服務網絡壹年多來,***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500余件,不僅得到省、市有關部門的認可,還受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行政學院、公安大學、清華大學等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
(黑龍江省文明辦)
東萊街道位於道外城區西南部,東起南大六道街,西至承德街,南起太原街、草市街,北至太古街、南勛街,面積0.48平方公裏,人口密度35550人/平方公裏。居住7245戶、17064人,其中男8449人,女8615人。由5個民族構成,其中漢族16712人、回族258人、滿族66人、朝鮮族23人、蒙古族5人。居民中博士生文化1人,研究生文化20人,大學本科(專科)文化1520人,高中(中專)文化3398人,初中文化4327人,小學文化2465人,文盲、半文盲1150人。
中***東萊街道工作委員會是道外區委派出機構,下設7個黨支部,有黨員276人。東萊街道辦事處是道外區政府派出機構,下轄4個社區居委會、349個居民組。辦公地點在草市街17號。
東萊街工委註重提高黨員幹部素質,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戰鬥堡壘作用,1991—2003年發展新黨員35名。2002年在91戶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成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聯合黨支部。廣泛開展文明建設活動,在綠色樓道創建中,百分之五十樓道達到亮化、凈化標準,湧現出省級文明小區標兵1個、市級文明單位(標兵)4個、區級文明社區(標兵)3個、區文明家庭5400戶、區五好文明家庭300戶。分3片建立20個治安巡邏隊,負責地區的治安,湧現出省級安全文明小區1個、市級安全文明小區3個、區級安全文明小區5個。
1993年,道外區第十壹屆人大代表換屆選舉,東萊街道登記選民10642人,參加選舉9383人,選出區人大代表11人;1997年,道外區第十二屆人大代表選舉,東萊街道登記選民10907人,參加選舉9989人,選出區人大代表12人;2002年,道外區第十三屆人大代表選舉,東萊街道登記選民10761人,參加選舉10223人,選出區人大代表10人。
街道居民中有優撫對象6戶,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440戶、1553人。2003年發放低保金66218元,同年創辦東萊愛心超市,開展對弱勢群體的救助活動。1991—2003年征兵報名人數256人,參軍152人。
街道設有文化站、星光老年之家、市民文明學校、文化活動小組、讀報組、秧歌隊、紅孩子活動小分隊等,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文化活動。
有街路17條,居民樓38棟,庭院31個。清掃面積0.17平方公裏,有汙水窖43個,公廁40座。新建居民樓均實行垃圾袋裝,專人清運,日產日清。
1991—1997年有街屬企業不足10家,職工壹百人左右。2003年街屬企業發展到180家,職工5405人。主要以皮件、塑料、童鞋、服裝、印刷、五金為主。1998年開始招商引資,組建東萊實業有限公司,當年引進資金120萬元。至2003年,形成企業集團公司6個,街屬企業27個,招商引資創辦企業174家,引進資金2.4億元。1991—2003年,累積完成產值28404萬元,實現利潤2062萬元。2003年街道財政預算內收入1435761元,支出1462451元;預算外收入612400元,支出610657元。1991—2003年累計完成稅收1040.3萬元。
駐街單位314個,主要有:省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市電子儀表工業總公司、哈爾濱鍋爐供暖經營有限責任公司道外第二供暖經營分公司、市城郊信用社、草市商場、銀光電鍍廠、輕金屬家俱廠、農行承德分理處、市名流陶瓷潔具商店、水晶小學校、實驗幼兒園、區婦幼保健所、哈爾濱色織廠、道外排水處、東萊公安派出所、區退休管理委員會等。
道外區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