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地震十周年 那些人過得怎麽樣了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廖智和婆婆以及10個月大的女兒被埋進廢墟。26個小時後廖智被救出,但她永遠失去了孩子、婆婆和跳舞的雙腿。作為兒媳,她送別了長輩;作為母親,她失去了孩子;作為舞者,她失去了雙腿。壹場地震,同時奪走了她的家庭和事業。
“在廢墟裏被埋著的時候,覺得可能很快就要死了,但當我被救出來的時候,那種感覺,很沖擊,很震撼——我居然活下來了!死裏逃生帶來的是對失而復得的“第二次”生命的尊重,就想好好地把握住未來的每壹刻。”地震後,廖智沒有忘記自己獲救的每壹個細節,她說,知道生命有多脆弱,人才知道該怎麽活。
活著是壹件珍貴的事,幾乎每壹個接受采訪的512地震親歷者都表達著這樣的感受,廖智也不例外。截肢後不久,曾是舞蹈老師的廖智重返舞臺,壹曲《鼓舞》曾震撼壹時,高位截肢後的腿支撐著她完成壹個個高難度的舞蹈動作,爆發著骨子裏的生命力量。在生活中,她盡量不依靠輪椅,她安裝了義肢,繼續跳舞、跑馬拉松、攀巖,她重新獲得了身體的自由和對生命的希望。
涅槃重生,重新獲得幸福家庭
2014年6月1日,在地震過去六年之後,廖智曬出婚禮照片,重新收獲了愛情和婚姻。她的女兒熹熹,現在壹歲半了。在他們家裏,至今保留著廖智大女兒的照片,她會把曾經的經歷如實告訴小女兒,希望她知道所有的故事。
正是因為對過去的紀念,廖智對家庭更加重視。壹歲半的熹熹有22斤了,愛黏著媽媽,愛要抱抱。“不會因為截肢而抱她的時候有猶豫,也不會告訴她妳可以幫助媽媽。”廖智不想讓女兒有心理負擔,不想讓孩子覺得,要小心、要保護媽媽,“希望她是健康的。”
小女兒的到來也並不意味著取代。“我們相信,有壹天,我們壹家人都會在天堂相見,會和大女兒團聚的。”最近,廖智又有好消息,肚子裏有了二寶。她打算至少陪著兩個孩子都讀幼兒園了,再考慮自己工作的事。
從幸存者到誌願者的轉變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是會變化的。對廖智而言,現在的她因為自身的經歷,會更多地關心周邊的人。2013年4月20日,雅安蘆山地震後,廖智第壹時間出發抵達地震災區,成為壹名誌願者,去到災區幫助了很多跟曾經的她壹樣受災的人們。
“如果不是因為在這場全國人民關註的災難中受傷截肢、備受關註,廖智可能現在還在路邊擺地攤謀生,哪裏還有可能站起來跳舞?”丈夫的壹句玩笑讓廖智開始關註這個社會的弱勢群體。
每個月,廖智和丈夫都會以私人名義發起聚會,邀請使用義肢的朋友們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故事,鼓勵他們去參與社會活動,展示自己的“不完美”,傳遞“妳可以很自信、很有尊嚴地去生活”的信念,也逐漸改變社會對所謂弱勢群體的思維慣性。廖智的舉動幫助了很多和她壹樣的人重拾對生命的希望和自信,地震後獲救的生命群體正在閃閃發光。
廖智的堅強源於對生命的珍惜,5.12地震之後還有很多活下來的幸存者,他們都帶著對逝去親人的懷念更加努力地生活著。災難無法擊垮人類的生命意誌,天助自助者,人類之愛將永存。
貝爾安親作為課後服務品牌,向這些意誌堅強的人們致敬。距離5·12四川汶川地震已經過去了十年,隨著時光流逝,生活還要繼續,貝爾安親也祝願所有經歷過災難的人,能夠保持希望,重建生活,重拾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