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開發者大會
編者按無論是Robotaxi亦或是阿波龍的量產商用,這些嘗試不僅為車企在前裝自動駕駛領域提供了多樣化選擇,也對其商業化落地具有深遠意義。盡管目前百度已經在自動駕駛研發及商用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其要想真正推動這項技術的大規模量產,還面臨多方面的挑戰。
本文轉自“汽蓋世 汽車 智能網聯”,作者陳婧涵,原標題《百度Robotaxi落地,商業化難題仍需克服》經億歐編輯,僅供業內人士參考。
4月19日,時值百度Apollo開放平臺發布3周年之際,百度又暗戳戳的搞了壹件大事,Robotaxi上線百度地圖及百度APP智能小程序Dutaxi,向長沙市民全面開放試乘服務,成為國內首個通過國民級應用向公眾開放的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
盡管如此,這並不意味著自動駕駛 汽車 馬上就可以走進尋常百姓家,這項技術要實現大規模商用依舊還有很長壹段路要走。
從2017年百度開放Apollo平臺,到後來封閉場地測試、推出L4量產車阿波龍、在國內率先開啟試運營,再到2020年全面開放運營,百度的節奏在業內領先,特別是Robotaxi這壹細分領域。
2015年,與所有滿懷憧憬的自動駕駛領域玩家壹樣,百度宣布正式成立自動駕駛事業部,進軍該領域,彼時的百度躊躇滿誌,卻總是不得要領。轉折要從Apollo登上舞臺開始說起。
2017年4月,百度借用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含義,發布了Apollo計劃,向 汽車 行業及自動駕駛領域的合作夥伴提供壹個開放、完整、安全的軟件平臺,幫助他們結合車輛和硬件系統,快速搭建壹套屬於自己的完整的自動駕駛系統。
同年7月,百度在AI開發者大會上正式發布Apollo 1.0,李彥宏乘無人車參會助陣。之後,Apollo先後進行了多次叠代,到現在已叠代發布八大版本,形成完整開源架構,全方位賦能開發者,並從中國走向世界。
其中2018年7月4日,在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百度發布Apollo3.0的同時,宣布百度又壹大“殺器“——全球首款L4級別自動駕駛巴士“阿波龍”正式量產,會上百度與7000余名開發者***同見證第100臺“阿波龍”的下線。
隨後這些車輛被分別發往了北京、雄安、廣州、深圳、福建平潭、湖北武漢、日本東京等地開展商業化運營。其中在日本,百度將聯合金龍客車、軟銀集團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SB Drive,將“阿波龍”用於壹些核電站內部的人員接駁,以及東京地區壹些高齡化社區的穿梭接送。
4個月後,在2018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宣布“阿波龍”已實現萬人試乘,運行壹萬公裏,保持安全零事故。進入2019年,“阿波龍”在全國範圍內進壹步快速落地,到2019年8月,阿波龍已搭載4萬名乘客,在25個城市落地運營。
與此同時,由百度和壹汽紅旗打造的中國首條L4乘用車前裝產線目也正式投產下線, 首批量產的L4級自動駕駛乘用車率先落地長沙,於同年9月正式在長沙開跑,隨後駛進滄州。百度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經理李震宇表示,“Apollo在長沙開啟試運營,標誌著Apollo Robotaxi從內部研發逐步走入市場,在真實場景中獲取反饋。”
可以說無論是Robotaxi亦或是阿波龍的量產商用,這些嘗試不僅為車企在前裝自動駕駛領域提供了多樣化選擇,也對其商業化落地具有深遠意義。
到12月底,Apollo車隊總測試裏程累計超過300萬公裏,覆蓋北京、武漢、滄州和長春等23個城市。
除了在國內進展迅猛,在國外自動駕駛領域,百度的成績也十分出色,在今年2月27日加州車管所(DMV)公布的2019年年度自動駕駛接管報告中,百度打敗了多年的老對手Waymo,成功登頂。
另據北京智能車聯產業創新中心發布《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報告(2019年)》,過去壹年裏百度Apollo以52輛測試車以及75.4萬公裏新增測試裏程成為年度所有測試企業中投入測試車數量最多、測試裏程最長的企業。
如今,隨著百度Robotaxi在長沙進壹步規模化落地,其“三年商用、五年量產”的豪言也終成事實。不過, 對於百度來說,自動駕駛的落地場景不止是出租車,低速物流車及掃地車等限定場景也都是比較合適的切入口,長沙的試運營只是壹個開端。
盡管目前百度已經在自動駕駛研發及商用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其要想真正推動這項技術的大規模量產,還面臨多方面的挑戰。
其壹,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 雖然目前各國都對自動駕駛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和規範,同時劃分了壹些區域作為測試道路,為自動駕駛廠商測試提供便利,但是許多地區商業部署的法規仍在制定中。而且現有的法律制度、政策、保險體系等,並不是為自動駕駛時代的交通量身定制的,壹定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
目前歐盟已經對脫手的要求進行討論,如ECE R79工作組提到滿足L3級自動駕駛的車輛行駛中可以脫手,預計會在2020-2022年生效。目前都在討論過程中,還沒有正式發布,而技術與服務的需求往往快於法律法規的提出。
其二,技術屏障急需突破。 目前大部分自動駕駛技術仍然停留在L2、L3級別,只能算是部分自動駕駛或者自動輔助駕駛,與L5級別的完全自動駕駛,也就是無人駕駛仍然有很長的壹段距離。因此,目前投入運營和測試的Robotaxi業務壹般都被局限於特定區域內,並需要配備安全員。而且,真正技術的出現,也不是第二天就能賺錢的,中間需要壹個適配的過程。
其三,規模無法迅速擴大。 無論何種技術在興起之初部署規模都是有限的,考慮到各地區內不同城市的人口結構、車輛密度、道路布局和天氣狀況,可能會有所不同。比如如果做Robotaxi服務,需要壹定的數量和規模,需要在壹個區域內部署幾十、甚至幾百輛的自動駕駛 汽車 ,能夠7×24穩定運行。因此,擴大自動駕駛服務範圍將是壹個艱巨的挑戰。要想讓自動駕駛 汽車 真正投放使用,將需要比預期更多的時間和資金。
其四,成本過高。 據悉,應用在自動駕駛 汽車 上的激光雷達、芯片等軟硬件設施很多都沒有大規模量產,費用頗高。L1、L2的實現,相對而言傳感器架構簡單,通過毫米波雷達+前向智能攝像頭就可以完成。
但L3、L4逐漸允許駕駛員解放雙手、雙腳,甚至雙眼,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非常復雜的傳感器架構,復雜的不僅僅是傳感器、執行器等,還有冗余的要求,這是復雜且昂貴的系統。
當然了,自動駕駛還會面臨更多的挑戰,如用戶群體的培育、運營維護模型的建立等等。這意味著盡管百度在自動駕駛方面已經取得了十分出色的成績,這項技術要想真正實現大規模商用還有很長壹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