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拉·達席爾瓦是誰?有何作為?
大力加強與發展中國家和第三世界之間的合作,是盧拉外交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他作為巴西左派代表人物,對社會主義中國有著“天然的階級情誼”。1974年巴中建交以來,兩國壹直保持著良好的外交和政治關系,並且建立了戰略夥伴關系。兩國在航天領域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成功發射了兩顆地球資源衛星,並正在繼續研制第三和第四顆衛星。兩國經貿關系近幾年發展迅猛。中國已經成為巴西的第三大貿易夥伴。
應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邀請,2004年5月22日晚,巴西總統盧拉抵達北京開始對中國進行為期6天的國事訪問。隨同盧拉總統來訪的有420多名巴西企業家組成的巴西商務代表團,創下巴西總統出訪隨行人數的最高記錄。除了龐大的商務代表團,與盧拉總統同行的還有外交部、發展工商部、旅遊部、能源礦產部的多位部長。可以說,影響巴西經濟發展的關鍵人物都來了。據統計,巴西是中國在拉美的最大貿易夥伴,中國是巴西全球第四大貿易夥伴和第三大出口市場。2003年,雙邊貿易額達79?89億美元。5月23日,盧拉總統參加了巴西石油公司北京代表處的揭幕儀式。這家石油公司是全球領先的20家石油公司之壹。巴西石油公司駐北京辦事處成立後,巴西對中國的石油出口將從以前的每年200萬桶猛增6倍,達到每年1200萬桶。巴西將成為中國又壹個重要的能源供應國。盧拉總統訪華期間還接受了中國旅遊局遞交的“旅遊目的地”文件,巴西有望成為中國公民的下壹個旅遊目的地國。
盧拉在評價他2004年中國之旅時說,這是“巴西政府壹次偉大的旅行”。借著巴西總統盧拉訪問中國的契機,中巴兩國政府在工業、商業、科技等方面建立起廣泛合作,這將極大地改變目前國際經濟關系中的不均衡狀況,也將對兩國自身的發展起到明顯推動作用。中巴兩國簽訂多個合作協定標誌著亞洲和拉美兩個大國將在經濟互補和雙邊合作方面更進壹步尋求互利互惠的雙贏局面。中巴兩國間的合作邊遠離國際經濟舊秩序裏的掠奪和依附關系,更沖破了美國淩駕於拉美國家之上的不平等的經濟局面。《波士頓環球報》載文稱,盧拉總統對中國的訪問,再壹次體現了盧拉“靈活務實”的外交謀略,盧拉政府積極的態度發展對華關系,這是由盧拉總統所確定的外交路線和政策決定的。巴西對外關系研究所所長薩拉伊瓦指出,盧拉政府的外交政策包括三項基本原則,即平衡外交、提升雙邊關系地位和(巴西)國際作用普遍化。在這些原則指導下,巴西加強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與其中的大國發展關系。中國、印度、南非和俄羅斯被巴西列為重點發展關系的對象國。巴西這樣做,欲達到“壹石二鳥”的目的:在經濟方面,增加與上述國家的經貿合作,以實現盧拉總統本人提出的改變“巴西貿易地理”的目標,減少巴西出口對歐、美發達國家的依賴程度;在國際政治方面,加強與發展中國家中的大國溝通,通過國際作用普遍化的逐步實現,最終完成“巴西需要在世界上占據突出位置”的目標。盧拉以左派身份當選巴西總統後,在國際舞臺上往往以第三世界代言人而自居。盧拉總統訪問南非、印度、中國,以及對其他非洲和中東的發展中國家的訪問,與印度、南非結成三國集團,在坎昆會議出面組織20國集團,在壹定意義上可以理解為巴西為達成既定的戰略目標而采取的具體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