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家村位於哪個省
井家村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中,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目標,實現了村村通自來水、村村通水泥路,又高標準地建成了公***服務中心、文化廣場、衛生室等,從根本上改善了群眾的生產條件和生活環境。
壹、村組概述
(壹)井家
該村位於新興街道辦南2公裏處,閻渭公路從村西通過。東鄰郭家,南接焦家,西與李皮村接壤,北與秦郭村毗鄰。相傳很早以前,村中有壹水井,其水釀酒最佳,村名遂為酒店屯、酒仙屯,後讀音衍化為“蔣屯”。該村有孫、李、王、張、劉等姓氏,其詳情未考。
該村明清時屬臨潼縣阜廣裏。解放前屬臨潼縣武屯鎮第二保。新中國成立後,屬閻良區金佛鄉。1956年成立井家農業合作社,1958年屬星火大隊,1961年屬新興公社井家大隊。1987年8月1日劃歸西安市閻良區新興鄉井家村,沿用至今。現有村民64戶,261人,耕地527畝。涇惠壹、四支渠及井水可灌溉農田,旱澇可保豐收。該村以農為主,盛產糧、棉、瓜、菜,飼養業也很發達。
(二)郭家
該村位於新興街道辦以南2公裏處。東臨義和村,南接袁家,西與井家近鄰,北與秦郭接壤。現有耕地556畝,村民77戶,346人。涇惠壹、四支渠及井水可灌農田,土地平坦,水源充足,盛產小麥、玉米、棉花及瓜菜等,飼養業發展較快。該村有趙、李、王、郭、高、等姓氏,其詳情未考。
解放前,隸屬臨潼縣武屯鎮第二保。新中國成立後,屬閻良區金佛寺鄉。1956年成立農業合作社。1958年屬星火大隊。1962年屬新興公社井家大隊。1984年改稱井家村。1987年8月劃歸西安市閻良區新興鄉至今。
(三)焦家
該村位於新興街道辦以南2公裏處,涇惠四支渠流經村北。東鄰袁家村,南接槐樹村,西與仁合相連,北與井家接壤。現有耕地358畝,村民70戶,293人,人均1.22畝。水利條件優越,旱澇保豐收。村民以種植糧、棉、瓜菜為主。該村有王、焦、任、張、劉等姓氏,其詳情未考。
清光緒年間,因焦姓來此定居,故名焦家。解放前,隸屬臨潼縣武屯鎮第二保。新中國成立後,屬閻良區金佛寺鄉。1956年農業合作化時,成立初級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期屬閻良人民公社新興管區星火大隊。1962年歸新興公社井家大隊。1987年8月1日劃歸西安市閻良區新興鄉管轄至今。
(四)袁家
該村位於新興街道辦以南2.5公裏處的涇惠四支渠南岸。東與義和村連界,南與槐樹村接壤,西與焦家為鄰,北靠涇惠四支渠。現有耕地569畝,村民62戶,289人。土地平坦肥沃,旱澇保收。村民以種植小麥、玉米、豆類為主,兼種棉花、瓜果及蔬菜,養殖業較發達。該村有李、王、袁、蘇、張等姓氏,其來源未考。
清光緒年間,有袁姓在此定居,故名袁家。解放前,隸屬臨潼縣武屯鎮第二保。新中國成立後,屬臨潼縣閻良區金佛寺鄉井家行政村。1956年成立農業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期屬閻良公社新興管區星火大隊。1962年屬新興公社井家大隊。1987年劃歸西安市閻良區新興鄉,屬井家村民委員會壹個村民小組。
(五)仁合
該村位於新興街道辦西南2.5公裏處涇惠四支渠北側,東與焦家連界,南與槐樹村接壤,西與邰家毗鄰,北靠井家。閻渭公路縱貫其境。解放前該村有殘城壹座,住戶僅有東西兩排,***12戶,約60人。現在有村民74戶,318人,耕地面積529畝。該村水利設施齊全,土地平坦,旱澇保收。全村以農為主,盛產小麥、玉米、豆類、棉花及瓜菜等。飼養業較發達。該村有李、王、張、郭、丁、穆、楊、樊、張、任、屈等姓氏,未考其來源。
清光緒年間,袁姓叔侄二人來袁家村定居。叔侄分居後,其叔在村西建舍。逢年過節侄子給叔父拜年稱“拜臺臺子”(陜西方言稱上輩為臺臺子),因此取名袁家臺子。1931年更名為仁合村。解放前,該村屬臨潼縣武屯鎮第二保。新中國成立後,屬閻良區金佛寺鄉井家行政村。1956年成立農業合作社。1958年公社化時期屬星火大隊。1962年屬新興公社井家大隊。1987年劃歸西安市閻良區新興鄉井家村民委員會。
二、重大事件
領導視察人們永遠難忘2007年12月29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溫家 寶在省、市、區領導陪同下來井家村視察。-深入到村民袁保安、蘇智民家問三農政策落實好不好;來到麥田裏蹲下身,手撫麥苗,與老農談怎樣提高產量;又到綠源科技畜牧有限公司視察優良品種生豬養殖,並提出殷切的期望。
在-的親切關懷下,全村人懷著壹個信念:壹定要等到村子富裕起來了,給總理寫信匯報。
-第壹次批示:2010年2月22日,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魏民洲,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楊殿鐘壹行來到井家村,在村委會辦公室,向大家傳達了-的重要批示,轉達了總理的親切問候。魏民洲說,-大年初壹還在外地視察工作,初二看到大家的來信後,了解到村上發生的可喜變化,他非常重視,作出了重要批示。這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井家村的關心,充分體現了-對村民的牽掛,體現了總理親民、愛民、為民的壹貫作風,這不僅是對井家村全體村民的巨大鼓舞和鞭策,也是對全省各級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的巨大鼓舞。魏民洲希望大家要以-的重要批示精神為動力,牢記總理的囑托,按照中央的政策和省市的要求,進壹步完善發展思路,搞好科學規劃,加快發展步伐,壯大支柱產業,把井家村建設成為壹個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使全體村民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
-第二次批示:2011年2月13日,-給井家村全體村民信上的批示為:“樂際、正永同誌:井家村的發展變化很讓人高興,特別是全村形成了以養殖業和蔬菜種植業為主導的優勢產業,不僅促進農民致富,而且有利於保障供給。建議省裏可派人調查、知道,並代我向鄉親們問候。”當天,受省委書記趙樂際、省長趙正永委托,省委副秘書長楊誌剛和西安市委副書記董軍、副市長張寧專程到井家村,傳達-的批示精神,把總理的關心和問候帶給全村的父老鄉親。
楊誌剛宣讀-的批示精神後強調,-的批示,飽含著濃濃的親民之情和愛民之心,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我省農業農村工作的關心和支持。當前,井家村在養殖業和蔬菜種植業方面有了很大發展,但仍處於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今後進壹步發展的空間和潛力還很大。希望全村幹部群眾牢記總理的關心和囑托,進壹步把產業發展好,把民生改善好,把新農村建設好。
2007年4月25日,湯加***和國首相賽韋萊到井家村綠源科技畜牧有限公司參觀。
2011年2月27日,國家農業部韓長賦部長在省、市有關領導陪同下,來井家村視察,調研主導產業發展規模,對井家村工作表示滿意,並明確表示大力支持優勢主導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社會富裕。
三、本村人物
李根波 井家村人,當地著名獸醫。13歲時他到西安私人獸醫院學習,當時西安市學習獸醫的只有3人,他是其壹。解放後,回到當地,繼續獸醫工作,獲得的榮譽不計其數。他醫術精湛,南馮村壹頭奶牛將死,經過李根波的治療,奶牛痊愈。1958年,在武屯成立獸醫站。1966年,去馬額獸醫站工作。1970年,由馬額調到櫟陽站工作。1976年,由櫟陽調到武屯站工作。1982年,由武屯獸醫站退休。他曾參加過1975年10月陜西省獸醫經驗交流會,還參加了1982年12月陜西畜牧醫學會三次會員代表大會。
郭發祥 生於1940年,仁合組人。執教多年,熱心繪畫,尤長於工筆牡丹。現為陜西省美術協會會員、省美術研究會會員、省硬筆書法協會會員。
井利 生於1963年,井家組人。1983年參加工作,現任閻良區政府委副書記、區綜治辦主任。
四、酒仙屯的傳說
相傳很早以前,此處住著壹對勤勞的夫婦,他們釀得壹手好酒,聞名鄉裏。壹日,仙人呂洞賓雲遊至此,品嘗美酒後,贊不絕口,感其夫婦勤勞誠信,遂予壹枚丹藥,命投入井中,井水頓時變得酒味醇香。從此夫婦二人所釀之酒,聲名遠播,酒仙屯的名字由此不脛而走,流傳至今。
五、文物古跡
井家遺址 位於新興鄉井家村南30米,屬秦漢時的遺址。南北長150米,東西寬100米,面積1.5萬平方米,北沿暴露出的文化堆積層厚0.4米。采集有大量粗繩紋板瓦,外粗繩紋內麻點紋陶殘片、大型粗繩紋罐口沿等。
朝武當山碑 該村原有朝武當山碑壹通,記述明代崇禎庚午年(1630)臨潼縣阜廣裏酒仙屯村民井起茂、郭仕亮等人朝武當山之事,為研究當地民俗和區劃沿革提供了重要史料。今碑石已佚。
六、井家村的致富路
井家村以蔬菜種植、畜牧養殖為主導產業。在綠源科技畜牧有限公司和兩個奶牛場的帶動下,目前,全村***有80個奶牛養殖戶,奶牛存欄700頭,每頭日產牛奶30公斤,每年可為農民增收3萬元。
井家村水利條件好,適合種植蔬菜,這裏種植的西葫蘆、茄子、西紅柿等商品率高,頗受菜商青睞,遠銷省內外。2011年在各級部門的幫助下,流轉土地600畝,建成井家村國家示範大棚蔬菜園區。現在蔬菜種植、畜牧養殖已成為井家村的致富產業。
七、教育簡史
1945年,村民拆了附近的關公廟、菩薩廟和無量廟,在袁家組和焦家組接壤處,劃出四分地,建成井家村小學。1988年,因學校面積過小,遂在郭家組新建井家村小學,時有學生400人、校長1名、教師35名。1996年,學校遷至井家組和仁合組的接壤處。2007年該校撤銷,學生到新興中心小學就讀。
八、特色介紹
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新興特技嗩吶 井家村焦家組民間藝人袁學民自幼師承老藝人趙天祿等人學習嗩吶技藝,後經幾十年的勤學苦練,不僅繼承了傳統的口吹演奏方式和口鼻同吹嗩吶的絕技,而且獨辟蹊徑,練就了鼻吹嗩吶噙刀頂轉的演奏絕技,並且將嗩吶演奏與傳統魔術相結合,邊演奏邊吐出幾丈長的彩條來,精彩絕倫,令人嘆為觀止。
新興特技嗩吶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其曲調時而歡快、含蓄、優雅,猶如含情脈脈的少女;時而高亢激昂,又似血氣方剛的男子漢。他的表演時而口銜刀具頂磚,令人心驚膽顫;時而口噴烈火令人熱血沸騰;尤其是那口鼻同吹八支嗩吶並且吹氣球的技藝更是令人拍案叫絕。
綠源科技有限公司 井家村村委會主任郭衛國2006年投資670萬元,建成占地30畝的西安市閻良區綠源科技畜牧有限責任公司,專事良種仔豬繁殖和生豬育肥,現生豬存欄5000多頭。公司還利用動物糞便發展大型沼氣。隨著公司規模的進壹步擴大,成立了綠豐源畜牧養殖合作社,合作社采用公司+科技+農戶的管理模式,統壹員工培訓、統壹飼料、統壹防疫,努力為村民提供良種仔豬和種豬。全年可向社會提供生豬1000噸,經濟收入達1200萬元。2008年,綠源科技畜牧有限責任公司獲得了陜西省農業廳頒發的無公害產品產地認定證書。2010年,綠源科技畜牧有限責任公司獲得了國家農業部頒發的無公害農產品證書。在郭衛國的大力帶動下,全村現有60多個生豬養殖專業戶走上富裕的道路。
井家村附近有閻良航空科技館(閻良飛行體驗館)、高家民俗大院、秦漢櫟陽城遺址、樊家義和遺址、古櫟陽橋等旅遊景點,有閻良相棗、閻良甜瓜、閻良酥梨、小炒泡饃、雪魁相配等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