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穿深僅20mm的反戰車雷

穿深僅20mm的反戰車雷

穿深僅20mm的反戰車雷

日軍二戰時期的九九式磁性反坦克手雷。當然,二戰時期日軍的反裝甲手段本身就很孱弱,畢竟當時在亞洲戰場的裝甲車輛並不多,但即便如此,九九式反坦克雷還是非常值得吐槽。

光是看外形就覺得這玩意像烏龜,日本人自己也管這玩意叫“亀の子”,妳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龜兒子。日語全名被稱之為九九式破甲爆雷,而爆雷(ばくらい音:巴庫拉伊)這玩意壹般是日本人用來稱呼水雷的...而英文裏頭將其稱之為type 99 mine,把它當做地雷的壹種。

這玩意研發於1935年,主要是當年日軍正在偽滿西北進行軍事部署,因考慮到蘇聯裝甲部隊的威脅而生。1939年研發完成,由於當時恰好是神武紀元2599年,因此被命名為九九式。

這貨的結構原理非常簡單,就是壹種帶磁性的炸藥。TNT裝藥量630克,直徑128mm,外加四角各有壹坨磁鐵用於吸在裝甲板表面。註意看下圖,這是壹枚在硫磺島上找到的九九式反坦克爆雷殘骸,殼體已經爛完了,露出了裏頭黃色的TNT。但可以看到這只烏龜並沒有插引信。

下圖是九九式的攜行具,紅圈是雷的引信,使用前插在雷體上。使用方法和九九式手雷類似,拉掉保險銷,然後在頭盔上磕壹下(沒有鋼盔也可以磕自己腦袋),點著延遲引信,然後丟出去。延遲時間為10秒。

但得註意的是,它並非RPG43這種錐形裝藥反坦克手雷,而只是簡單的炸藥,因此破甲深度很坑爹,只有20mm。考慮到當時他們主要針對的也就是蘇聯T26這種撐死了15mm裝甲的貨,所以20mm倒也勉強夠用。

(蘇聯RPG43通裝藥610克,穿甲深度75mm,但早期那批普通裝藥的RPG40裝藥量760克,破甲深度也就20mm左右,從這點上來說,本子的這個“龜兒子”雷雷就同期來說還行)

圖為RPG40

但好歹RPG40它帶個把兒啊!而龜兒子不帶把,只有那個充當延遲引信的龜tou(我真沒開車),就這點長度,想想就不好發力。所以絕大多數龜兒子雷都要讓鬼子0距離貼在坦克上,當然,壹般來說是沒命跑回去的。

日軍早期除了磁性吸附之外還用過黏膠,但後來考慮到這玩意黏自己袖子比黏坦克來的靠譜,所以就放棄了。

九九式首次應用就是諾門罕戰役,按照日方的說法,起先蘇聯的坦克往往是脫離步兵單獨陷陣,因此被找到機會幹趴過幾臺。(其實絕大多數還是被37mm反坦克炮摧毀的),而後來蘇軍學聰明了,玩起了步坦協同,這時候九九式這種需要抵近攻擊的武器就沒啥卵用了,人沒跑到就被步兵打成了血葫蘆。而太平洋戰爭期間,美軍坦克更是作為步兵支援武器出現,九九式破甲爆雷更是沒機會抵近。

話再說回來,美軍謝饅頭側面也有38mm厚度,龜兒子雷還真不夠...即便是兩枚疊起來用,實測破甲深度也才32mm。考慮到二戰後期的陸軍馬鹿們屬於比廁紙還廉價的壹次性消耗品,錐形裝藥的自殺突刺雷不是更香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