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737空難的心理學方面的原因包括
人工智能的設計制造。
人工智能是電腦技術領域的內容,進入新世紀,基因工程、納米科學、人工智能被推舉為三大尖端技術,人工智能之所以受尊崇,是因為近年來獲得了迅速的發展,在很多學科領域都獲得了廣泛應用,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飛機的飛行控制控制系統就是其中壹例,它能自動導航,盲降,還能自己發現帶電積雲自動繞行等等。
兩次空難的情況:
3月20日,去年10月29日墜海的機型為波音737MAX的印度尼西亞獅航JT610航班黑匣子的錄音內容首次公開,據路透社的報道,錄音顯示,在飛機墜毀前的最後13分鐘內,機組人員還在翻操作手冊,但最終沒有找到解決方案,說明飛機出現了人不可為的問題。
在今年3月10日又壹架埃航波音737MAX事故發生後,全世界目光再次集中到5個月前的獅航事故中,如今有越來越的證據顯示,這兩起空難有相似之處,這或表明波音公司的該款機型有著重大缺陷。
兩起空難有明顯相似之處”,本次事故的調查小組曾於去年11月12日向路透社透露,結合黑匣子的記錄,調查組認為墜機原因之壹是機上迎角傳感器”出現數據異常,據此前的報道,波音公司的該款新型飛機上裝有壹款防失速”軟件系統,具有自動降低機頭的功能,根據波音公司事後發布的信息,該系統具有繞開駕駛員控制的能力,就算手動拉起機頭,五秒鐘之後又會自動重復下降過程。
按人的心理學來講,是飛機的認知系統出了問題,飛機是靠空氣阻力產生升力的,迎角傳感器”是測量飛機升力的裝置,這個裝置數據出問題,飛行員靠經驗也是可以判斷飛機升力的,不致於失速,問題是那個防失速”軟件系統繞開駕駛員的操作,就等於把人的生命完全交給智能控制了。
在設計制造上應該融入心理學的理念,只要是個人工智能系統,要按照人心理科學的方法去設計、試驗和制造,電腦不是萬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