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的大規模裁員和轉型,對員工影響大嗎?
富士康的裁員消息引發了大家的關註,裁了幾十萬的員工,富士康對此的回應也是這是正常的常態費用檢視。富士康作為壹家擁有百萬工人的大廠,裁員其實是壹件很正常的事情,因為蘋果的預期銷量不足,富士康又是靠代工蘋果來賺錢的,人家那邊給的錢少了,自然也要控制自己的成本。畢竟盈利賺錢才能使壹個企業活下去,能有可持續的發展。
富士康的郭臺銘之前也表示過要打造24小時無人化工廠,用機器人代替人工。讓富士康從勞動密集型企業向科技型企業轉型,這樣的結果就是會導致壹大部分富士康員工失業。
其實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僅僅是壹種願景,雖然富士康員工的工作大多數都是簡單的組裝工作,從工作內容上來看機器代替人工是可行的。但是從實際上看,如果想要用機器全部覆蓋富士康的生產線,前期的資金投入是難以想象的。而且按照富士康每年都在擴招員工的趨勢來看,至少富士康現在還是認為雇傭員工的成本會遠遠低於在生產線上普及機器人的成本。有人會問如果萬壹實現了?那麽剩下的這批員工會怎麽辦,其實要實現全自動化生產談何容易,而且富士康作為精密電子儀器的代工廠,人工的精細度往往會比機器人好,壹旦用機器人投入生產,如果前期不做好測試工作的話,流水線上生產的良品率肯定會遠遠低於人工的合格率的。
即使是做到了很高的精細程度,人工在組裝上還是有很大的優勢的,更加靈活,更加仔細,這樣的話就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富士康的轉型並不是導致員工失業和企業裁員的重要原因,經濟形勢的下滑,整體環境的不好,消費升級等等都是能影響企業調整自身員工成本的重要因素。
與其說富士康裁員和轉型導致了大部分人的失業,更不如是自身的能力跟不上社會的發展。追求高效是每壹個企業追求的目標,即使是富士康這樣被人們稱作“血汗工廠”,為了最基本的經濟效益也是要追求工作效率的,節省時間,提高效率是每壹個企業生存下去的基本。
富士康裁員和調整成本是大勢所趨,可能會造成壹部分員工失業,但是從富士康的角度來講,面對日益增加的人工成本,利潤空間縮小。任何壹家企業都會選擇新的方式去追求更大的利潤,裁員和轉型就是兩種表現形式。
或許富士康的舉措在未來會導致壹部分人的失業,但是對於整個制造業來說,還是利大於弊的。但是從目前來講,轉型只是願景,流水線上的員工在短時間內不會撤出流水線,機器人也不會在短時間內走上流水線代替生產,談失業還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