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中有沒有“留白”的寫法
寫作中是有“留白”的寫法的。留白法,即寫手刻意地不把素材用盡、堆滿,行文中有意識地留出壹些空白地帶,讓受眾憑借邏輯和想象力參與再創作的壹種寫作方法。
留白法具有如下功能:
第壹、過濾和篩選的功能
任壹作品所要表達的主題涉及的可用素材成千上萬,如果壹壹詳盡地表達出來反而會索然無味。過濾和篩選好比用篩子篩鵝卵石,要把砂子和碎石全部篩掉,僅僅保留夠尺寸的石子。留白法節省筆墨,讓作品所含的意蘊大大地超過可見文字的意蘊,這會使讀者感到韻味無窮。
第二、體現美感的功能
留白法的運用會使作品留下很多空白,這種若有若無、若隱若現的含蓄美肯定極大地高於壹覽無余的美。好比夏日裏的美女,穿上適度的服裝所體現的美,絕對高於將赤裸的胴體展現給他人所帶來的美。高明的作者善於勾起讀者的“念想”,留白法即是吊動受眾胃口、勾起讀者念想的最好方法,它通過故意遮掩、省略壹部分素材的表達方式,來制造作者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形成作品的美感。
第三、增強魅力的功能
留白法給受眾留足發揮想象力的空間,增強作品的魅力和吸引力。如果作品過於翔實豐滿,壹點也不留白,會讓人感到“王婆婆的裹腳又臭又長”。枝枝蔓蔓且毫無空隙,徒然讓人產生審美疲勞,讀者自然敗了閱讀的興致。
留白法的具體運用實質上是對文稿的再次加工、整理的過程。臂如壹顆大樹,如果樹枝、樹葉過多過密,樹幹會不堪負荷,經風壹吹會倒,且樹的身姿也頭大腳細般缺乏美感。我在寫稿時常常壹氣呵成,然後運用留白法對文稿細細裁剪。有點類似於園丁對苗木的修剪,這裏砍掉壹個枝、那裏打掉幾簇葉什麽的。
留白法的運用規則很多,據本人的體會主要有如下幾個規則
第壹、關聯性規則。即按照素材與主題的關聯程度對素材本身進行取舍。關聯度高的予以保留,關聯度低的予以摒棄。好比壹處農舍,有東廂房、西廂房,大廳,竈房,廁所什麽的,這些都是壹處住房的必要組成部分,因此關聯度甚高。但連著住房通過院子直達大門的長廊,大門外的石頭獅子,院子兩邊靠墻壘的雞窩、豬圈、柴草棚什麽的,與住所的關聯度就比較低了。文稿的處理同理。
第二、建構性規則。即按照表現主題的需要,著眼於文稿的整體結構而再次對關聯度高的素材進行壹番取舍。文稿的整體結構有風格和美感兩方面的考量。比如上述住房例,東廂房、西廂房,大廳可予保留,竈房,廁所等就可以舍棄了。再如壹位白領帥哥,上班期間戴的帽兒、穿的鞋兒壹定要和西裝革履相配襯,總不至於頭戴旅行帽腳穿拖鞋吧?從美感的要求和風格的壹致性角度考慮文章的整體架構,就須把不相符的素材統統排除。文稿的處理同理,悲傷性情景的描述中不能摻雜喜慶性元素,平靜心境的表達中不能引入致人心煩意亂的因子。
第三、適當性規則。即對符合建構性規則要求的高關聯度素材再次進行取舍。又以上述住房為例,妳東廂房有三間、西廂房也有三間,妳沒有必要把六間房子逐壹細細描述吧?敘述壹下大廳的陳設,實寫壹下某間東廂房,虛寫壹下某間西廂房,這就夠了。適當性規則要求避免重復性論述,壹篇文章內的自我重復似應是寫手的大忌。適當性說白了就是作品的度,素材使用太多讓人感到過於豐膄,太少則讓人感到骨瘦如柴。宜追求“增之壹分則胖、削之壹分則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