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扶不扶" 為何不值爭議?

"扶不扶" 為何不值爭議?

“扶不扶”是個不值爭議的道德底線問題,這個觀點我很是贊同。自去年的達州小孩扶摔倒太婆被指為肇事者和北京大媽被老外電動車撞真相事件,再到春晚小品《扶不扶》。似乎“扶不扶”成了輿論熱詞,甚是造成了“扶不起”的悲劇……

在今年2月17日上午10點29分,35歲外企女經理梁婭倒在深圳地站出口臺階,保持同壹姿態50分鐘後,急救人員到達現場發現梁婭死亡。監控錄像顯示,梁婭倒下後有發出求救動作。然而,沒有人扶,也沒有給她蓋件衣服,梁婭躺在冰冷地上直到死去。

對於這起非正常死亡事件,讓諸多民眾再也不想談起 “扶不扶”這個沈重話題,哪怕遇到都想換個輕松話題,都想嘗試著不要過渡的糾纏著。對於此事件,不乏有媒體人譴責相關部門應對應急災難的滯後,發問誰應對死在地鐵口的公民負責?

的確,年輕的生命就這樣“嗚呼”了,非正常死亡令人感到痛惜。原因是我們不乏被這樣“扶不扶”的思維牽絆著、猶豫著、糾結著。怕這怕那,寧願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所以只能眼看呼喊而死。這才是人性的悲哀,社會的悲哀, “扶不扶”誕下的惡果只能我們自吃。此時,妳會發覺過度的糾結“扶不扶”不僅帶了心靈的創傷,還會帶來人性的災難,妳還會陷入“扶不扶”的泥潭中?妳還覺得有必要去爭議“扶不扶”?

宋丹丹說,“扶還是不扶,這個爭論本身就沒有意義。”仔細壹想,這話跑含深意,需要站在特定的社會角度才能領略其中的道理,我認為,如果壹個社會不斷地掉進這樣的道德泛論,本身就是輿情控管缺失,將會造成醜陋的問題漣漪和不應重復的災難沈珂。畢竟,“扶不扶”的確是個不值爭議的道德底線問題。過度糾纏於“扶不扶”的討論,只會對道德很可能形成反面導向和“光環效應”。死在地鐵口的梁婭就是很好的例證。

有人曾發問發老年人到底是怎麽了?是不是因為老年人多了社會道德就淪陷,老的都是壞的呢?其實不然,老人多了未必就壞,我們都會變老,這時自然規律。宋丹丹說,“輿論應聚焦在如何解決老年人的問題,而不是討論老年人是不是壞。”我覺得這話說得實在,宋丹丹的母親雖是個例,但目前社會面臨的老年化問題已是不爭的事實,老年問題凸顯,倒是證明了老年問題宜疏不宜堵。

我們應當更多地在老年人問題上尋找其漏洞與缺口,只有逐步完善和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醫,方能把漏洞與缺口填平。至於老有所為,更多地需要靠每壹項改革和每壹個人的細節行動來支撐。

因此,不論對於個體還是輿情社會來說,“扶不扶”是個不值爭議的道德底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