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什麽是細菌武器 妳對它有什麽樣的認識

什麽是細菌武器 妳對它有什麽樣的認識

論壇>讀書社區>憑欄觀史

侵華日軍的罪惡行徑——百萬人死於細菌武器

20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日軍在東京日本陸軍軍醫學校內建立了細菌研究室,對外稱“防疫研究室”。1931年“九壹八”事變後,日軍將細菌戰的A型研究(亦稱攻擊型研究,即用活人作實驗對象,檢驗其用於戰場的效果)轉移到中國東北。日本政府用“滿州”這塊最新的殖民地,加快細菌戰的研究,以期早日用於實戰。 日本化學戰細菌戰之魁——石井四郎 石井四郎,壹個極端國家主義者、瘋狂的法西斯主義分子。1892年6月25日出生於千葉縣千代田村加茂地區壹個大地主家庭,青少年時期接受了狂熱的軍國主義教育,1920年12月從京都帝國大學醫學部畢業後,在日本陸軍,近衛師團擔任中尉軍醫。1924年,再入京都帝大研究生院學習細菌學、病理學等,1927年6月獲得微生物學專業博士學位。1928年8月後赴西方考察。研究細菌戰。1930年回國後竭力鼓吹細菌戰,從而得到日本軍部的贊賞和支持,並得到從裕仁天皇掌握的秘密帳戶裏每年20萬日元的年度預算經費,並逐年增加。從1932年起,直至日本投降,石井四郎就壹直領導著侵華日軍屬下的細菌戰部隊,其中10年時間在第731部隊任職,1941年8月被調到南京擔任第壹軍軍醫部長,這座“殺人工廠”後來發展到18個支隊,分布在日軍占領下的中國各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又擴展到緬甸仰光和新加坡、馬尼拉等地,每個支隊120人——500人不等,形成了壹個巨大的細菌戰網絡系統。日本軍部鑒於石井四郎在細菌戰方面取得了“驚人成就”,每隔三年就提升他壹次,最後晉升為中將軍銜,並得到過日本裕仁天皇頒發的高級勛章和通令嘉獎。

侵華日軍在中國建立的細菌戰部隊

日本軍國主義為擴大侵華戰爭的需要,從1931年“九壹八”事變至1945年9月日本投降的14年時間裏,由石井四郎壹手策劃在中國組建了許多細菌戰部隊的秘密基地。據日本史學家常石敬壹教授的研究統計,日本細菌戰部隊的人員***有2萬余人,規模較大的有以下五支細菌戰部隊。

1、建立在哈爾濱的第731部隊。1932年8月下旬,石井四郎與4名助手及5名雇員來到黑龍江省,在拉濱線(拉林——哈爾濱)的背蔭河車站附近建立了第壹個細菌實驗所,對外稱“關東軍防疫給水部”,又稱“東鄉部隊”(因石井四郎崇拜日俄戰爭獲得特殊勛章的東鄉平八郎元帥而取名之),1941年6月改稱“第731部隊”。當地人稱之為“中馬城”(原是壹個俘虜收容所)的細菌戰研究基地,占地面積約500平方米,有100棟磚瓦房,由兩部分組成:壹是監獄、研究室、處理人和動物死骸的焚屍爐及火藥庫。二是辦公室、兵營、倉庫、軍人服務社和壹個停車場。石井四郎在這壹段時間研究的重點是炭疽、鼻疽和鼠疫三種接觸傳染病。中馬城的監獄通常關押著500——600個“抗日分子”,其中大多數是***產黨領導的抗日遊擊隊員。

由於“東鄉部隊”用毒氣、電流和凍傷拿活人做試驗的“秘密”,被囚禁的“俘虜”了解。1934年中秋節,“囚犯”們乘日本衛兵喝酒喝得爛醉時,用酒瓶砸昏衛兵,奪取鑰匙打開了牢房,舉行暴動,其中有16人逃了出去。不久,中馬城的火藥庫又發生了爆炸,設施遭到很大破壞。

1936年春,石井四郎的細菌實驗基地移到哈爾濱以南20公裏的平房地區,面積約有6平方公裏,營區內有150多棟樓房,其主樓“四方樓”面積達9200平方米。關東軍強迫5000余名中國勞工、用了2年時間建成了這座殺人工廠。從1936年——1945年8月,有1.5萬名中國勞工被強迫在此勞動,其中有5000多人死於營內非人的待遇。1941年8月由北野政次少將(因其殘忍足與石井相匹敵,而後晉升為中將)接替石井四郎繼任731部隊長。

第731部隊組建時的編制大約是300人,1940年擴大到3000人,到臨近日本投降時增加到5000余人。其中醫師和研究者占10%左右,技術後援人員占15%,余者為使用細菌武器的戰鬥人員等。第731部隊本部下轄八個部:

第壹部是研究部,主要從事鼠疫、霍亂、副傷寒、赤痢、炭疽等病毒的研究,並用活人做實驗。據此特負責管理關押400人的秘密監獄;第二部是實驗部,主要進行有關細菌炸彈的開發和測試,並負責培育和繁殖供散布瘟疫的寄生蟲,如跳蚤、田鼠等;第三部是名為防疫給水部,主要負責醫院管理和凈水處理,實際上是被分配制造細菌炸彈,地點設在哈爾濱市內;第四部負責管理生產病原菌的設備和儲存與保養隨時生產出來的細菌;第五部即教育部,負責731部隊新隊員的培訓。其成員經常是按例定期從日本本土調到平房或各支隊的,石井四郎在平房基地為日本培養了數千名細菌戰幹部;第六部為總務部,負責平房設施的事務。第七部為資材部,主要制造細菌炸彈,同時負責準備和保管材料,包括制造病原菌必不可少的瓊脂。第八部為診療部,負責731部隊隊員的壹般疾病的治療,它相當於平房的醫務所。

第731部隊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研究設備,包括4個制造細菌培養基的容積各1噸的大罐,14個培養基滅菌用的生物壓力鍋(即自閉缸,每個自閉缸壹次可容納細菌培養器30個),及可收納100個細菌培養器的2個冷庫等。原731部隊生產部長川島清少將在伯力軍事法庭供認:該部可以“每月制造300公斤鼠疫菌,500—600公斤炭疽菌,或800—900公斤的傷寒、副傷寒、赤痢菌,或1,000公斤霍亂菌。

據原第731部隊細菌生產部長川島清在1949年12月伯力軍事法庭供認:“731部隊每年因烈性傳染病實驗而死的囚犯人數不下600人”。僅他本人1941年至1945年的5年任職期間,被用作人體實驗而殺害的中國人、朝鮮人、蘇聯人和蒙古人等,至少在3000名以上。1932年至1940年又用了多少人做試驗呢?按每年600人的保守數字計算,應是5400人左右。這樣,第731部隊在整個侵華戰爭期間用於細菌、毒氣實驗而殺害的中國人、朝鮮人、蘇聯人和蒙古人等,應不少於8,400人。確切的數字有待於進壹步研究。可以說,第731部隊是日本軍國主義在中國建立的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生物武器試驗基地,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壹支細菌戰部隊。

2、建立在長春的第100部隊。於1936年春組建,對外稱“關東軍軍馬防疫廠”,地點設在長春城南6公裏處的孟家屯,占地面積約20平方公裏。1941年6月改稱第100部隊,它壹直由職業軍隊獸醫若松有次郎少將領導。表面上是為了研究關東軍所用馬匹和其他有用動物可能感染的各種疾病,實際上是從事細菌戰研究的另壹座殺人工廠。

第100部隊的營區建築布局在很多方面與哈爾濱的平房相似,有數十幢樓房,每幢之間相隔20—30米,其中2層高6米的司令部大樓占地720平方米:東西寬12米,南北中軸線長60米。地下室和壹樓都是實驗室,其中實驗室與另壹地下建築即能納30—40個犯人的囚室相連。第100部隊的辦公室在二樓,它與很多地下通道相通,聯結著各處的實驗室和眾多豢養實驗動物的房舍。另外,營區還有3個紅磚砌的大型馬廄,每個馬廄養著50匹馬,或牛羊,壹些較小的房舍裏養著老鼠、地松鼠等。營區裏還有三個焚屍爐等。

第100部隊的內部結構與731部隊類似,它分為第壹至第四部和壹個總務部。第壹部負責研究馬和各種動物的血液。第二部主要進行細菌戰研究,它本身又分為5個分部:細菌生產、牲畜病毒研究(主要是鼻疽、羊痘和牛瘟)、管理和生產實驗用動物、有機化學(重點研究殺人毒藥)和農作物病毒研究(1943年12月,若松又建立了第六分部,即專門研究細菌武器的散布系統)。第三部負責制造血清,第四部負責資材補給,並協助第二部的工作。總務部負責規劃和總體研究問題,同時管理壹個大型農場。第100部隊主要生產炭疽、鼻疽、鼠疫和馬鼻疽4種病原體細菌。每年可生產1000公斤炭疽菌、500多公斤鼻疽菌和100公斤銹菌。另外,還生產大量的化學除草劑。

第100部隊先後在大連、海拉爾、拉古、克山、密山、雞西等地建立了支隊,側重研究在野外大量使用各種細菌和烈性毒藥大規模殺害牲畜和人的方法及其效果,其試驗範圍南到廣東,西到西安及古絲綢之路上的壹些城市;近及長春市內及其周圍地區;北至滿州裏、內蒙古與蘇聯的邊界及至西伯利亞地區。

3、建立在南京的榮第1644部隊。於1939年4月18日在南京建立,對外的公開名稱是“中支那防疫給水部”,或“多摩部隊”。這是石井四郎建立的第三個主要的“殺人工廠”。石井四郎選中增田知貞為南京新建細菌部隊的代理部長,增田知貞1926年畢業於京都帝國大學醫學院並同時投身日本陸軍,1931年獲京都帝國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博士學位。1937年9月,他擔任了石井四郎細菌部隊的壹個下屬機構大連臨時防疫所的負責人,並成為石井四郎的高級助手。

榮第1644部隊位於南京市中山東路的壹所原6層樓高的中國醫院內,其司令部的司令官的辦公室和各個行政管理辦公室即在大樓中。有壹座處理實驗動物和人的遺體的焚屍爐。營區內的另壹座4層樓房是副樓,它是1644部隊的核心“秘密”所在,裏邊是各個研究設施和關押細菌實驗用“犯人”的囚室。其中,壹樓是研究實驗室,主要生產霍亂、斑疹傷寒和鼠疫菌。二樓是飼養和繁殖大量虱子、跳蚤、小鼠、大鼠、地松鼠等各種實驗動物。三樓主要是各個研究實驗室。四樓囚室可容納100名“犯人”,用於細菌、毒氣實驗之用。榮第1644部隊所轄人數最多時有1500人。

榮第1644部隊與第731部隊壹樣,研究已知的所有疾病,但主要側重於研究霍亂、斑疹傷寒和鼠疫,另加蛇毒、河豚毒、氫化物和砷。榮第1644部隊在規模上比731部隊和100部隊都要小,但卻有巨大的細菌生產能力,它的主要細菌培養室擁有2個自閉筒,有200個石井式培養器,60個科哈式鍋爐和100只繁殖跳蚤的汽油桶,壹個生產周期能生產10公斤細菌。從1941年起,榮第1644部隊與設在神奈縣川崎市的日本陸軍第九研究所合作,進行各種各樣人體實驗毒素的研究,“九研”派來壹名技術科長帶著7名技術專家乘船來到南京,並增 加毒氣、化學武器實驗。此外,榮第1644部隊還承擔每年培養300名勝任細菌戰的細菌專家。據原第1644部隊參加過人體實驗的幾位“軍醫”供認:每星期都有10—20人被用來做毒劑、細菌和各種毒氣實驗,進去的就沒有壹個能活著回來的。那麽,從1939年4月到1945年8月,榮第1644部隊***抓捕6,080人被用來做毒劑、細菌和各種毒氣實驗,而後身亡。

4、建立在北京的甲第1855部隊。七?七事變後,日軍迅速侵占了北平市天壇西門的原國民黨政府中央防疫處,建立了“北支那防疫給水部”,直屬於日本陸軍參謀本部第九技術研究所(登戶研究所),直接受日軍華北派遣軍總司令部領導。部隊長初為黑江,繼為菊池。1939年10月,西村英二上任,“北平甲第1855部隊”正式命名,成為日軍在北平、南京、廣州和新加坡組建的四支新的細菌戰部隊之壹。

第1855部隊總部及3個直屬分遣隊駐紮在天壇公園內的神樂署和原中央防疫處,編制兵員1500人。總部下轄13個支部和辦事處,分布於天津、塘沽、海南、青島、石家莊、太原、運城、鄭州、開封、新鄉、確山、郾城等地。日軍華北派遣軍所屬野戰師團、獨立旅團設有防疫給水班,編制十幾人至20人左右。

第1855部隊主要下轄第壹、二、三課。第壹課(原為防疫課、第壹分遣隊)下設事務室、衛生材料室、血清室、理化檢驗室、原蟲室、培養基室等。第二課(原為細菌課)下轄第壹細菌生產室、(又稱第壹疫苗室)、第二細菌生產室(又稱第二疫苗室)、血清室檢索室等。第三課(原為衛生研究課、第二分遣隊)下公園西南門建起病房7棟、工作室100多間,小動物室70多間、地下冷庫(儲存各種病毒菌種)192立方米。它主要研制和生產鼠疫、傷寒、霍亂、痢疾、黑熱病、瘧疾等細菌和原蟲,並飼養大批老鼠和跳蚤。1942年春在冀中被捕獲的日本特務機關長大本清招供:“日本在華北的北平、天津、大同等地都有制造細菌的場所,日軍部隊經常配有攜帶大量鼠疫、霍亂、傷寒等病菌的專門人員,只要上級下達命令就可以施放”。1944年夏,第1855部隊把豐臺中國俘虜收容所的19名中國人進行人體細菌病毒試驗。日本投降前夕,第1855部隊用了壹個星期的時間銷毀全部文件和器材。因此,它們究竟殺害多少華北民眾,有待於進壹步深入調研。

5、建立在廣州的波字8604部隊。日軍侵占廣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區後,於1939年初正式編成波字8604部隊,對外稱“華南防疫給水部”,本部駐廣州市原百子路中山大學醫學院內。該部為師團級單位,編制1200余人,其中專業將校100人,是日軍在華南地區的壹支重要細菌戰部隊。部隊長先後為田中嚴軍醫大佐、佐佐木高行、佐藤俊二、龜澤鹿郎。本部下設6個課。

總務課:管理後勤保障、人事和財務等,熊倉少佐任課長;第壹課:從事細菌研究,由溝口軍醫少佐任課長。下設庶務班、研究班、檢驗班、培養班、消毒班和動物班。***80人,其中將校官10人,中國勞工7人;第二課:從事防疫給水研究,江口衛生少佐任課長;第三課:從事各種傳染病治療的研究工作,由小口軍醫少佐任課長;第四課:從事鼠疫培養和病體解剖,渡邊軍醫中佐任課長;第五課:從事器材供應等(詳見沙東迅:《侵華日軍在粵進行細菌戰之概況》)。

波字8604部隊除了給日軍做防疫給水工作外,主要是進行細菌戰。防疫給水單位駐廣州市郊江村,對人體進行細菌試驗則在廣州南石頭難民收容所。據前侵華日軍波字8604部隊班長丸山茂回憶證實,1942年他所在的日軍細菌戰部隊向廣州南石頭難民收容所秘密使用細菌戰劑,殺害中國人上千名(參見《細菌戰罪證累累》,《南方都市報》1999年12月2日)。

波字8604部每月可生產10公斤鼠疫蚤,並先後從東京運送大批鼠疫、傷寒霍亂、白喉、赤痢等病菌,於1939年6月、1940年6月、1941年5—6月和1942年,在廣九鐵路沿線、廣東陽江、樂昌、謙江、湛東和海南等地投放,造成華南地區在1942—1943年間鼠疫、霍亂等疫病流行,殺害了大量中國軍民。

綜上所述,侵華日軍5支細菌戰部隊僅人體試驗所殺害的中國人(含少數朝鮮人、蘇聯人和蒙古人)達2萬人以上(據不完全統計為20,899人,其中第731部隊殺害8400余人,第100部隊殺害5400余人,榮第1644部隊殺害6080余人,華北甲1855部隊殺害19人,波字8604殺害1000余人)。與此同時,日軍在侵華期間,通過飛機播灑、向江河水源投放鼠疫、霍亂、傷寒病菌等方式實施細菌戰,所殺害的中國民眾,據不完全統計有769,772人,感染後而死亡者35萬余人,***計約120萬人(約為111.9萬余人)。如果加上細菌戰所擴大傳播和持續性疾病流行時間長,其死亡人數更是壹個高出當時記載數倍而難於統計的數字。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在臨近日本投降時,日軍為了逃避戰爭罪責,下令炸毀了在中國各地建立的各細菌部隊的建築物和重要設施,銷毀了所有實驗的儀器設備和資料,秘密殺害了全部囚禁的“犯人”。能帶走的文件和研究資料全都運回了日本。同時,這夥法西斯分子又故意把感染鼠疫的跳蚤、老鼠和鼻疽菌的馬等動物,向四面八方驅趕,使當地疫病流行。第100部隊在撤離長春時,就把60多匹感染鼻疽菌的馬、數千只疫鼠從營區放出,從而導致1946年、1947年和1951年長春及其周圍地區鼠疫、鼻疽和炭疽,連續爆發流行。

日軍細菌戰罪犯在美國庇護下的秘密交易

日本戰敗投降後,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被審判的日本戰犯中,半數以上都與日本細菌戰有關,另外有5000多名日本軍人在某種程度參與過細菌戰計劃。但是,理應受到嚴懲、當屬甲級戰犯的石井四郎、北野政次、若松有次郎、增田知貞等人(還有在平房、長春、南京以及其他細菌部隊的眾多中層人員該當乙級或丙級戰犯),卻被美軍占領當局庇護起來,成為美國獲取細菌戰研究提供情報的“有價值的合作者”,而被免予起訴。

當美軍占領當局調查日軍細菌戰情報時,不管是美軍的細菌戰研究人員,還是美國軍事情報部,都壹致認為“日本的細菌戰情報對美國的安全至關重要……對美國來說,日本細菌戰資料對國家安全的價值遠遠超過‘指控戰爭犯罪’所產生的”;“如果公開細菌戰情報……會削弱美國科學研究開發領域在這方面的優勢……會有助於蘇聯細菌戰計劃”(美·謝爾頓·H·哈裏斯:《死亡工廠——美國掩蓋的日本細菌戰犯罪》第353-354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作為交換條件,石井四郎等20名“細菌戰專家”,向美國提交了長達60頁的人體實驗報告、20頁的19年的作物毀滅研究報告和8,000張“細菌戰實驗人體及動物的解剖組織”幻燈片;另加石井四郎“本人從事細菌戰各階段研究20年經驗的專題論文”。之後,石井四郎等人又交出有關鼻疽、鼠疫和炭疽的3本長達1,000多頁的解剖報告,使美國人“大為滿意”。

戰後,美國解密檔案表明,當時麥克阿瑟、杜魯門等人曾授權美國調查日本細菌戰部隊的人員,與石井四郎等人進行秘密交易,“條件是他們與美國細菌戰‘科學家’合作”。因而許多日本軍國主義戰犯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收起

觀音妳個禍害人 | 1分鐘前

0

0

您的回答正在提交中,請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