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裴氏家譜

裴氏家譜

裴氏家譜 (申請加精) 現在所知裴氏家譜、家傳是兩晉南北朝時期出現的。晉傅暢有《裴氏家記》。南朝劉宋裴松之撰《裴氏家傳》4卷(《隋書·經籍誌》)。南朝蕭梁裴子野撰《續裴氏家傳》2卷(《梁

書·裴子野傳》)。裴松之、裴子野祖孫二人都重視裴氏家傳的編撰。北朝高齊裴良《宗制》10卷(《裴良墓誌》)。《宗制》的緣起和宗旨是:“君嘗以季葉繞替,骨肉世疏,九族斯穆,事光聖典,實欲驅末反本,化薄反淳。乃於五服之內,著《宗制》10卷,使夫後生稚識,知在宗之為重;少長晚輩,悟收族之有歸。散花萼於常棣,飛脊令於原野,規模宏遠,有可觀焉。今則行於宗族,以為不刊之訓。”裴良根據時局變亂,骨肉離散,宗族不親的情況,為正本清源,乃著《宗制》。對於當時的北朝來說,裴良的《宗制》也適應了重建門閥世族制度的需要。另外,梁劉孝標註的《世說新語》任誕和文學篇曾兩度引用了《裴氏家傳》。

唐代譜牒,號稱最為興盛。其中河東裴氏的有:《裴若弼家傳》1卷、裴守真撰《裴氏家牒》20卷(《舊唐書·經籍誌》)。

五代以後,譜牒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於五代以後“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適應門閥制度的譜牒學退出了歷史舞臺。宋以後逐漸形成的新的譜牒學,出現了新的特點。家譜由官撰轉變為民修(私修);由通國譜、州郡譜轉為單壹宗族譜;譜書體例由重世系轉為全面記載壹個家族的發展;家譜由唐以前圖書的壹個類目,到宋代以後從圖書類目中消失。然而,宋代以後,尤其是明清時期,家譜的修撰長盛不衰,積累下了豐富的家譜文獻。裴姓後人對於家譜的修撰十分重視,留下了豐富的家譜文獻。現在以收藏單位為線索,介紹已知海內外裴姓家譜收藏情況。

山西聞喜河東裴氏研究會:1991年我去考察時,他們收藏了金、明、清時的裴姓家譜***10種,其中石質家譜2種。

家譜文件

裴姓家譜文獻目錄

1.金大定十壹年(公元1171年)《裴氏家譜碑》。碑石高 269厘米,寬38厘米,厚28厘米。碑額題為“裴氏相公家譜之碑”。碑文前為《聞喜裴氏家譜序》末署雲“金大定十壹年八月晦日裏人彭城劉若虛序”。碑文為《裴氏家譜》。署名為“將仕郎試秘書校書郎知聞喜縣令裴滔”。裴滔為唐人。文中說:“自秦、漢、魏、晉、宋、齊、梁、陳、魏、周、隋、唐,歷壹十二朝,皆采於史記。”這是壹份不可多得的唐代裴氏家譜!全譜以河東裴氏在《貞觀氏族誌》中的等第為主要線索進行編寫,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此碑碑文多不可辨認。此碑現藏聞喜縣裴柏村“裴氏碑廊”。

2.明成化年間(公元1465—1487年)《裴氏家譜》。據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河東裴氏曲沃宗人裴誌灝《澤州裴氏序》稱:“又按遜山公(窠)譜序,伯兄吾山公獲聞喜裴氏成化間抄譜刻之,續刻澤州新譜於後。”由此可見,明成化年間確曾修成聞喜裴氏家譜。

3.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澤州裴氏家譜》,手抄本。《澤州裴氏家譜》合抄於《太原裴氏》之後,有序跋四篇: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吳興陸昆序;明萬歷十七年(公元1589年)裴窠跋;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裴照跋;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裴誌灝序。從以上序跋中,我們可以了解澤州裴氏修譜的過程。

4。清康熙年間(公元1662—1722年)《新安裴氏家譜》,手抄本。河東裴氏東眷自壹代裴蓋始,至第四十二代裴成,由聞喜遷新安,為新安裴氏。至五十壹代進入清朝,裴九章為順治己亥科進士,康熙甲辰科(公元1664年)殿試。新安譜記至第五十二代,所以可知修於康熙年間。

5.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翟鳳翥編纂《裴氏世牒》 4卷,乾隆時坊刻本。序跋六篇:參加編寫的翟風翥、朱裴、裴之英各壹篇,作於康熙五年;安世鼎、鄺奕垣各壹篇,作於康熙七年;裴紹文壹篇,作於乾隆十八年。本譜體例嚴謹,第 1卷為源流考、廟塋圖、世系表、世附、官品、封爵、塋墓、制命;第2卷為列傳、女傳;第3卷為奏議、雜文、詩、賦、表啟書序;第4卷為碑文、詩、事錄。

6.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裴摔度匯輯《裴氏世譜》12卷。《裴氏世譜》與《裴氏世牒》有著直接的淵源關系。{世譜》首卷列“協修姓氏”:原纂:翟鳳翥;原訂:朱裴;重刊:裴宗錫;續刊重閱:裴正文。《世譜》的序文***七篇:有從《世牒》中移置來的翟鳳翥、朱裴、鄺奕垣三序;有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仁和沈仁芳、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長白高晉、嘉慶十年(公元1805年)介休劉錫五三序;又有“元人序”壹篇。《世譜》又錄跋、後序七篇:裴章美的、康熙五年 (公元1666年)裴之英的、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裴摔度的、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余杭嚴錫綬的和裴宗錫的、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益都李文藻的和嘉慶十年(公元1805年)裴正文的。《裴氏世譜》是裴摔度、裴宗錫、裴正文祖孫三代費時80年的精心之作。江西巡撫、左都禦史裴摔度於康熙年間將《世牒》4卷擴展為《世譜》12卷,然未及梓。安徽、貴州、雲南巡撫裴宗錫繼承父誌,又對《世譜》加以補充,但未能印制成書。中憲大夫裴正文繼承父祖事業,又對《世譜》加以增補重輯,又得裴誌灝《河東裴氏新譜》,據以增廣世系,遂成全帙。今本《裴氏世譜》為鹹豐八年(公元1858年)板引,扉頁有“鹹豐戊午桂月增修,光祿祠藏板”字樣。《世譜》將《世牒》4卷擴充為12卷,體例沒有變化,內容大大增加,更加完美地反映了裴氏繁盛時代的浩大規模以及後嗣的賡續不絕,成為壹部歷史感很強的裴氏總譜。

7.嘉慶十年(公元1805年)裴誌灝修《河東裴氏新譜》, 抄本。裴誌灝,字漢友,山西曲沃人,安徽寧國府同知,曾參加乾隆六十壹年(公元1796年)的“千叟宴”。《新譜》***10冊:三眷世系表、曲沃世系表(1冊);曲沃制命、奏議(1冊)、曲沃家傳、列女、誌表(1冊)、藝文上下(2冊)、曲沃藝文上下(3冊),但沒有總目錄,各冊也沒有總序次,與《世譜》相比,尚缺源流、廟塋、官品、封爵等內容。《河東裴氏新譜》以記明清時代曲沃裴氏歷史為特色。清代裴姓以曲沃裴氏最為發達,《世譜》和《新譜》均出自曲沃裴氏之手。

8.明末清初裴希度補輯的《太原裴氏家譜》,手抄本。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裴希度繼承父誌,修輯家乘,完成了世系表、傳記、誥制、行狀、誌銘。清康熙元年(公元 1662年),他又補輯了家語、雜記,而後刊刻。現存譜序和世系表部分。

9。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裴際昌撰《河北永年臨洺關裴氏宗譜》。臨洺關裴氏是明末李白成起義軍經過臨汾時,臨汾裴氏從喬李鎮遷至河北永年後形成的。始祖為裴大用、裴國慶、裴國用,修譜時,已至十世。

10.清鹹豐七年(公元1857年) 《裴氏世系源流考碑》,由四通巨石組成,碑石高242厘米,寬80厘米,厚21.5厘米,座高34厘米。蔚為壯觀。現存聞喜縣裴柏村“裴氏碑廊”。序文是借用金刻裴譜的序。作者署名“唐將仕郎試秘書省校書郎知聞喜縣令裴滔”。因此碑所記裴姓三眷世系有至宋、明的,所以這個署名也是借用的。這份裴氏三眷世系是經綜合文獻資料重新整理而成的,為河東裴氏自發源至宋明時期最為系統完整的壹份族譜。它列東眷裴自漢至明***36世,中眷裴自魏至唐***20世,西眷裴自魏至宋***24世。碑文長達1.3萬余字,如此宏大壯觀的石質家譜,世所罕見。

國家檔案局二處、南開大學歷史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圖書館編《中國家譜綜合目錄》 (中華書局,1997年出版)所收錄裴姓家譜目錄:

12133[山西聞喜]裴氏世牒4卷,(清)翟鳳翥纂。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刻本,4冊。

12134[山西聞喜]裴氏世牒4卷,(清)翟鳳翥纂,裴紹義續纂。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刻本。

12135[山西聞喜]裴氏世譜12卷首1卷末1卷,(清)裴摔度匯輯,清乾隆間修,嘉慶十五年(公元1805年)序刊本,10冊。

12136[山西聞喜]裴氏世譜12卷,(清)裴宗錫修,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肇經堂刻本,8冊。 12137[江蘇]泗陽縣裴氏宗譜4卷,(民國)裴廷英經管,民國22年(公元1933年)綠野堂刊本。江蘇泗洪縣公安局檔案室(缺卷3)。

12138[江蘇]阜寧裴氏宗譜1卷,(清)裴蔭森纂,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長沙刻本。江蘇鎮江市博。

12139[江蘇丹陽]雲陽裴氏宗譜18卷首1卷,(清)裴國治等修,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綠野堂木活字本,8冊。美國。

12140[江蘇句容]裴氏家乘14卷首1卷末1卷,(清)裴(王介)等纂修,清鹹豐四年(公元1854年)綠野堂活字本,8圩,吉林大學。 12141[江蘇武進]東安裴氏宗譜16卷,(清)裴景聖主修,裴世綸編輯。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綠野堂木活字本。江蘇常州圖(存卷1、2、6—8、10、13—16)。

12142[浙江常山]裴氏重修族譜口口卷,首1卷,(清)裴光晉八修。清光緒四年(公元1878年)木刻本。浙江常山縣球川鎮西村(存卷首1、4)。 12143[浙江常山]裴氏宗譜5卷,首1卷,(清)黃飛鵬重修,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木刻本。浙江常山縣閣底鄉江家四村(存卷首1、2)。 12144[安徽黟縣]灣裏裴氏族譜6卷首1卷,(清)裴有耀修,裴元榮纂。清鹹豐五年(公元1855年)敦本堂刊本,北圖、南京博。

12145[江西]南豐裴氏宗譜3卷,民國25年(公元 1936年)木刻本。浙江常山縣球川鎮西村。

12146[河南]固始裴氏宗譜12卷,(民國)裴吉煜等纂修,民國9年(公元1920年)綠野堂活字本。北圖,河南固始縣檔。

12147[湖南]湘潭裴氏四修族譜18卷,(清)裴中笏纂修,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四支堂活字本,18冊。北圖,河北大學。 12148 裴氏族譜2卷,明萬歷刊本,2冊。美國。

12149 裴氏世譜,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刊本,10冊。美國。

山西省社科院家譜資料研究中心藏《中國家譜目錄》(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4月出版)所收錄裴姓家譜目錄:

裴氏世譜12卷首末各1卷,(清)裴摔度纂修,嘉慶十年刻本,10冊,873頁4W,285—5。

裴氏世譜12卷,(清)裴宗錫纂修,光緒六年肇經堂刻本,8冊,770頁4W,285—6—7。

湘潭裴氏四修族譜17卷,末1卷,(清)裴煥春等修,宣統二年刻本,18冊,1284頁,19×,569—2。 《上海圖書館館藏家譜提要》,上海圖書館編,王鳴鶴等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

裴塔裴氏宗譜20卷:(清)裴淑貞等主修、裴人書等纂修。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綠野堂木活字本。9冊,存卷1、2、4—10。唐末有從矩者,自聞喜遷江蘇宜興銅官。始遷視積四,從矩十六世孫,再遷邑之裴塔。卷1、2序、像贊、源流、簪纓錄、系圖,卷4至8系圖、世表,卷9、10藝文。有清翟鳳翥、周秉鈞、周家楣序。館藏:1826。

雲陽裴氏城分重修宗譜:13卷,裴汝曾等主纂,裴以珍等匯纂。民國20年(公元1931年)綠野堂木活字本,10冊,十壹修本。參見清裴淑貞修《裴塔裴氏宗譜》條目。壹世祖希祖,譜稱乃從矩裔孫,宋元之際自宜興遷居丹陽東北豐城鄉。十三世學易,明末清初復徙邑城。卷1譜序、源流、外紀,遺像;卷2家訓,卷3、4禮,卷5、6系圖、世系、行序雁行,卷6至9世表,卷10 12傳贊、行實、壽序、祠圖、墓圖,卷13公產、儀註、名氏錄、跋。有明唐順之文、贊。館藏:JP256;又壹部JP256-1,10冊;又壹部925677-86,10冊。

裴氏世牒:4卷:(清)翟鳳翥修。清康熙七年(公元 668年)刻本,4冊,存卷1、2。始祖遵,東漢時自雲中徙居安邑,遵曾孫曄,徙聞喜東50裏裴柏。曄孫四:潛、綰,居聞喜,稱中眷;輯燕,稱東眷;徽仕涼,稱西眷。是後子孫散居稷山、臨晉、濟陰、汾州、襄陽等地。是譜輯錄聞喜裴氏古今仕宦、名人脈系。卷1源流、序、廟塋圖、世表、官爵、制命,卷2列傳。世表白顓頊始,至遵為三十七世。館藏:徐匯。

灣裏裴氏族譜:6卷,首1卷:[黟縣]/(清)裴元榮等纂修,清鹹豐五年(公元1855年)敦本堂木活字本,4冊。壹世祖三德,南宋紹興間自河東徙皖之黟縣北嶺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