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聶雲臺的人物事跡

聶雲臺的人物事跡

聶雲臺,是我國創辦第壹家紡織機械制造廠的先驅者。

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中國民族棉紡織業獲得了發展空間,並取得了較豐厚的利潤。

在這個前提下,各民族資本紗廠紛紛添置機器,建造新廠,形成了對紡織機器的較大需求。當時我國沒有專門制造紡機的企業,而世界大戰的爆發又使進口紡機遠不足以國內需求。此時,黃炎培之弟黃樸奇正在上海恒豐紗廠工作,與聶雲臺私交不錯,遂建議聶氏向紡機業發展。聶氏也對制造紡機興趣極濃,黃氏這個建議正合聶氏的構想,立即被采納。聶雲臺在美國訂有紗錠。於是聶派黃樸奇以工程師的身份赴美,去美紡機廠以催貨的名義,考察美國紡機制造廠的工藝流程、設備、制造周期、成本及銷售過程。此外,聶雲臺還在英、德兩國定購了部分工作母機及動力設備。

1921年元月十日,中國鐵工廠創立會成立。中國鐵工廠的資本最初定為35萬元,先期收取三分之壹。由於聶雲臺是當時上海工商界首領,並且各紗廠均需紡織機械,所以全國壹些較有名氣的紗廠都認了股,並在短時期內將所認股款交足。1921年,聶雲臺的中國鐵工廠開始動工建廠,次年開工。

中國鐵工廠的董事長由清末最後壹位狀元,江蘇南通人張謇擔任,總經理為聶雲臺,廠長黃樸奇,雇員為壹百余人,學徒三十人,工程師四人,職員三十余人。廠址在上海大中華紗廠毗鄰,占地20畝。廠房建成鋸齒形,采光透氣良好,節省大量照明用電。廠內有木模、鍛鐵、翻砂、機修等。廠內的工作母機均為有美、英、德國進口,有機床20臺。其中有當時世界上最新式磨錠子用的磨床6臺,鍛鐵用彈簧榔頭壹把。該廠規模之大,設備之新,在當時的中國機器制造廠首屈壹指。工廠首先制造的是當時最新式的仿日本豐田式自動織布機,半年內制造出了50臺。同時兼造錠子、鋼領圈、羅拉等紡機的主要零部件,由於質量可與日本同類產品媲美,價格適中、紡配易得,節省時間,運輸方便,廠方又守合同,全國各紗廠紛紛前來采購。

在壹些紡織業發達的省份和地區,如天津、青島、漢口、南京、杭州等地,中國鐵工廠還專門設有分店專營,極大地方便了用戶,因此在開工的當年就銷售回籠貨款十萬多元。

我國的紡機業發祥於第壹次世界大戰,各帝國主義列強無暇顧及中國時發展起來的。

但是大戰結束後,帝國主義卷土中來,以極低的價格在我國傾銷紡機,而華商又受洋布的傾銷,自身的資金枯竭,無力購買我國自己制造的紡機設備。中國鐵工廠面對帝國主義的不正當競爭和排擠,產品受到積壓,舉步維艱而癱瘓,到1932年,這家我國當時唯壹的、設備最齊全的規模化制造紡機的企業,僅十年時間,就被不法外商的不正當競爭而遭到拍賣抵債。

最後,這家企業雖然垮了,但畢竟是中國人創辦的歷史性民族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