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口戰役的歷史意義
忻口作戰是全面抗戰開始後國民政府與中國***產黨在戰區統壹部署、緊密配合下取得的正面堅守與敵後機動作戰的壹次成功的防禦戰,也是抗戰初期華北戰場上作戰規模最大、戰鬥最激烈的壹次戰役。中國軍隊在忻口戰役中堅守陣地長達20多天,有力阻擊了日軍的南進計劃,大量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和物資裝備。戰鬥中湧現出郝夢齡、姜玉貞等壯烈殉國的英雄將領,所有這些,都極大地鼓舞了我抗日軍民同萬惡的日寇進行殊死戰鬥的勇氣和信心。會戰雖然失利,但在這次會戰中,中央軍、晉綏軍與八路軍密切配合,協同作戰,以傷亡10萬余人的代價,殲滅日軍2萬余人,創華北戰場殲敵之最新紀錄。 忻口會戰沈重打擊了日軍囂張氣焰和不可壹世的驕蠻姿態,極大地增強了中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同時也打亂了日本妄圖速戰速決,6個月內滅亡中國的狂妄企圖,支援了平漢路中國守軍的作戰,為平漢路中國守軍集結、南撤贏得了時間。另外,也使人們看到了對日作戰應持久消耗的方針思想。這與在1937年8月4日的《對國防問題的意見》中提出:“應給進攻之敵以殲滅的反攻,決不能是單純的防禦”,要采用攻勢防禦的方針,並使“正規戰與遊擊戰相配和。”等觀點完全符合。
對於忻口戰役,國***雙方對此都給予了較高的評價。何應欽日後的對1937年對日作戰的總結中,也對忻口會戰中給予了很好的評價:“陣線穩固,且叠次出擊,殲敵三四萬人,造成華北各戰鬥中最有利的戰局……我朱德部在敵後方襲擊,叠次予敵重創。”此外,蔣介石在1937年10月17日也致電朱德、彭德懷:“貴部林師及張旅,屢建奇功,強寇叠遭重創,深堪嘉慰。”在忻口戰役中,守軍官兵作戰英勇。尤其是軍長郝夢齡、師長劉家麒、旅長鄭廷珍先後以身殉國,樹立了舍身報國、慷慨赴義的形象。在1938年3月的《在紀念孫總理逝世13周年及追悼抗敵陣亡將士大會的演說詞》中對犧牲者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八個月來,陸空兩面都作了英勇的奮戰,全國實現了偉大的團結,幾百萬軍隊與無數人民都加入了火線,其中幾十萬人就在他們的神聖任務中光榮地、壯烈地犧牲了。這些人中間,許多是國民黨人,許多是***產黨人,許多是其他黨派和無黨派的人。我們真誠地追悼這些死者,表示永遠地紀念他們。從郝夢齡、佟麟閣、趙登禹、饒國華、劉家麒諸將領到每壹個戰士,無不給了全中國人民以崇高偉大的模範。中華民族決不是壹群綿羊,而是富於民族自尊心與人類正義心的偉大民族……郝夢齡將軍的熱血足不會白流的,日本強盜之所以被趕出中國誰說不足必然的?”
國軍雖然失利但這已經是壹個得之不易的戰果了,開戰前期中日兩國軍力相差懸殊。
陸軍:國軍正規軍200萬 日軍28萬
海軍:國軍6895噸日軍1153000噸
空軍:國軍314架 日軍2700架
在當時日軍壹個大隊火力相當於我軍壹個旅甚至是壹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