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長能為孩子做些什麽
1、生活上:營造和諧家庭氛圍
高三學生每天早起晚睡、不斷考試刷題、在學校上課回家還要通宵達旦地自習。可以說學生們的神經每時每刻都是緊繃的。在這個時候,學習環境和家庭氛圍顯得尤其重要。家長們要想為孩子營造壹個和諧的家庭氛圍,首先要與孩子之間保持良好的溝通。這壹點看似簡單卻很難做到。
在壹項對高三學生進行的心理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學生的心理問題都來源於情緒方面。而情緒問題的誘因有近1/3來自於父母。另壹項調查顯示有高達70%的父母與孩子之間存在溝通問題。這說明大部分家長在這方面做得還是不夠好的。若想避免上述數據反映的問題,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需切忌只關心考試成績和排名,而是要多了解孩子的心理動態,學會聆聽孩子的內心想法。
其次,父母二人的關系也是影響家庭氛圍的主要因素。因此,家長之間要註意減少矛盾,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另外,家長更要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許多家長由於對孩子成績的過分看重,情緒容易大起大落,過分焦慮,出現“高考家長綜合癥”。此時,家長要清楚地認識到:情緒是會傳染的。家長情緒不穩會給考生加重心理負擔,使考生難以專心學習。
2、學習上:監督孩子完成學習計劃
隨著孩子的成長,家長們會發現在輔導孩子學習上越來越力不從心。因此,許多家長會因無法解決孩子的學習難題而感到焦慮。其實,家長雖然沒有辦法替孩子學習考試,卻能以壹個監督者的身份督促孩子。
考生在備考期間很容易因壓力過大而出現倦怠心理。此時,家長除了要幫助考生緩解心理壓力之外,還要保持理性,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並尋找最合適的學習方法。另外,壹個好的計劃可以使學生的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應對高考的時候,家長也要註意指引學習制定壹個詳細的學習計劃:大到每壹輪復習的計劃,小到每壹天的計劃。並監督孩子按照學習計劃來完成學習任務。
3、人生規劃上:引導考生制定目標院校和專業
在高考備考階段,家長應該和考生壹起制定壹個目標院校和目標專業,讓孩子在學習中能夠找到壹個具體的方向。在選擇目標高校的時候,家長應該理性對待。目標定得太高會打消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而太低的目標又會讓孩子產生倦怠心理。因此,家長應該深入分析考生的學習情況,根據之前的考試,尤其是模擬考來預估高考的成績,以此來劃定壹個合適的高校範圍。
其次,在制定目標的時候,家長應該註重專業上的選擇,不能壹味追求好學校而忽略了專業的重要性。在選擇目標專業的時候,除了要全面了解該專業的學習內容、就業方向和職業潛力等,更要結合孩子本身的興趣愛好,選擇壹個孩子真正感興趣的專業,以此來激勵孩子努力學習,達成目標。但是,焦慮的心態、信息的混雜、經驗的缺乏等都會影響家長的判斷,使得家長和考生很難制定出壹個合適的人生規劃。
孩子高考,家長首先應具備幾個“力”
1、自己先優雅,提高情緒的自控力,讓孩子不受幹擾
要警惕“高考家長綜合征”。孩子的高考,成為家長當下生活中的頭等大事,因為重要,所以情緒多元又多變:期待、興奮、失望、恐懼等,其中較多的成分是焦慮。隨著高考的臨近,家長將會不約而同、不同程度上出現“高考家長綜合征”。而教育專家指出,“高考家長綜合征”是當前高三學生的最大壓力。
情緒會傳染,就像多米諾骨牌的傳遞,家長的焦慮會加深孩子的心理負擔。所以家長得處理自己的壓力,不能自己先被擊垮。
高三心理咨詢的問題中,關於情緒方面居多,而其誘因有近1/3來自於父母。“劇情”基本都是這樣:孩子的學習狀況不盡如人意,家長心急、“恨鐵不成鋼”,進而“強烈”指出,不知不覺就爆發成了狂怒、絕望、抨擊、挖苦孩子,引發孩子心情的“暴風雨”,有的甚至引起激烈的親子沖突。
家長要警惕,壹旦妳的負面情緒爆發,孩子需很長時間去消化妳的負面情緒,會條件反射地想起不愉快的事情,而難以進入學習狀態。為了孩子,家長壹定要盡可能控制自己可能出現的極端的負面情緒。
家長要做到:盡可能不在孩子面前釋放妳的負面情緒。提醒家長們,不要把工作上的情緒帶回家;不要輕易流露出對生活的不滿;夫妻爭吵雖然難免,也壹定要在孩子前面避諱;不要讓家庭中的重大事情影響孩子。
家長們也要做好心理準備,在整個高三時間可能會有幾次和孩子的爭吵和不快,這個時候壹定要心平氣和,做情商高的家長,要理智地讓孩子明白妳要表達的意思;面對壞脾氣的孩子,試著分析孩子真正想表達的意思。
2、提高對孩子壓力的調控力,尋找孩子最佳承受壓力區間
現在的家長已經具備壹定的心理學知識,意識到“壓力越大並非效率越高”,但依然存在壹些問題,比如盲目減壓現象和無意識加壓現象,前者是因為家長認為壓力大不好,就幹脆把壓力撤走,後者則是因為家長雖從認知上認為自己已減壓,但行為上還是在加壓。
這兩個傾向要不得,很容易導致孩子的學習動力不足。心理學上有個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它的圖像是個“倒U形”曲線,圖像把壓力和效率之間的關系壹目了然呈現,橫坐標是壓力程度,縱坐標是效率。壓力較小,缺乏挑戰而處於松懈狀態,無效;壓力逐漸增大,激勵人們努力學習或工作,效率將逐步提高;當壓力達到人的最大承受能力時,人的效率會達到最大值;壓力超過最大承受力後,壓力成阻力,效率也隨之降低。
這個“倒U形”也可以說明家長的期望與孩子動力的關系。過高的期望不僅造成家長心態的失衡,也會給孩子增加不應有的壓力,特別是對於成績較弱的孩子來講,要求過高容易導致孩子望塵莫及的悲觀無助感。
家長要保持對孩子適度的壓力和期望,才能起到激勵作用。這需要家長在平日的生活中壹邊細心觀察孩子的情緒和學習狀態,壹邊借此來進行對自己行為策略的微調,找到壹個孩子最佳的承受能力區間。
3、傳遞積極情感,提高自己的感染力,使外在要求成為孩子的內在需求
家是溫馨的港灣,但是家長未必是孩子願意溝通的對象,到了高三,問題依然。家長要幫助孩子將外在的要求變成孩子自己的內在需要,是有條件的,心理學家指出這個過程的實現取決於孩子的幾個心理需要是否獲得滿足,其中親密感和信任感非常重要。
親子之間本應該是壹種親密、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關系。這樣,孩子才可能親近家長,聽家長說話,思考家長的話,認同家長的觀點。如果孩子在和家長的接觸中,感到的是不安全、焦慮、壓抑等消極情緒,孩子必然會抵觸家長的要求和教育。
很關鍵的壹點要提醒家長,切忌翻孩子的老賬。許多剛進入高三的學生從內心深處來講壹定是想要奮力拼壹把。而當經過了壹段時間的復習後,壹些孩子的成績依然沒有很多起色,於是有些家長開始嘮叨了,失去耐心和信心,認為孩子不努力,沒有高三的狀態,忍不住要習慣性地翻孩子的老賬。而這種做法會阻礙孩子的轉變。很可能,孩子已經下定決心重塑自我了。所以,如果要想讓孩子取得更大進步,就必須將過去的老賬放下,至少不在孩子面前把自己想當然的原因說出來,而是不斷發現孩子的點滴進步,並給予孩子充分的肯定。教育工作者認為:在孩子改變和成長的背後是家長認識的改變。
情緒多米諾效應告訴我們,焦慮會傳染,當然積極的情緒也會傳遞。這些積極的情緒和情感是關愛、信心、信任。當孩子的自我意識被激勵和認可時,便會激發他的潛能和責任感,家長要經常向孩子表達這樣的信息:我們相信妳,堅持下去,爸爸媽媽在旁邊支持妳,陪伴妳!
4、做有能耐的家長,提升自己的業務指導能力,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
有家長反映:孩子不和父母溝通,嫌自己煩、說自己不懂。除了要處理好親子關系之外,家長需要懂點知識和技能,樹立自己的權威感,不讓孩子認為家長瞎指揮。
做高三考生的家長非常不容易,作為孩子的堅強後盾,有幾個角色如果能夠做好,就能使孩子在高考中如虎添翼。
家長可以做的角色:孩子心理、學習的指導者、孩子的保健醫生、營養師。孩子的學習和心理方面需要密切指導,是取勝的關鍵;身體是保障,越到後期越體現重要性。
家長可以通過閱讀來提升做家長的能力,比如心理學、教育學類的文章,推薦《與孩子壹起跨越高考》,這是壹位母親的日記,她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體驗,指出了孩子容易出現的問題對考生和家長有極好的參考和啟示。還有保健類的文章,推薦《萬病皆可心醫》和《不生病的智慧》,書中有很多增強體質、煥發精神的保健常識和按摩技巧,此外也可以通過按摩增進親子關系。家長對營養、飲食方面也可以進行些關註。
建議家長可以尋找在現實中或網絡群上和其他家長互相傾訴,分析孩子的各種問題,並分享自己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得失,讓自己獲得壹些借鑒。
通過閱讀和分享增加做家長的能力,這樣遇到實際問題家長就會進行有技巧地處理。
5、不忘規則和約束,加強對孩子的掌控力,以提高孩子的執行力
高三的學習非常繁重,有家長認為,孩子蠻累的,要對孩子寬松點,於是他們放松了對孩子的作業要求和行為規範。這壹定要引起警惕,只能偶爾為之,倘若長此以往,孩子的學習習慣和意誌力肯定會受影響。規則和約束很重要,剛柔並濟才會發揮更多作用。家長在孩子的學習生活中壹定不能放松對他們的習慣上的要求。
家長依然要督促孩子完成學校規定的學習任務。督促孩子完成任務的好處在於首先成功沒有捷徑,學習規律無非就是預習、上課、作業、復習,完成任務是對學習的鞏固;其二,家長權威感的樹立,沒有經常的規定動作,孩子慢慢會不把家長的勸導放在眼裏;其三,讓孩子從緊張感走出,心理學研究表明,人處於任務中都會顯現出壹種緊張狀態,未能完成任務者,緊張狀態持續存在,他們的思緒總是被那些未能完成的工作困擾,心理上的緊張壓力難以消失。完成任務最重要的好處就是讓孩子提高做事情的執行力,學會堅持到最後。
孩子行為規範不能讓道。規則不能隨意破壞,良好的規則容易營造環境的穩定、心理的穩定。家長要配合老師壹起對孩子的生活進行管理和制約,不能縱容孩子,否則長期以往孩子將缺乏意誌力。
家長八大忌語
忌語壹:妳壹定要考上某某大學!
忌語二:妳壹定要在班裏考到第幾名!
忌語三:12年的學習,關鍵就在這次考試,妳壹定要好好把握!
忌語四:這次考不好不要緊,明年可以復讀。
忌語五:什麽事情都不要妳做,妳只要好好復習就行了!
忌語六:好好復習,高考時來個超常發揮!
忌語七:去年誰家的某某考上了某某大學,妳像他壹樣就好了!
忌語八:妳這壹場考得怎麽樣?
幾招幫孩子減壓
考試來臨,孩子面對壓力,家長生活得也不輕松,但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同時要給孩子減壓。這裏給家長介紹幾種減壓法,不妨壹試。
第1招:為孩子打氣。不要讓孩子單獨面對壓力,讓他知道全家人都和他在壹起,為他打氣,以樂觀的態度面對問題。當孩子情緒有變化的時候,要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戰勝困難。
第2招:給予贊美和肯定。家長平時要多發掘孩子的優點,給予他們贊美和肯定,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第3招:要有放松心情的時間。家長的情緒會影響孩子,試著放下擔心,放松心情,利用空余時間陪孩子到戶外散步、做些有益身心的運動,讓腦筋稍微休息休息。
家長應該如何科學安排考生飲食
高考前,學生在飲食安排方面要做到三個原則、八個註意。三個原則是指均衡、適宜和衛生。
在三個原則的基礎上,做到以下八個註意:
1、註重合理的食物搭配和均衡飲食;
2、講究食物多樣,不偏食,不挑食;
3、按時按量有規律進食;
4、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清淡;
5、註意飲食衛生,不到無證照街邊小販購買食品;
6、不暴飲暴食和盲目節食;
7、避免油炸和可能誘致過敏食品;
8、適當運動以促進食欲和增加血液循環。
考前最後壹個月,考生的身體和精神都處於最大的緊繃狀態,能量和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都超過成年人。因此,家長壹定要註意學生的膳食營養,遵循“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適量”的原則。
但不少家長普遍存在著壹些營養誤區,如認為大魚大肉就是營養、吃飽吃好就是營養合理,因此給孩子供給的油脂食品過多,特別是高熱量的洋快餐,學生長期食用,會造成性早熟、肥胖等癥狀。同時,壹些偏遠農村地區,家長不懂營養結構,常常是賣了雞蛋給孩子買方便面,結果得不償失。
誤區壹:考前進補最有效
許多家長將服用保健品視為補充營養的最佳途徑,貪多求快,希望通過保健品來達到迅速補充營養的目的。考前臨時進補不妥。營養和知識壹樣,要靠平時的積累,等到考前才註意要吃什麽,這實際上是壹種誤區。
其實,保健品決非萬能,而且並非所有的考生都適合“享用補品”,保健品也有因人而異、適不適合的問題。考生和家長不要期待那些標榜提神醒腦的產品會產生“特異功能”,如果考生不吸收、不適應的話,還會導致腹瀉、過敏、感冒上火等病癥,與家長的意圖適得其反。如果確實願意給孩子吃壹些補腦方面的保健食品或者保健藥品,壹定要註意壹個度的問題,不要濫用,要適可而止。
誤區二:肉類唱主角
考前學習緊張,消耗大,營養壹定要跟上。不少家長擔心自家孩子營養不良,變盡花樣,遍求良方,佳肴美味供應不絕,甚至不惜整天以大魚大肉伺候考生。
如果考前每天都是大魚大肉、山珍海味,孩子的腸胃並不壹定習慣,弄不好,反而導致腹瀉、不舒服、食欲不振等現象。而且吃得過雜反而容易造成腸胃疲勞,而吃的過飽,食物在腸胃中消化需要大量血液,腦內血液供氧減少,會導致大腦遲鈍,思維不敏捷。
此外,考前飲食以雞鴨魚肉唱主角也並不明智,清淡低脂才是正確之道。大腦消耗的能量主要是糖類,而非脂肪。血糖水平低,大腦的工作效率也高不了。所以、適當提高血糖,有利於復習考試。低脂,則是因為夏季過食油膩會傷脾胃。考前飲食主要以清淡為主。
誤區三:食譜變化大
有的家長喜歡在大考前夕為孩子準備特別的飯菜,事實上,考前大換食譜是考生飲食的大忌。原因在於,食譜變化大,腸胃需要壹定的適應期,這反而容易影響身體狀態。
日常的生活規律最好不要改變,當保持平常飲食。尤其考前三天不要突然吃壹些不熟悉的食物或不經常吃的食品。考前要少吃容易產氣、產酸的食物,如韭菜、地瓜、碳酸飲料等。
均衡飲食最科學
大考期間考生的營養總體上應註意平衡飲食,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要暴飲暴食。考生考前怎樣吃才有營養呢?家長應根據膳食均衡的幾條原則合理地安排考生的飲食。
1、是食物多樣,谷類為主;
2、是多吃水果、蔬菜和薯類食物;
3、是經常適量地吃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葷油;
4、是常吃奶、豆類及其制品;
5、是體力活動和食量均衡,即根據體力活動來安排食物的攝入量;
6、是多吃清淡少鹽的食物;再就是吃清潔衛生、不腐爛的食物。
備考階段,考生家長壹定要搞好考生的飲食衛生,不要給考生吃剩下的飯菜,生吃瓜果要用開水燙洗或消毒;做涼拌菜時,調料中應加醋加蒜泥,既可殺菌又能增進食欲。不要給考生吃太多的生冷食品,以免考生出現腸胃不適、腹瀉等病癥,影響考生的備考狀態。
在飲食選擇上應本著高糖、高蛋白、低脂肪的原則,並保證營養素的科學攝入。可以熬些綠豆糖水、銀耳蓮子羹等既美味可口、又營養豐富、清涼祛暑的食物。迎考期間,考生的腦細胞消耗很多,及時補充蛋白質就顯得尤為重要。考生可多食些蛋白質含量高的精肉、雞、魚等食品,家長也可為考生準備量少而品種豐富的蔬菜和水果。有色蔬菜、新鮮水果等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C不僅可以幫考生增強免疫力,還有助於考生提高記憶力、分析力。
要註意食物寒熱性味。高考學生屬青年體壯時期,中醫辨體質多屬燥紅質,應避免過食溫熱性食物,如狗肉、羊肉、韭菜、花椒、辣椒等,或濫用溫補藥品,如人參、鹿茸等。過食溫熱,輕者引起大便幹結,咽痛,舌紅,重則可致大便出血,鼻出血,引發痤瘡,夜寐不安。
另外,大考期間還要註意少吃雪糕、冰激淩等冷食;盡量不吃街頭小攤子上的熟肉制品或涼拌菜,以防止食物中毒或腸道感染。
考生在大考期間往往容易因心情焦慮而食欲不佳,吃不下飯。這時候可以多喝壹些牛奶,吃壹些水果或是喝壹些果汁來補充營養。
對於考生晚自習、熬夜等情況,建議可以適當在晚上加餐,同時提醒考生少食多餐,既保證了能量的攝入,同時避免了飽食後的困倦。
大考期間食譜巧安排
1、早餐應吃好,切不可空腹,否則容易發生低血糖暈厥現象。吃好早餐可充足供給大腦必需的能量,對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較好的考試狀態具有重要作用。
早餐能量應占全天總能量的30%。由於早晨起床後,大腦皮層仍處在抑制狀態,很多孩子食欲較差,進食量少,因此早餐要進食體積小、質量高、熱量高、耐饑且又易於消化吸收的食物,如雞蛋、牛奶、面包、蛋糕、白糖、果醬、饅頭、燒餅、煎雞蛋及煎鏝頭片、豆漿、面條荷包蛋、火腿腸及香腸等。
2、午餐是考生壹日中主餐。上午體內的熱量和各種營養素消耗很大,午餐應該吃飽吃好,可吃些肉類、雞蛋等含能量較高的食品,它為午後考試活動做好準備。因此午餐應攝入充足的熱量和各種營養素。有糧食、有肉、有菜、有豆制品,有幹有稀。
午餐飯菜要豐盛,午餐各種營養素含量壹般占全天供給量的35%—45%。
推薦午餐菜品:糖醋帶魚+炒素菜+海米菜葉湯;豬肝肉片+西芹蝦仁+蓮子百合銀耳羹;土豆牛肉片+菜花香菇+豌豆湯。
3、晚餐應以谷類食物和蔬菜為主,口味清淡易於消化,有利於抗疲勞和養神醒腦。
推薦晚餐菜品:清燉排骨藕湯+豆豉炒豆腐+拌海蜇絲;肉末豆腐+青椒土豆絲+皮蛋拌豆腐;洋蔥爆豬肉+番茄炒雞蛋+拌豇豆。
4、加餐。考試前,學生大多因復習功課睡得較晚,從晚餐至睡覺,中間大約有4—5個小時。這段時間裏,晚餐所吃的食物已基本消化掉,需要加以補充。另外,有些學生念書很累,大腦處於緊張興奮狀態,以至於影響睡眠,故晚間加餐時最好喝壹杯牛奶,吃些面包、雞蛋、既補充了營養,又可起到安神作用。
營養專家認為,許多考生並非營養不足,不均衡才是主要問題。因此,如果能吃好壹日三餐,身體所需營養就夠了。不能因片面追求營養而過度食用高蛋白、高脂肪的食品和營養品,否則,會增多體內酸性物質,導致大腦疲勞。因此,在復習應考的關鍵時刻,補充營養要適度。只有考生因偏食出現較嚴重營養不良問題時,才可以考慮增加壹些營養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