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子胥聞之,使人告子尚於吳翻譯

子胥聞之,使人告子尚於吳翻譯

“子胥聞之,使人告子尚於吳”翻譯:伍子胥聽說了這件事,於是派人告訴吳王。

壹、句子出處

《越絕書》是記載古代吳越地方史的雜史,又名《越絕記》,全書壹***十五卷。其中有些記述,不見於現存其他典籍文獻,而為此書所獨詳;有些記述,則可與其他典籍文獻互為發明,彼此印證。

在現代社會科學的研究過程中,曾有不少人,從不同角度、在不同程度上利用《越絕書》,來考察中國古代史、中國文學史、漢語語言學史、中國民族史、中國歷史地理中的壹些具體問題,並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

二、作者簡介

關於《越絕書》的作者,《隋書·經籍誌》認為是子貢。此書末尾序外傳記有隱語:“以去為姓,得衣乃成,厥名有米,復之以庚。”這個隱語裏面暗藏了“袁康”兩個字;又有“禹來東征,死葬其疆”。

這兩句表明作者是會稽人;又雲:“文詞屬定,自於邦賢;以口為姓,承之以天,楚相屈原,與之同名”這幾句裏面又隱藏了“同郡吳平”之名。所以《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判定該書作者為漢朝的袁康和吳平,然而這兩人的生平卻無從考證。

伍子胥簡介以及地名紀念:

1、伍子胥簡介

伍子胥原為楚國人,父親伍奢因直諫被楚平王所殺,伍子胥逃至吳國,投靠公子光門下,策劃刺殺吳王僚。前514年,刺殺吳王僚之子慶忌成功,伍子胥官至吳太宰。前512年,提出將吳軍分為三部輪番攻楚的建議。前506年,伍子胥與孫武等人在柏舉擊敗楚軍主力。

前496年,吳王病亡,吳王夫差采納太宰伯嚭放回勾踐的建議,伍子胥當面反對吳王的做法,但是沒有被采納。伍子胥又規勸吳王不要攻打齊國,因夫差取得艾陵之戰的勝利,而漸漸被吳王疏遠。前484年,吳王夫差賜劍令其自盡,死後屍體被投入錢塘江。

2、地名紀念

胥口地名就因伍子胥而設,這是伍子胥拋屍入江所在地,當地百姓為了紀念他,建起了伍子胥墓和胥王廟,並把伍子胥率領開挖的運河命名為胥江,把附近的小山命名為胥山,瀕臨的太湖命名為胥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