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梭的<懺悔錄>說的是什麽啊!
問題描述:
我想了解他的<懺悔錄>說的是什麽!
解析:
本書是作者晚年處於悲慘地時的悲憤自省、嘔心瀝血之作。整個自傳是在顛沛流離、四面受敵的逃亡生活中斷斷續續完成的。盧梭通過舉世無雙的自我懺悔,把他與眾不同的人生經歷、思想情感和行為舉目都淋淳盡致地展現在世人眼前,並引導我們深入那壹時代去認識、思考關於人和社會的許多奧秘和深層次問題。
《懺悔錄》其實記錄的不僅是他壹個人的過與失,而是每壹個人都具有性格的兩面性。《性悔錄》是壹本為凡人創作的《懺悔錄》――當代自負清高、自命不凡時,看看《懺悔錄》,它會讓妳為自己的缺點和渺小而羞愧不己;當妳自卑而無所適從時,看看《懺悔錄》它會讓妳挖出自己的“閃光”人性,從而為自己的優點和美德慶幸不已。
作者在《懺悔錄》中所描寫和分析的內心世界已經是比較真實的了。然而,人們對世間萬物都會自身的看法,對盧梭這麽壹個有爭議的人也難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看法。
作為資產階及革命的精神導師,他的思想和哲學當然不容忽視。他倡導個性自由與個性解放,反對宗教信條與封建道德法規的束縛,在《懺悔錄》中宣揚個人為中心、以個人興趣愛好為出發點的人生態度,把自由、平等視為人的自然本性。因此這部自傳同時也是壹部個性解放的宣言書。這種資產階級人道主義思想在當時即18世紀無疑有著非常革命的意義,它啟迪著人們摧毀封建主義的意識形態,從而推動歷史的前進。
作者簡介 · · · · · ·
盧梭(1712~1778) 18世紀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他的政治民主方面的著述在法國大革命中成為激進的雅各賓派的理論向導。但他的成就遠不止此,他在壹些文學作品中表現的思想藝術原則在後世得到了持續發展。 盧梭的高祖原是法國新教徒,因躲避宗教迫害於16世紀中期來到瑞士。盧梭生於日內瓦壹個鐘表匠的家庭。他生而喪母,但在父親的鼓勵下讀了許多古希臘、古羅馬文學中的名人傳記。10歲他被送到朗莫西埃牧師那裏,兩年內學會了拉丁文。 13歲至15歲時他在壹個暴虐的鏤刻師的店鋪當學徒,遭受很多磨難。兩年後他終於棄職離鄉,來到法國,開始了長期顛沛流離的生活。這裏,德?瓦朗夫人既是他流浪生活的第壹個港灣,也是他過於豐富而略嫌病態的愛情生活中鐘情的第壹個女性;在這兒,盧梭度過了近10年的浪漫而穩定的生活。1749年,盧梭的應征文章《論科學與藝術》獲獎。這雖使他壹舉成名,卻也逐漸顯示出他同其他啟蒙主義者在思想立場上的分歧和差異。其後,他漸漸地與百科派決裂了。在法國蒙莫朗西森林附近度過的幾年是他文藝創作生涯中碩果累累的階段,他的四大名篇《新愛洛綺絲》、《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中的三篇問世於此時。因《愛彌兒》同時激怒了當局和百科派,盧梭避難逃至瑞士等地,最後回到法國仍不得安寧。他晚年時在巴黎離群索居,《懺悔錄》壹書於此時完稿。1778年,盧梭死在壹個侯爵的莊園裏。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後,他的遺體於1794年以隆重的儀式移葬於巴黎先賢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