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墾利蓋衛軍是這麽死的

墾利蓋衛軍是這麽死的

經濟領路人 文明倡導者——記縣人大代表蓋衛軍

2015年01月16日 11:09 點擊:601 文章來源:墾利報

他,始終保持爬坡過坎的壓力感,進位爭先的使命感,幹事創業的責任感,以擔當的精神,率先帶領幹部群眾開展村集體經濟建設和鄉村文明建設,扭轉了郝家鎮大務村的落後局面。他,就是縣人大代表、郝家鎮大務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蓋衛軍。

曾經,大務村村民各自為主、壹盤散沙,經濟收入不高。蓋衛軍上任伊始,認真聽取群眾意見,分析集體的資源優勢和環境的機遇挑戰,鼓勵村民解放思想,積極參與土地流轉,靠集體的力量實現致富。蓋衛軍帶領村民相繼成立了大務村資產管理運營中心和西郊人力資源管理公司,實現了對集體資產的有效管理,解決了村裏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發展了村經濟。

大務村的經濟發展了,蓋衛軍又加大力度搞鄉村文明建設。幾年來,投資1000萬元,進行全村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大力開展惠民、文化工程,全面改善村容村貌;開展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活動,傳播正能量;為村民繳納養老保險、老年人補助等,提高村民幸福度。現在,村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提高,大務村已是墾利縣乃至東營市的明星村,也是墾利縣唯壹壹個市級文明衛生村。

蓋衛軍紮實為民的精神得到了廣大村民們的充分認可,但他卻深感作為壹名人大代表,自己做的還不夠,與領導的期望和群眾的需要還有距離。但他堅信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壹定可以把大務村建設得更加美好。

(記者 李長珍 通訊員 劉晟岐)

和美幸福大務村

區縣新聞來源: 東營網2014-01-10 20:57評論

東營網訊 墾利縣郝家鎮大務村地處東營市西城區城鄉結合部、東營西郊現代服務區核心區,現有人口1446人、530戶。這個村區位優勢明顯,交通運輸便利,是壹個典型的城郊村、區中村。近年來,該村緊緊抓住區位優勢,積極參與東營西郊現代服務業建設,借勢而起,開辦企業公司、改造村民居住環境、加快土地流轉、加大項目建設,迅速走出了壹條打造服務業窪地、帶動群眾***同致富的特色新農村建設道路。

說起三年以前的大務村,誰說起來都直搖頭,為啥?“樣樣拿不上臺面,哪壹項在鎮上考核都是倒著數。”壹點不誇張,大務村因為地處服務業和工業的核心區域,村民多年來都有在外打工的傳統,留在村裏大都是老人婦女和孩子,村兩委班子散、村民思想保守、村集體負債多,是這個村長期以來的“三大難”。

守著個金山不會挖,為啥不能學學先進富裕村的致富經?新壹任大務村領導班子開始認識到大務村的區位優勢帶來的不僅僅是打工就業的機遇,而是實現村集體經濟騰飛轉型、村民***同富裕的大好機遇。

說幹就幹。大務村新班子不等不靠,先從解放群眾思想入手,帶領群眾到廣饒、臨沂、江蘇等地參觀學習,定時召開黨員和群眾代表會議,視野寬了,思想活了,民主多了,大務村幹部群眾的信心也就足了。2012年,這個村采用村委會領辦、村集體入股的形式,多渠道籌集資金600萬,註冊成立了東營市潤景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公司當年就創收500多萬元,實現了村民家門口打工的願望,更讓大務村集體經濟迅速脫貧。

地處東營西郊現代服務業的核心區,就要做好“服務”的文章。“方便群眾、服務園區、壯大經濟、村民增收”,按照這樣的思路,大務村加快興建服務設施建設。在大務村村東,壹個占地3.3萬平米的大停車場裏,密密麻麻停滿了近千輛新車和大型機械,場面甚為壯觀。郝家鎮最有名的就是汽車銷售產業,但壹直以來,車輛的存放壹直是個老大難問題,大務村的這個大型停車場的興建既解決了駐地企業和外來車輛的存放難題,又免費向本村村民開放,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生活環境,更為村集體帶來了可觀的收入。近年來,大務村先後結合本村實際和優勢,興建了沿街商鋪、集貿市場,為村民增收致富搭建了平臺和載體。

當地服務業企業多,大務村也就成了大量務工人員集散的中心。眼睛不能只盯著硬件開發建設,還要在軟件服務上上水平。大務村針對土地流轉後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轉型就業需求和返鄉農民工、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的需求,以及企業高素質、高技能人才需求,成立了西郊勞務市場。這個市場裏,寬敞的交易大廳、齊備的教學設施、整潔的餐飲住宿環境壹應俱全,這裏兼具民工勞務市場、人才交流市場、就業培訓中心等眾多功能,駐地企業和務工人員在這裏可以實現信息的雙向有效溝通。目前這裏已經成為了東營西郊勞務流通的重要中轉站,成為了企業與農村、城市與農村重要的橋梁和紐帶。

村集體收入高了,村民的腰包鼓了,相應的,群眾對生活環境和質量的要求也就高了。該村抓住小城鎮建設的機遇,按照“政府指導、集體運作、兩區統建、遷建同步”的工作思路,大膽嘗試,強力推進大務村居改造,壹個環境優美、設施完善、宜居宜業城郊集中居住區正在拔地而起,500多戶村民對於明年入駐和美新家園充翹首以待。為孩子們置辦最好的校車,為孤殘村民送米送面,給村民請老師授課,這兩年來,大務村的村居建設、文化生活、兒童入學、老人養老、婦女活動等樣樣抓得緊、拿得起,各項考核指標實現了全面開花,村民生活水平也跨出了壹大步。

農業是農村發展的根,大務村的農村發展不但沒有丟,還要更上壹層樓。大務村原先土地撂荒現象較重,為提高本村土地的集約化、規模化、科學化利用水平,該村確定了高效農業與城郊旅遊業融合發展的思路,先後流轉土地2000多畝,建設集有機蔬菜種植、野生動物養殖、生態度假會所等功能於壹體的農業觀光示範園項目,目前,該項目已經破土動工建設,建成後,僅此壹項就可為村集體帶來每年近千萬元的收益。

人才交流市場、美食城、潤景教育大廈、舜景農業觀光園、潤景國際大廈……大務村的發展規劃正在壹項項從紙上落到地上,從想法變成現實。“2014年,村民人均純收入翻壹番達到30000元,到2015年,村民生活得全面實現小康水平。”大務村黨支部書記蓋衛軍對村莊的發展信心滿滿。(記者 陶士健)

郝家鎮村集體經濟百花爭艷時間:2014-11-20 03:57:54 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李廣寅 蓋智廣 王敬偉 責任編輯:鄭澤川

□李廣寅 蓋智廣 王敬偉 報道

本報墾利訊 “俺村成立了潤景集團公司,下設5個分公司,今年預計可以增加村集體收入300萬元以上。”墾利縣郝家鎮大務村黨支部書記蓋衛軍介紹,大務村堅持“村委會引領、公司化運營”運作模式,村集體經濟兩年間實現了跨越發展。 

大務村地處東營市西城區城鄉結合部、東營西郊現代服務區核心區,村民多在外務工,是壹個典型的城郊村、區中村。2011年底,大務村新壹屆村班子上任後,召開黨員和群眾代表會議***商發展致富路子,村民的思想得到了充分解放,並確定了“近學西水、遠學華西”的奮鬥目標。該村於2012年融資600萬元註冊成立了東營潤景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公司成為大務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跳板”,當年公司便創收500余萬元,村集體經濟變虧為盈,村民也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增收。同時,村裏還投資開發了8600平方米沿街商鋪,新建了潤景停車場、集貿市場和西郊勞務市場,方便了村民就業、停車、致富,也進壹步拓寬了集體增收渠道。

和大務村壹樣,郝家鎮的多個村莊均處於東營西郊現代服務區的中心腹地,在大力發展服務區經濟的背景下,如何使腹地內的村莊有更好的“出路”則成了政府的壹項重要“課題”。面對發展帶來的新問題,郝家鎮堅持“壹村壹策、分類發展”的原則,借助多方扶持合力,積極探索發展村集體經濟路子,采取“公司運營”、“合作經營”、“村企合作”等模式,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為了幫助每個村都找到最適合的發展路子,郝家鎮成立了村集體經濟現狀調研組,通過村委座談、調查問卷、實地調研等方式,集中對全鎮28個村集體經濟發展現狀進行了摸底調查。針對調查結果,制定出臺了班子成員、鎮域企業聯系村制度,安排每名班子成員聯系2個村,並為每個村安排了壹家幫扶企業,為壯大村集體經濟提供了援助。

在政府及企業的大力幫扶下,服務區“腹地”村莊的集體經濟呈現出“百花爭艷”的態勢。後繆、後嶽村、孟家村積極借助墾利縣林業局、水利局等幫扶單位,設立苗圃、葡萄等種植基地,並成立了專業合作社,以特色種植發展村集體經濟;十五圖、候家、大趙、遲沙等村已與魯百集團、勝凱化工、華眾汽車、大恒水族等鎮域企業達成協議,正在建設家庭農場或產業基地;耿家、宮家等村盤活集體閑置土地,通過土地發包發展村集體經濟。

有了強有力的村集體經濟做後盾,大務村先後實施了基礎設施改善提升工程、鄉村文明行動、貧困弱勢群體幫扶工程,還積極推進村居改造。目前,大務村投資3.3億元的和美家園集中居住區工程在建住宅樓已達40棟,水、電、暖齊全的住宅樓讓村民再壹次享受到了集體經濟發展的成果。

郝家鎮:多項舉措實現村集體收入增長

2013-06-27 | 作者: 孟小朵 蓋智廣 | 來源: 農民日報 | 大 中 小打印關閉

“今年預計村集體收入可達到700萬元,到201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翻壹番達到3萬元。”這組數據讓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郝家鎮大務村的全體村民充滿信心。不僅僅是大務村,在郝家鎮,還有許多村已經或即將實現集體經營性收入突飛猛進式增長。  今年以來,該鎮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緊扣強基興村富民主題,統籌鎮村全面建設,強力推進特色農業、工業、西郊現代服務業等各項工程,形成了壹二三產業齊頭發展的強勁勢頭。  理清思路,因村制宜  “俺們村成功流轉土地150畝,在縣林業局的幫扶下種植了速生白蠟、原蠟等樹木18萬株。等樹木成材後,村集體經濟純收入預計可增加10余萬元,這回真正找到了適合俺們村發展的路子。”該鎮後繆村書記繆漢國說。  村集體經濟發展難,難就難在找準發展路子上。為了幫助每個村都找到最適合的發展路子,該鎮成立了村集體經濟現狀調研組,通過村委座談、調查問卷、實地調研等方式,集中對全鎮28個村集體經濟發展現狀進行了摸底調查。針對調查結果,制定出臺了班子成員、鎮域企業聯系村制度,安排每名班子成員聯系2個村,並為每個村安排了壹家幫扶企業。結合村情,開展“造血”幫扶,為壯大村集體經濟提供了“外援”。  加強指導,快速推進  該鎮按照各村既定工作方案,制定了工作臺賬,對各村發展村集體經濟工作實行臺賬管理,確定責任領導、單位和責任人實行周調度、月通報,加快工作推進。  目前,大務、吳楊等“園區村”已成立公司,以公司運營發展村集體經濟;後繆、後嶽、孟家等村,積極借助縣林業局、水利局等幫扶單位,設立苗圃、葡萄等種植基地,並成立專業合作社,以特色種植發展村集體經濟;十五圖、候家、大趙、遲沙等村已與魯百集團、勝凱化工、華眾汽車、大恒水族等鎮域企業達成協議,正在建設家庭農場或產業基地;耿家、宮家等村已“盤活”集體閑置土地,正通過土地發包發展村集體經濟;郝家、樊家等村現正成立勞務公司,通過服務油區、地方建設發展村集體經濟。  群眾滿意,前景廣闊  “壹年忙到頭,壹畝地也就收入幾百塊錢,現在把土地流轉出去,每畝800元,村民從地裏解放出來,出去打工,每年還能賺5000多元,村民們可滿意咧。”店子村書記張光吉看著與魯百集團簽訂的土地流轉合同高興的合不攏嘴。  “這回集體有了錢,就能給老百姓服好務了。”大務村書記蓋衛軍道出了所有村書記的心聲。隨著“強基興村富民”工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村集體經濟實力得到增強,農村面貌得到改善,農村生活更加和諧。

稿件來源: 農民日報責任編輯: 孫建

關於表彰全市司法行政系統先進集體、先進個人的通報 榜上有名:蓋衛軍

12月27日,省環境保護廳公布“省級生態鄉鎮和生態村”名單,我市8個村入選“省級生態村”。

據了解,“省級生態鄉鎮和生態村”***表彰151個省級生態鄉鎮、265個省級生態村,其中我市墾利縣興隆街道、利津縣鳳凰街道2個街道入選“省級生態鄉鎮”,廣饒縣大王鎮劉集前村、樂安街道西十裏堡村,墾利縣郝家鎮大務村、墾利街道勝合村、勝坨鎮姜家村,利津縣鹽窩鎮新建村、汀羅鎮前和鳳凰街道前宋村等8個村入選“省級生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