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發電項目大家了解嗎?有發展前景嗎?(光伏發電的發展前景)
但是,離網新型光伏是很有前景的。
我認為光伏發電的前景不大,主要有壹下幾個因素:
1,光伏發電占用大量的空間,例如土地資源,先要有較大的發電量是拿空間換來的,很多農村的人覺得在自家屋頂安置光伏發電可以獲取收益,但是這個收益需要很多年以後才能見效,至於以後的國家政策和電價,誰也說不好。
2,目前來說,國家在減少火電的產能,增加核電和水電的產能,尤其是核電,國家對原子能的重視,會加速核電的發展,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用電量也在穩步增加,光伏滿足不了這個需求。
3,從長遠看,光伏也是壹種環境汙染,陽光照射大地,讓土地升溫,提供了能量,如果這種能量轉化為電能,在達到壹定程度的時候,肯定會破壞生態。溫度的差異會造成生態的變化。
我國光伏行業於2005年左右受歐洲市場需求拉動起步,十幾年來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跨越式大發展,建立了完整的市場環境和配套環境,已經成為我國為數不多、可以同步參與國際競爭並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本文主要梳理了中國光伏發電行業競爭格局等內容。
光伏發電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光伏發電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有保利協鑫,中環股份、隆基股份、通威股份等。
本文核心數據:光伏發電行業市場集中度、競爭格局、五力模型
1、中國光伏發電行業競爭梯隊
光伏發電是我國能源供應體系的重要分支,也是新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2020年光伏發電行業業務收入,可分為3個競爭梯隊。其中,營業收入大於200億元的企業有隆基股份、通威股份;營業收入在100-200億元之間的企業有:中環股份、東方日升、陽光電源、正泰電器;其余企業2020年光伏發電行業業務收入在100億元以下。
2、中國光伏發電行業市場份額和排名
從2020年光伏發電行業的上遊多晶矽產量份額來看,永祥股份以21.45%的占比獲得行業第壹,其次是保利協鑫,占比為20.26%,排名第三的是新特能源,占比為17.16%。
在光伏組件的角度,根據PV
InfoLink供需數據庫統計,隆基以超過20GW的黑馬之姿站上組件出貨量第壹的寶座。連霸出貨冠軍多年的晶科退居第二,第三名則是壹路穩健布局持續成長的晶澳。排名第四和第五的是天合和阿特斯。盡管出貨排名出現變動,但2020全年出貨TOP
5成員基本上與2020上半年相同。
3、中國光伏發電行業市場集中度
光伏發電行業上遊多晶矽產業鏈已形成寡頭局勢,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多晶矽行業CR5從2018年的60.3%提高至2020年的87.5%,集中度進壹步提升。
4、中國光伏發電行業企業布局及競爭力評價
光伏發電行業的上市公司中,隆基股份、保利協鑫、中利集團等企業在光伏發電行業業務布局均較為多樣化,涉及到矽片、組件、電站運營等環節。部分上市公司專註於產業鏈某壹環節,如清源股份專註於光伏支架。從光伏業務占比看,隆基股份、億晶光電等企業專註於光伏行業,其余部分企業為多元化經營。從競爭力看,隆基股份、通威股份等均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註:保利協鑫暫未公布2020年年報,2020年光伏業務占比僅為預測數據,僅供參考。
5、中國光伏發電行業競爭狀態總結
從五力競爭模型角度分析,目前,我國光伏發電行業屬於新能源行業,光伏發電成本相對於風電、水電和火電等其他方式成本仍較高,因此所面臨的行業替代品威脅較大;國內光伏發電行業競爭者數量多,國際龍頭企業紛紛布局中國市場,行業整體競爭程度激烈;上遊部分光伏關鍵零配件仍然需要進口來解決,但是總體上,技術進步速度較快,光伏發電關鍵零部件廠商有壹定的議價能力,但趨於減弱,而下遊消費市場主要是電力局和分布式光伏用戶,光伏企業的議價能力較弱;同時,因行業存在資金、技術門檻較高,潛在進入者威脅較小。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光伏發電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妳好,這個問題不能壹概而論。只能說總體而言前景是看好的。但是前景好不壹定就意味著投資就能賺錢,具體的還要看當地的政策、資金成本、光照程度、以及使用的太陽能發電系統等等因素來決定最終的投資收益。早期投資的靠著並網收益以及國家政策補貼確實能夠獲得不錯的收益,但是隨著安裝的數量越來越多,國家的補貼力度也在逐漸的減小。投資的風險也有壹定比例的擡升。所以,投資前壹定要先了解好投資所在地的政策等信息。前景肯定是看好的。
從國家政策來看是壹個發展方向
發現前景不大,由國家補助越來越少可以看出,因為這個占地面積大,發電量少。占用耕地國家不允許,占用農屋房頂發電量不足,面積少。占用荒地,荒地現在都植樹造林呢。所以現在的土地面積寶貴。
國家對新能源經濟不斷的經濟投入和大力政策支持,新能源是未來的壹個發展方向,而光伏發電也是新能源發展中的壹項重要舉措,光伏發電前期投入成本比較大,量力而行,並入國家電網,賺取差價,扣除前期的成本和後期運營成本就是利潤,建議可以找政府合作,謝謝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2022年廣東省光伏發電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前景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
第壹節
我國光伏發電產業鏈結構及價值鏈分析
壹、光伏發電產業鏈結構分析
由於目前太陽能光伏電池80%以上是以單晶矽或多晶矽為原材料生產的,這裏就以晶體矽太陽能光伏電池生產為主,產業鏈各環節如下:晶體矽原材料生產-晶體矽片制備-太陽能光伏電池制造-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太陽能光伏產品生產-太陽能光伏電池系統應用。
圖表: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鏈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數據庫
1、太陽能光伏產品
太陽能光伏產品是以太陽光為能源,通過太陽能電池組件接受太陽輻射,將光能轉換成電能,並在控制器的管理下不斷向蓄電池充電,控制器根據設定的程序將蓄電池中的電能釋放出來向用電設備供電。
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最基本元件是太陽能電池,有單晶矽、多晶矽、非晶矽和薄膜電池等。其中,單晶和多晶電池用量最大。
2、應用:光伏發電系統
光伏發電系統通常可分為獨立光伏發電系統、光伏並網發電系統以及互補型光伏發電系統。光伏陣列、電能變換器和控制系統是必不可少的,在很多電能變換和控制策略方面,三者都有類似和通用的部分。
二、光伏發電產業價值鏈分析
晶體矽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價值鏈由兩條工藝路線構成,其中單晶太陽能電池加工環節包括高純矽的生產、拉單晶、單晶矽切片、電池片生產、組件封裝、系統應用;多晶矽太陽能電池加工包括高純矽的生產、多晶矽鑄錠、多晶矽破錠、切片、電池片生產、組件封裝、系統應用。
對於高純矽的生產來說,存在壹條產業價值鏈,即矽礦石
—
金屬矽
—
高純多晶矽。首先將
SiO2含量較高的矽礦石提煉成Si含量在99%以上的金屬矽,再經由改良西門子法等壹些晶體矽提純工藝提煉出9-11N的高純矽。
第二節
多晶矽供需及盈利水平分析
壹、多晶矽產能規模分析
圖表:2014-2016年我國多晶矽產能規模分析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數據庫
二、多晶矽產量規模分析
圖表:2014-2016年我國多晶矽產量規模分析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數據庫
三、多晶矽市場需求分析
從多晶矽的價格走勢分析其市場需求。
2014年我國多晶矽價格總體比較平穩;2015年多晶矽價格全年呈“壹路下跌”的走勢;2016年上半年,受“630”下遊搶裝影響,多晶矽價格開始穩步上揚,隨著630搶裝結束,下遊需求減弱導致多晶矽價格自7月份開始下滑並持續至9月末;價格下跌使得多晶矽廠家開始主動檢修減產,同時下遊廠家利用低價時機開始囤貨,促使需求再次增加,11月開始多晶矽價格重新步入上漲趨勢。
圖表:2014-2016年我國光伏級多晶矽價格情況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數據庫
從近期看,光伏發電可以作為常規能源的補充,解決特殊應用領域和邊遠無電地區民用生活用電需求,從環境保護及能源戰略上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從遠期看,光伏發電終將以分散式電源進入電力市場,並部分取代常規能源。
2020-12-22
光伏行業是指光伏發電相關的設備制造行業,屬於新能源產業,國內超過3/4的領土光照資源符合太陽能資源利用,應用潛力較大。
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2020年光伏行業深度市場調研及投資策略分析研究報告》指出,與傳統火電相比較,光伏發電對環境幾乎汙染;與水電、風電和核電相比,光伏發電無排放、噪聲低,且技術已經成熟;近年來國內光伏行業發展很快,且規模較大,對國家的補貼資金造成壹定壓力,因此國家對光伏行業的支持政策逐步減弱,行業的競爭優勢需要轉型,降低對國家支持政策的依賴。
光伏發電可以充分利用太陽能,是未來環保、穩定、可靠的能源。由於光伏行業在初期投資規模相對較高,後期運營成本低,因此國內外主要國家和地區在早期均對光伏行業的市場開拓領域制定了設備安裝補貼、上網價格補貼等政策,對光伏行業早期的市場開發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中國光伏行業在國內外終端補貼政策的支持下快速發展,行業正在逐步成熟,占世界比重超過65%,規模較大。國內2017年光伏行業下遊裝機容量達到53GW,國內各級政府在短期內可以補貼,但從長期來看,如果持續保持這麽大的規模財政資金難以承擔。
從光伏發電成本測算來看,部分地區光伏發電成本已經低於火電,為補貼政策降低提供了技術依據。另外從行業發展角度來看,光伏行業已經過了發展初期階段,持續的高額補貼政策反而會助長企業惰性,忽視成本控制、新技術研發、生產工藝改進等方面能力的提升,因此國內補貼政策逐步降低補貼標準。
2018年,國內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國內需要合理把握光伏發電項目推進節奏,優化新建的建設規模;加快光伏發電補貼退坡,降低光伏發電行業補貼標準;進壹步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2020年1月,國家能源局發布《國家能源局關於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計劃競價補貼10億元、光伏競價規模在27.8GW,相對於之前補貼規模有下降。
新思界研究分析師認為,光伏行業國家支持政策減弱從行業發展周期、技術水平和財政等方面來看是大勢所趨,雖然短期內造成行業內部分企業裁員、收入下降,但更多的企業開始加強新技術研發、向儲能電池領域拓展、控制經營成本等措施,行業競爭優勢將向技術、成本控制、服務等方面轉型,行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進壹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