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著名戰爭
在中國歷史上,由於不斷的發生政權更替,戰亂頻繁,因此著名的大戰役數不勝數。
1、巨鹿之戰(項羽對戰章邯、王離)
巨鹿之戰發生於公元前207年12月,是秦朝末年農民起義軍對秦軍主力的壹次決定性的戰役。
交戰的原因就不做贅述了。秦軍主將章邯、副將王離,擁兵40萬人。項羽殺了主將宋義後,直接指揮的軍隊有5萬人,另外各諸侯國還有十余萬援軍在巨鹿周圍,但是不敢與秦軍交戰。項羽渡過黃河以後,破釜沈舟,親率9000江東子弟兵與秦軍前鋒王離的10萬人交戰,9戰9捷,以人類戰爭史上最令人難以置信的勇氣擊敗了數十倍的敵人,贏得了滅秦戰爭的最關鍵的壹場勝利。
2、昆陽之戰(劉秀對戰王邑、王尋)
昆陽之戰發生於公元23年五月至六月,交戰的雙方是以王莽為首的新政權軍隊與以光武帝劉秀為首的綠林軍的壹次決戰。新政權的軍事將領主要是王莽的親戚王邑、王尋,擁兵43萬余人,兵精糧足。綠林軍的主將是西漢皇族後裔劉秀,有軍隊17000人,大部分是鄉下農民。單從雙方軍隊的人數來看,新軍是綠林軍的25倍,士兵的綜合素質也高,按理來說擊敗綠林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劉秀發揮其超人的軍事指揮能力,硬是以少勝多,擊敗了數十倍於己的敵軍,奠定了東漢王朝的基礎。
昆陽之戰中,新軍主帥王邑妄圖以人海優勢擊破昆陽,不惜喊出了:"屠此城,碟血而進,前歌後舞,顧不快邪"的口號。
3、赤壁之戰(劉備、周瑜對戰曹操)
赤壁之戰發生於公元207年,交戰的雙方是東漢丞相曹操與地方諸侯劉備、孫權的聯合軍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擁有軍隊超過60萬人,實際投入赤壁之戰的軍隊超過40萬人。劉備、孫權聯軍擁兵16萬人,實際參加赤壁之戰的軍隊人數為5萬人。為什麽實際參戰人數會少於擁有的軍隊人數,道理很簡單,曹操要防止北方的馬超、韓遂偷襲,留了十余萬大軍守衛後方;劉備數敗於曹操,確實手上無兵,孫權雖然有13萬大軍,但短時間無法集中,為了戰爭需要,就近挑選3萬精兵打頭陣,剩余的軍隊待聚集後作為第二梯隊。
因此赤壁之戰的實際兵力對比為曹操軍40萬人對孫、劉聯軍5萬人,8比1的人數比,曹操占有絕對優勢。
4、淝水之戰(謝安、謝玄對戰符堅)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交戰的雙方是以符堅為首的前秦政權對戰以謝安、謝玄為主要軍事統帥的東晉政權。
以兵力來說,前秦皇帝符堅傾國出動,實際參戰兵力超過117萬人。東晉雖然也擁有不低於50萬人的軍隊,但這些軍隊分散在桓、王、謝三姓大族手裏。為了牽制前秦,桓沖、王蘊手裏的20余萬兵力沒有參與淝水之戰。實際直接參加淝水之戰的東晉軍隊就是謝安侄子謝玄手裏的8萬北府兵,另外還有10余萬軍隊在後方集結當中,這些軍隊直到戰役結束都沒有參與進來。後退時被東晉降將朱序搗亂,大呼:"秦軍已敗!"不明就裏的前秦士兵以為己軍被擊敗,爭先恐後的向後逃竄,百萬大軍損失殆盡,跟隨符堅回到都城的親兵僅800騎而已。
5、睢陽之戰(張巡對戰令狐潮)
睢陽之戰又稱睢陽保衛戰,發生於公元756年,交戰的雙方是以唐朝睢陽守將張巡為首的官軍對戰以令狐潮為首的投降安祿山的叛軍。
從字面兵力來看,張巡部前前後後參戰兵力為7000人,另外還有3萬多老百姓。令狐潮投入進攻睢陽的兵力***計18萬余人。
戰役的過程就不多說了,簡單的介紹壹下戰役的結果。張巡以7000人的兵力,堅守睢陽半年之久,殺傷叛軍超過12萬人,最後全軍覆沒。安史之亂結束後,唐肅宗追贈張巡為揚州大都督、鄧國公。後世皇帝追封張巡為通真三太子,追封張巡部將雷萬春為雷霆驅魔大將軍,追封張巡部將南霽雲為秦州慧音山昭佑嘉澤二龍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