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深陷學術造假風波的世界傑出女科學家,鮑哲南是如何爬回頂峰的?
風波過後,她用眾多國際科學獎項來證明自己的科學研究水平,並成為美國工程院院士。對於致力於研究的研究人員來說,他們遭受的最大侮辱可能是學術欺詐。直接否定當前的科研價值也可能影響今後的科研事業。“世界傑出女科學家”鮑哲南卷入了21世紀最大的學術欺詐。此案震驚了當時的科學界,並與諾貝爾獎的成就直接相關。
1970年,鮑哲南出生在南京的壹個書香世家。爸爸鮑希茂和媽媽陳慧蘭分別是南京大學的物理和化學教授。鮑哲南對多學科研究的深刻理解與她體內流動的物理和化學血液密不可分。科學氛圍濃厚的家庭環境使她比大多數人更早地打開了奇妙科學世界的大門。後來,鮑哲南進入南京大學高考,成為父母的校友。她對高分子化學的真正興趣是在南京大學薛琦教授實驗室的大三時,當時鮑哲南壹家移民到美國,她也進入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學習。她大學畢業前,芝加哥大學向她伸出了橄欖枝。
鮑哲南原本想在完成博士學位後申請貝爾實驗室的博士後學位,但他被直接免除博士後程序兩年,並被聘為研究員。急診室實驗室現在是諾基亞的子公司高度專業化、資金雄厚的貝爾實驗室為鮑哲南創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圍。人造電子皮膚是她最感興趣的研究方向之壹。20多年來,柔性材料的研發和應用已成為她研究生涯中最重要的部分。這些研發成果也為她研究生涯中主要開發的人工皮膚技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1年對鮑哲南來說是豐收年。她成為貝爾實驗室的傑出研究員,貝爾實驗室是貝爾實驗室最高水平的科技員工。他還獲得了美國化學學會團隊創新獎、研發100獎等美國著名獎項。而這壹年,她也遭遇了輿論風暴。有證據表明,舍恩在Nature、Science等國際學術報紙上發表的論文有造假的痕跡。貝爾實驗室立即成立了壹個審查委員會對他進行調查。最終證實舍恩的學術造假屬實。除了舍恩,關於世界上最小的納米晶體管的兩篇論文的主要作者還包括鮑哲南。外界對鮑哲南的猜測和謠言對她影響很大,認為她也涉嫌學術欺詐。
2004年,她接受了斯坦福大學的邀請,在化學工程系任教。科研水平逐步提高,鮑哲南也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國際學術獎項。當被問及科學研究的最終目標是否是諾貝爾獎時,她坦率地承認科學研究是壹種興趣,她願意做她感興趣的事,而不在乎榮譽。進入斯坦福大學後,她不再局限於有機電子學,而是開始對能量電池感興趣。2010年,鮑哲南作為創始人之壹創辦了C3NANO公司,並將研究成果推向市場。2016年,她被選為美國工程學院院士,並進入美國工程領域最高學術團體。2017年,她獲得了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例如,如今48歲的鮑振安教授擁有400多篇論文和60多項美國專利,並在科學界獲得了無數的頭銜和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