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克裏斯托夫》簡介
解析:
約翰·克裏斯朵夫
羅曼·羅蘭
《約翰·克裏斯朵夫》,作者羅曼·羅蘭(1866--1944年),是法國著名小說家、劇作家和評論家,出生於壹個小職員家庭。他受家庭氛圍熏陶,酷愛音樂,並以壹篇關於意大利歌劇起源的論文獲得博士學位。這部小說創作於1904年至1912年間,他因這部小說壹舉成名,並獲得1915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愛。這部小說***有十卷,講述了主人公約翰·克裏斯朵夫在充滿庸俗、傾軋的社會裏的奮鬥歷程。
約翰·克裏斯朵夫出生在德國萊茵河畔壹座小城,他們家是壹個受人尊敬的音樂世家,祖父曾是王府樂隊的指揮,父親卻經常酗酒,以至家境逐步敗落。
小克裏斯朵夫長相醜陋,但受到祖父的喜愛,常和祖父壹起漫步田野,聽祖父講古代的英雄故事,使他從小就萌發了做大人物的想法。做廚娘的母親膽小善良,壹天,他在母親幫傭的主人家遭到少爺、小姐作弄,因反抗受到主人毒打,母親還讓他賠禮下跪。這使他感到非常難過,更氣憤人間的不公。
祖父送他壹架舊鋼琴,還帶他到劇場欣賞歌劇,引起了他對音樂的興趣,常常自己爬到椅子上去按琴鍵。父親發現了他的這個愛好,想做為他的壹個特長,作為將來向上爬的手段,於是天天用戒尺逼他練琴,累得他終於有壹天支持不住了,他起而反抗:故意彈錯音節。父親氣得吼聲連連,戒尺雨點壹樣打下去,克裏斯朵夫被制服了,不得不每天壹邊流淚壹邊彈琴,他對音樂厭惡透頂的同時,內心已被音樂占據,他不由自主的愛上音樂,並要把壹生都獻給這個凝聚自己所有喜怒哀樂的藝術。
祖父留心把孫子隨時哼唱的曲譜整理起來,還加了伴奏與和聲,編成樂曲,取名為《童年遣興》,在樂譜的封皮上還題上了小克裏斯朵夫的名字,讓克利斯朵夫彈奏,並呈報宮廷開了專場音樂會,他的表演受到全場歡迎,大公爵誇這個6歲孩子是“再世莫紮特”。從那以後,他受到莫大的鼓舞,開始有意識的彈琴作曲,這讓祖父高興得哭了起來。
他做鄉村貨郎的舅舅崇尚“平常的人”,他感情真切,給了約翰另壹種教育。他唱動聽的歌謠,讓約翰呼吸田野清新的空氣,在夜裏感覺大自然交響曲中數不清的樂器,到生活中去創作真正的音樂,使克裏斯朵夫又受到更好的音樂熏陶。
克利斯朵夫11歲時被任命為宮廷音樂聯合會的第二小提琴手,跟管風琴師學和聲,他學多種樂器,用他的收入補家庭生活的困難。祖父這時在欣慰中死去,父親整日喝得爛醉如泥,根本指不上,生活的重擔壓在他的身上,他不得不經常 *** 到公爵府替討厭的笨蛋去演奏,這使他深感屈辱和痛苦,也和仰慕金錢、權勢的長輩更疏遠了,他還找了幾份家庭教師的 *** 。生活的重擔把他壓得喘不過起來。只有舅舅帶給他快樂,他們月下蕩舟,聽槳上滴水的琶音,看河面水氣的顫動……約翰邊接受音樂教育,邊參加樂隊演奏,他已經升任第壹小提琴手,他有壹個偉大的信念:將來要寫出偉大的作品。
壹次赴鄉間野餐,克利斯朵夫在渡船上結識了壹個博學多聞的青年奧多,兩人成為知交。和奧多的友誼成為他未來愛情的先導。參議官新寡的太太克裏赫,帶著女兒彌娜,從柏林搬來與他家毗鄰。太太請他做女兒的家庭教師,教女兒彈琴,彌娜和他年紀相仿,很賞識克利斯朵夫的天賦和品格,也不時修正他的舉止和儀態,對他產生了好感。克裏斯朵夫壹次在彈琴時很沖動的吻了彌娜的手。很快,彌娜的母親窺破了他們的關系,她以出身、門第和財產為由極力反對,這使克裏斯朵夫認清了他和她們的距離,悲憤交加的離開了這裏。
愛情的打擊還未在內心平息,父親又醉死在溝裏。兩個弟弟都去外出謀生,他與母親相依為命,他們換到了壹處更簡陋、便宜的住所。房東的外孫女洛莎迷戀他,可是他愛上了開小針線鋪的年輕寡婦薩皮納。不料,薩皮納突然患流行性感冒去世了,悲痛之余,又和帽店女職員阿達相愛,但很快被這個水性楊花的女人拋棄。愛情的打擊使他消沈下去,整天和壹些不三不四的朋友泡在酒館裏。舅舅幫助了他,教育他突破情欲之網,重新振作精神,埋頭音樂創作,克裏斯朵夫警醒了。
克利斯朵夫在聽音樂會時,感到演奏者萎靡不振,觀眾也聽得百無聊賴,他懊喪的發現,所謂大師的作品無不充滿著虛假和造作。他義無反顧地撕毀了以前俗套的樂曲,批評了幾乎所有德國古典音樂大師的虛偽。守舊勢力說他“標新立異”,“完全瘋了”,曾喜愛他的大公爵也開始反感他,震動的樂壇聯合反擊,使他舉辦的演奏自己新作品的音樂會受到了挫折和冷落。就在事業受挫時,他受人利用,在雜誌上發表了多篇音樂評論,把那些樂隊指揮、演奏家、歌唱家乃至觀眾都得罪了。他孤獨、憤怒,決意遠走他鄉。臨行前,他去參加農莊的節日舞會,因壹個姑娘不願和醉酒的軍官跳舞而遭打,他打抱不平打死了軍官,被解救的姑娘讓他到巴黎避難,他匆匆給母親留了壹張便條就逃走了,他出了邊境,到了法蘭西。
在巴黎,他過著艱苦的生活,壹方面他要找工作糊口,另壹方面他又不肯褻瀆音樂藝術。最後,他為壹個肉店老板女兒葛拉賽、壹個汽車制造商的女兒史丹芬以及她的表妹葛拉齊亞教授鋼琴。葛拉齊亞充滿愛心,經常為克裏斯朵夫的不幸命運而痛苦。
在別人的引薦下,他參加了巴黎文藝界的活動,用交響詩的形式寫成了話劇,並拿到劇院去演出。可社會黨議員和壹些別的政客們,雖是自命自由的思想家,其實禁止別人的思想自由。壹個社會黨議員熱心促成他的歌劇《大衛》的上演,並拉自己的情婦擔任劇中主角,結果這女人聲音惡俗不堪,克裏斯朵夫為撤換角色與議員鬧翻,演出告吹。氣得克裏斯朵夫大病壹場,唯壹的收獲是找到了誌同道合的朋友——是壹個靠教書為生的青年詩人奧裏維。他的幾份教課的差事都因此丟了,生活又陷入窘境。克裏斯朵夫的壹切都得到葛拉齊亞的深切關註,她壹直在無法給克裏斯朵夫提供幫助而傷心。
克裏斯朵夫與朋友奧裏維合租壹所公寓,奧裏維非常欽佩約翰的音樂天才和充沛精力,約翰也喜歡奧裏維的智慧清明,謙和仁愛,他們都熱愛自由。約翰隨奧裏維到平民中去,他看到了法國潛藏的生機。他要求團結抗暴,掃除貴族氣息,而奧裏維醉心宗教,夢想有壹個愛壹切的公平世界。他們在社會上經過幾年的激昂奮鬥之後,終於都為成千上萬的淳樸心靈埋頭創作了,他的《大衛》在法德兩國的演出獲得巨大成功,以前被喝倒彩的《伊芙琴尼亞》也被重新發現,受到熱烈歡迎。大家公認克利斯朵夫是天才,生活也因此出現了轉機。這時,克裏斯朵夫發現自己和奧裏維都愛上了工程師的女兒雅葛麗納,他主動退出,促成他們的婚約,並搬到別處居住。
克裏斯朵夫的名氣越來越大,但又壹次遭到別人的陷害,出版商哀區脫篡改出版克利斯朵夫的作品,使他陷入困境。很快,他發現他的文章又有了改變,奧國大使館還邀他前去演奏。原來當年狂熱愛他、曾是他學生的葛拉齊亞,當上了奧國的伯爵夫人,是她在暗中保護他,使他又壹次得以脫身。不久,“五壹”節那天,他和好朋友奧裏維參加 *** 運動,奧裏維為救壹個擠倒的孩子被人群踏在腳下,他在混戰中刺死了壹名施暴的警察,也不得不逃往瑞士。在瑞士,他思念亡友,心都要碎了。心情平息之後的他和壹個醫生妻子發生了關系。事後,他無法原諒自己的道德行為,托辭離開隱遁到壹個小村裏。
在壹次散步的時候,他偶遇已喪夫的葛拉齊亞,倆人沈入重逢的喜悅,雖然葛拉齊亞的兒子阻止倆人的結合,他們仍在心心相印中獲得了滿足。
十年過去了,克利斯朵夫開始重新思索人生,他感到自己為創造以道德為目標的最高藝術已無能為力了,他把上帝當作心靈的寄托和理想的歸宿。這時,他的作品在歐洲各地演奏並極受歡迎。他在德國殺死軍官的舊案已經撤銷,在法國打死警察的事也被人遺忘。他可以自由來入於德法之間。但約翰想逃避巴黎的傷心往事,自願留在瑞士。在葛拉齊亞的支持下,他接受了巴黎的邀請,去指揮幾個音樂會,他的演出引起巨大轟動,連過去反對他的人也捧他了。
晚年的克利斯朵夫譽滿歐洲,他繼續創作,但他的作品已不像早年那樣風雷激蕩,而是和諧恬靜。葛拉齊亞去世後,克裏斯朵夫也閉門不出,他在彌留之際,腦際回想起臨終的 *** :“我曾經奮鬥,曾經痛苦,曾經流浪,曾經創造。讓我在妳的懷抱中歇壹歇吧。有壹天,我將為新的戰鬥而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