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韓城有哪些民族文化

韓城有哪些民族文化

逢年過節,韓城的社火隊列中,總少不了芯子。南塬是擡芯,高約丈余,驚險熱烈;而北塬則盛行背芯,歡快瀟灑,更有特色。背芯表演在歷史上常有射虎(即猜謎)穿插其間,文化韻味很濃。

韓城秧歌是在韓城流行很久、歌舞色彩很濃的地方戲,其優美的唱腔很為韓城群眾喜愛。在別的劇種占據了舞臺的情況下,它也走進了社火的隊列之中。鑼鼓是社火的樂隊。黃河鑼鼓的狂放表演使色彩繽紛的社火隊有聲有色。"田家自有樂,農民鼓舞春",為歡慶豐收而表演的"百面鑼鼓"也很為韓城群眾所喜愛。[15]

農歷正月初壹為春節,俗稱過年。從除夕的前幾天起,壹直延續到正月十六日,歷時20多天,人們都沈浸在節日的氣氛中。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行僴編《韓城縣續誌》載:“元旦前壹日,貼門神鍾馗,換桃符,貼春聯,掛錢馬,插柏葉於門首。宅中高懸寶蓋,旁系以竹葉、木炭,焚香安神。五鼓燃燭祀天地、家宅六神及祖先,大放爆竹至競夜。黎明著新衣,拜尊長親友。如路逢,壹揖即拜,隨以新春恭喜相稱賀。初二日,婿同婦拜丈人、丈母,甥拜舅家,遲者輒獲罪。初三四以酒食相招,謂之‘吃節酒’。五日忌出門,謂之‘五窮’。十四夜試上元燈,十五夜祀諸神,大張燈火。南北二街結鰲山各壹,其他街巷燈火熒熒星燦,放花炮,士女競觀。或陳劇戲,列珍玩,笙簫如沸,看月遊燈,謂之‘鬧元宵’。十六日蒸食送女,兼請新婿並女之新嫁者。是夜觀燈尤盛,女多集柏樹下,名‘遊百病’。十七夜,以殘炬送道旁,為‘送毒蟲’”。

民國時期,仍依清俗,唯送“五窮”、“送毒蟲”等已不多見。解放後,封建迷信活動越來越少。80年代以後,年節風俗簡化,群眾貼對聯,放爆竹,走親訪友,各級政府組織慰問烈軍屬、老幹部等。焚香敬神者大為減少。守歲的內容變為圍坐電視機前欣賞文藝節目。但請客送禮、鋪張、賭博之風有所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