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大國有11艘現役核動力航母
超級大國有11艘現役核動力航母
同樣壹件事,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來描述,給人的感覺往往完全不同。很多人都聽說過壹個關於描述曾國藩早年打仗的故事;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值得探討;曾國藩早年組織起湘軍對抗太平軍,初期並不順利。
甚至壹度被石達開在鄱陽湖打得近乎全軍覆沒,曾國藩內心壹急就要投水自殺,被手下好歹攔住了。仗打得再難看,向朝T打總結報告還是免不了。於是這總結報告如何措辭就很關鍵了。
壹開始呈文中有四個字“屢戰屢敗”!曾國藩手下有壹個師爺說這麽寫不行,這麽寫弄不好會被批個“革職查辦”都是輕的。還是這4個字,不如改成“屢敗屢戰”。
這總結報告呈上去,朝T不但沒有任何怪罪, 反倒大加褒獎,最終把曾國藩提拔成欽差大臣兼兩江總督,全權負責對太平天國政Q的圍剿,果然成就了大事業。
有了這個歷史典故,再看眼前的事情。仔細觀察,會發現超級大國在整個西太這個全球最重點的戰略海域,在壹個完整事件的全過程中,只有裏根號壹個航母戰鬥群,可以當做決定性的戰略機動力量調配使用。
說得好聽,可以描繪成:壹個裏根號航母戰鬥群,就可以單挑戰略對手近280萬噸的全部海上實力,再加陸基航空兵和常規導彈部隊的全部!
這個描述怎麽樣?感覺裏根號戰鬥群的形象瞬間高大起來了吧?可就像前面的屢敗屢戰,事實上就是屢戰屢敗壹樣;問題是壹個裏根號航母戰鬥群,真的可以單挑對手280萬噸再加上常導和所有陸基空軍嗎? 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以裏根號壹個航母戰鬥群暫時還可擺出在西太行動自由的架勢,本質上在於對手沒有真正扣動扳機。如果是真打,那麽單獨壹個航母戰鬥群的生存時段根本不可能超過全面打響之後的半個小時。
事實上這次除了尼米茲級中的裏根號核動力航母之外,同時只配備了2艘神盾作為貼身護衛,另外再加壹艘補給艦。
這個組合在某重點海域被戰略對手的2艘新銳驅護艦近距離“硬懟”之後,走了從聖貝納迪諾海峽再到萊特灣之間的狹窄水道,緊急進入菲律賓海!與栗田艦隊在萊特灣大海戰中的冒險路線如出壹轍!
而這條狹窄水道十分兇險,極其容易被水下的潛艇設伏成功。超級大國的海軍主力艦,已經至少有70年沒有如此走“山間捷徑”了,過去都是大搖大擺地走巴士海峽北上。根號戰鬥群已經處於近乎慌不擇路的狀態;是被硬性攤派了壹個相當不情願的“護航”任務。
整體縱觀裏根號在大約20來天的航跡可知,整個過程堪稱是被臨時強制抓了壯丁的極其不情願的狀態;期間連正式的出訪某國的任務都放棄了。
其行動的全過程不用說“壹艦單挑西太”,而是全程狼狽豬突,硬著頭皮強做姿態也完全不為過。當對手是另外壹個世界級大國時,僅僅拿出壹個航母戰鬥群,哪怕是核動力航母戰鬥群都已經是完全不夠看了。於是就立即延伸出了另外壹個問題。
這就是超級大國號稱現在有11個超級航母戰鬥群。在整個事件中,只有壹個裏根號在從頭到尾、力不從心式的跑前跑後呢?正當用人之際,其他的10個超級航母戰鬥群。
都到哪裏去了呢?也不能武斷地說其他的另外10個航母戰鬥群都在故意的裝死,至少還有另外2艘尼米茲級,也就是杜魯門號和林肯號還是處於“喘氣”狀態的。
杜魯門號在地中海遊弋期間,出現了艦載機被壹陣大風吹到海底去的情況,回到本土的諾福克軍港進入“寫檢查”的狀態。另外的壹艘林肯號還在東太平洋,剛剛進行過壹場演習,也處於半休整狀態。
超級大國海軍在全球隨時可用的航母,加起來也只能算1加0.5加0.5的狀態,真正處於完全活躍的就是只有這壹艘裏根號。
有10艘之多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整體出勤率越來越低,已經是全球***知的基本事實。在西太還有1艘尼米茲級可用,已經算是很給面子了。
往年這個季節,超級大國海軍在西太甚至會出現0艘正規航母值班的航母荒狀態。真是那樣,那可就真要丟大人了。過去也不止壹次地談到過,航母全核化之後的低出動率問題。
行動變成真正的開片,實際上超級大國自始至終也只有這壹艘裏根號可頂缸。另外兩艘處於半熱機狀態的航母;杜魯門號從大西洋海區趕來,全速前進也至少需要3周以上。林肯號全速來救駕,最理想狀態下也需要2周。
對戰爭來說,壹周時間就已經足夠了。2周以後再趕來,基本只能遠觀對手的戰果。還處於大修狀態的另外7艘尼米茲級,就是戰爭再打半年,它們也不會原地挪窩半步。
還有壹艘已經名義上宣布服役5年之久,卻壹天也沒有戰備值班的福特號,就屬它最高興。據說福特級的2號艦,就會基本完工並宣布服役。這樣壹來,對福特號的風言風語至少會減少壹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