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事跡簡短
勞動事跡簡短50字
勞動事跡簡短50字,在我們平時的學習或者工作中,應該都有過寫事跡材料的經歷吧。事跡材料可以起到宣揚特定的時代精神和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的作用。 下面勞動事跡簡短50字。
勞動事跡簡短11、孫遠秀:師帶徒傳承紡織“薪火”
她是精益求精的技術能手,更是誨人不倦的技能導師。作為紡織生產壹線的勞動者,孫遠秀立足崗位,將責任、理想、技術、創新壹肩挑起。
以生產紡織品用紗為主業的長源紡織是福建省紡織龍頭企業之壹,來自生產壹線的孫遠秀,是這條紡織生產線上的工作標兵與技能大師。
在紡織行業,孫遠秀已經工作超過20年,作為總教練,孫遠秀習慣了起早貪黑的工作節奏,豐富的經驗讓她把繁忙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
2、全國勞模周明娟“名師帶徒”傳授“美麗秘籍”
黨的十九大代表、全國勞模、省財貿工會兼職副主席、杭州解百商貿集團有限公司營運部助理周明娟,指著嵌在“周明娟全國勞模創新工作室”外墻上的五只手模型,對兩位徒弟說,它們分別代表了工匠精神、榜樣力量、勞動光榮、不忘初心、砥礪傳承。
3、福建省勞模陳加友:以匠人匠心踐行茶人初心
陳加友,1969年出生於安溪縣龍涓鄉,福建佳友茶葉機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車間主任,正高級講師、維修電工高級技師、評茶師高級技師,全國技術能手,全國機械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
30年來,陳加友從事茶葉機械教學、創新、研發和生產,培育了壹大批茶機創新能手,並先後獲國際發明金獎1項、全國發明金獎1項,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省專利三等獎1項。
發明國家專利37項,參與制定茶葉國家標準2項、省地方標準2項,主持國家和省、市科研項目13項,出版《茶葉機械》專著1部,發表論文36篇。2018年,他獲評福建省勞動模範。
4、江燊:“孩子們的.笑臉,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江燊,福州市倉山區第壹中心幼兒園園長,2009年獲評“福州市勞動模範”。
校園無小事,事事為育人。江燊將青春與愛心都奉獻給了幼教事業,如同葉子將年華都奉獻給了花朵,用心用情陪伴每位孩子成長。
從事幼教工作28年,江燊在幼教領域卓有建樹,作為幼兒園園長,園裏的大事小情她都壹壹操持、盡心盡責。
5、郭明義:傳承雷鋒精神 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鞍鋼集團礦業公司齊大山鐵礦生產技術室采場公路管理業務主管郭明義,把雷鋒作為人生榜樣,將走雷鋒路作為人生選擇,甘當路石,默默奉獻,時時處處發揮***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矢誌不渝傳承雷鋒精神,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稱號,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當代雷鋒”稱號。
勞動事跡簡短2中國名人勞動模範事跡1
1960年春,我國石油戰線傳來喜訊———發現大慶油田,壹場規模空前的石油大會戰隨即在大慶展開。王進喜從西北的玉門油田率領1205鉆井隊趕來,加入了這場石油大會戰。
壹到大慶,呈現在王進喜面前的是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沒有公路,車輛不足,吃和住都成問題。但王進喜和他的同事下定決心:有天大的困難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
在困難面前,王進喜帶領全隊靠人拉肩扛,把鉆井設備運到工地,以“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頑強意誌和沖天幹勁,苦幹5天5夜,打出了大慶第壹口噴油井。在隨後的10個月裏,王進喜率領1205鉆井隊和1202鉆井隊,在極端困苦的情況下,克服重重困難,雙雙達到了年進尺10萬米的奇跡。
在那些日子裏,王進喜身患重病也顧不得到醫院去看;鉆井砸傷了腳,他拄著雙拐指揮;油井發生井噴,他奮不顧身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重晶石粉,被人們譽為“鐵人”。
在大慶油田工作的10年中,王進喜為我國石油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曾獲“全國勞動模範”等光榮稱號。王進喜身上體現出來的“鐵人精神”,激勵了壹代代的石油工人。
中國名人勞動模範事跡2
張輿景,男,19xx年9月出生,中***黨員,研究生學歷,中學高級教師,19xx年7月參加工作,朔州市第壹中學數學教師兼班主任。
從教三十多年來,他大膽創新,潛心教改,積極推行“平等參與、分組優化、人人展示、合作探究、體驗成功、快樂創新、激活思維、放飛潛能、主體自發、主導駕馭”的新課堂模式,所代班級升學率高,學生中清華、北大、博士後屢見不鮮。
他愛生如子,三十五年捐助山區貧困孩子三十多人,20xx年為本班壹名腦出血學生捐助兩千元,並與學校壹道發起募捐六萬多元。
他帶隊指導兩名學生參加“華杯賽”大賽分獲壹、二等獎。多篇論文在《中學數學教學參考》、《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文獻》等國家級核心刊物發表,其中《課堂教學方法與設計之管見》被評為優秀論文壹等獎。
張輿景同誌先後獲得朔州市優秀班主任、教學能手、優秀教師、模範教師,山西省教學能手、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勞動事跡簡短3孟泰是新中國第壹代全國勞動模範。
1898年他生於河北豐潤縣壹個貧農家庭。18歲那年,家鄉大旱,他只身闖關東,到撫順栗子溝當工人,後來到鞍山,進了日本人開的制鋼所。
1948年2月,黨派孟泰參加通化鐵廠高爐的修復工作,他帶領著夥伴,只用35天就修復了原定80天修復的兩座高爐。
1948年底,孟泰回到鞍鋼。為了支援全國解放戰爭,中央要求鞍鋼迅速恢復生產。當時配件奇缺,孟泰領著工人刨開厚厚的冰雪,把埋在地下和廢鐵堆裏的各類器材壹件件收集起來。幾個月後,大大小小收集了上千種、上萬件。
這就是後來聞名全國的“孟泰倉庫”。到1949年6月7日,鞍鋼煉出第壹爐鐵水,煉鐵廠修復的3座高爐用的材料,沒花國家壹分錢。孟泰成為鞍鋼人的旗幟,他的名字傳遍全國。
1950年8月的壹天,4號高爐發生爆炸;孟泰置生死於度外,摸索到爐臺上,關上冷卻水開關,避免了壹起爐毀人亡的重大事故。又有壹次,3號爐爐皮被燒穿,孟泰冒著烈火用幾條浸水的麻袋堵住裂口,化險為夷。孟泰被大家稱為“老英雄”。
孟泰也是刻苦鉆研科學技術的模範。他對高爐上密如蛛網的1000多根冷卻水管了如指掌,總結出壹套高爐循環水系統維護操作法,被稱為“孟泰操作法”。他親手建立了“孟泰儲焦槽”,每年可以節約上千噸焦炭。他為配礦槽研制了防暑降溫設施,改善了作業環境,同行管他叫“高爐神仙”。
五六十年代,他先後當選為第壹、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華全國總工會第七、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執行委員。
1957年,他擔任煉鐵廠副廠長;1961年,擔任鞍鋼工會副主席。1966年“_開始後,鞍鋼陷於混亂,他在被誣陷、被__的逆境中堅持工作,並抱病去北京,向中央反映情況。
1967年6月,中央著手解決鞍鋼問題,周總理特邀孟泰赴京。同年9月30日,孟泰在北京逝世,終年69歲。
十壹屆三中全會後,孟泰恢復了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