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泰山的詳細介紹

泰山的詳細介紹

泰山,古稱東嶽,又名岱山、岱嶽、岱宗、泰嶽,為五嶽之首。位於山東省中部,綿亙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東西長約200公裏,南北寬約50公裏。主峰玉皇頂,在泰安市城區北,東經117°6′,北緯36°16′,海拔1545米。它東望黃海,西襟黃河,前瞻孔孟故裏,背依泉城濟南,以拔地通天之勢雄峙於中國東方,以五嶽獨尊的盛名稱譽古今,可視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華夏歷史文化的縮影。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第壹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是融自然與文化遺產為壹體的世界名山。

泰山的形成,歷經了自太古代至新生代各個地質時代的演變過程。燕山運動奠定了它的基礎,喜馬拉雅山運動造就了它的雄偉。泰山地層,屬華北地臺典型基底和蓋層的雙層結構,地質構造以斷裂為主,受掀斜式斷塊擡升控制。斷裂活動使其隆起,與廣袤的華北大平原形成強烈對比。泰山南部受斷裂影響,上升幅度大,其基層在上升風化過程中,異峰突起,陡峭峻拔,露出大片基底雜巖;北部上升幅度小,嶺低坡緩,谷寬溝淺,保存著典型的古生代蓋層。

泰山地貌分為沖洪積臺地、剝蝕堆積丘陵、構造剝蝕低山和侵蝕構造中低山四大類型,在空間形象上,由低而高,造成層巒疊嶂、淩空高聳的巍峨之勢,形成由多種地形群體組合的地貌景觀。

泰山雜巖有25億年的歷史,是世界最古老的巖石之壹,對研究中國東部元古代地質構造、巖漿活動及板塊構造,具有重要科學價值。泰山西北麓張夏、崮山、炒米店壹帶的灰巖和砂頁巖發育典型,是北方寒武系地層的標準剖面,是古生物許多種屬的命名地或模式標本原產地。20世紀80年代,在山前中溪發現的輝綠玢巖脈圓柱節理,已引起國際地質學界的重視。

泰山南部,在太古界巖層上裂隙泉分布甚廣,從岱頂至山麓,泉溪爭流,山高水長。泉水甘冽,無色透明,含人體所需多種微量元素,系優質礦泉水,古稱“泰山神水”。泰山北部,中上寒武系和奧陶系石炭巖巖層向北傾斜,地下水在地形受切割處出露成泉。從錦繡川向北,泉水汩汩,星羅棋布。北麓丘陵邊緣地帶,巖溶水向北潛流,受地層區輝長巖的堵截,紛紛湧露,使古城濟南成為“家家泉水,戶戶楊柳”的泉城。

泰山地區,屬溫帶季風性氣候,具有明顯的垂直變化:山頂年均氣溫5.3°C,比山麓泰城低7.5°C;年均降雨量1124.6毫米,相當於山下的1.5倍;山下四季分明,山上春秋相連。泰山冬季較長,結冰期達150天,極頂最低氣溫-27.5°C,形成霧凇雨凇奇觀。夏秋之際,雲雨變幻,群峰如黛,林茂泉飛,氣象萬千。

泰山植被茂密,種類繁多,覆蓋率達90%,呈垂直分布。從山麓拾級而上,可依次見到落葉林、闊葉針葉混交林、針葉林、高山灌木草叢,林帶界線分明,植物景觀各異。

泰山地區資源豐富,有煤、鐵、巖鹽、石膏、硫磺、蛇紋石、碧玉等礦藏,泰山板栗、核桃、肥桃、汶香附、鹿角菜、泰山靈芝、白首烏、泰山赤鱗魚等土特產,馳名中外。泰山花崗巖,結構緊密,質地細膩,五彩繽紛,經加工而成的紅、黑、綠、花、海浪石等板材,已成為暢銷國內外的高級建築裝飾材料。

泰山,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遠古時,居住在泰山地區的先民們,創造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逐漸形成泰山文化區。泰山南北的齊魯文化,影響了中國整個封建社會。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歷代帝王登封告祭,進壹步提高了泰山的歷史地位。

隨著封禪祭祀的興起,道、佛、儒在泰山不斷發展、融合。東漢張道陵弟子崔文子曾在泰山活動。魏晉時,佛教傳入泰山,竺僧朗公在岱陰創建朗公寺;北魏僧意在泰山、徂徠山創建谷山玉泉寺和光化寺等。唐、宋時,泰山道、佛教進入鼎盛時期,寺廟聲振齊魯。元、明時,先後有日本僧邵元、高麗僧滿空等航海來中國,曾分別任靈巖寺、普照寺住持。泰山地方神,主要有泰山神、碧霞元君、青帝等。宋之後,由於封禪制的嬗變,泰山神逐漸被碧霞元君取而代之。明、清時,元君廟遍及中國各地。

泰山神?不僅影響中國,還影響到國外。日本平安時代(794~1192年),泰山崇拜傳入日本,長期為日本人民所崇祀。

泰山為歷代文化名人所景仰,或朝山進香,或覽勝考察,或隱居讀書,或辦學講經,留下了眾多的遺址遺跡和豐富多彩的詩文墨寶。孔子《丘陵歌》、曹植《飛龍篇》、李白《登岱六首》、杜甫《望嶽》、蘇轍《靈巖寺》、姚鼐《登泰山記》、劉海粟《泰山漢柏圖》等都是不朽的名篇佳作,大量的泰山著述豐富了中華文化寶庫。

泰山也是歷史上人民反壓迫、反暴政、反侵略的根據地之壹。西漢赤眉軍、東漢公孫舉、隋代王薄、唐代黃巢、金代耿京與辛棄疾、元代紅巾軍、明代大順軍、清代撚軍等,都曾轉戰泰山南北。北伐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泰山地區的革命鬥爭,更是如火如荼,處處留有英雄的足跡和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

泰山的風景名勝以主峰為中心,呈放射形分布,歷經幾千年的保護與建設,已成為中國山嶽風景的代表: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為壹體。泰山拔起於齊魯丘陵之上,主峰突兀,山勢險峻,峰巒層疊,形成“壹覽眾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曠氣勢。泰山多松柏,更顯其莊嚴、巍峨、蔥郁;又多溪泉,故而不乏靈秀與纏綿。縹緲變幻的雲霧則使它憑添了幾分神秘與深奧。它既有秀麗的麓區、靜謐的幽區、開闊的曠區,又有虛幻的妙區、深邃的奧區;還有旭日東升、雲海玉盤、晚霞夕照、黃河金帶等十大自然奇觀及石塢松濤、對松絕奇、桃園精舍、靈巖勝景等十大自然景觀,宛若壹幅天然的山水畫卷。

泰山人文景觀,以古建築和碑刻為主體。泰山古建築,因地制宜,巧妙借用自然地勢加強和美化自然景觀,利用山南坡陡峭之勢,造成登泰山如登天的意境。這裏既有跨道而建的門戶建築,也有登山轉折處的導向性建築;既有臨溪而建的賞景建築,也有半山懸掛的點綴性建築,加上聳立於岱麓和岱頂金碧輝煌的祭祀建築群,再以漫長的登山盤道為連接,組合成壹條極為壯觀的封禪祭祀序列景觀,與峰巒、林木相映生輝,成為中國山嶽人文景觀的建築典範。泰山碑刻歷史久、規模大、數量多,為名山之最。今存碑碣摩刻2500余處,著名的有秦《泰山刻石》、漢《衡方碑》、《張遷碑》、晉《孫夫人碑》、南北朝《經石峪金剛經》、唐《紀泰山銘》、宋《青帝碑》、元《天門銘》、明《洪武碑》、清《摩崖碑》等。既有頌岱詩文,也有記事題景;既有長篇巨制,也有壹字之驚;既有龍飛鳳舞的行草,也有古拙若癡的隸篆,堪稱中國書法藝術的寶庫。

今日之泰山,正以其雄偉壯麗、莊嚴偉岸的豐姿,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卓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展示著文明古國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