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中怎樣設置馬蹬筋
當板厚≤140mm,板受力筋和分布筋≤10,時馬凳筋直徑可采用ф8;當140mm<h≤200MM,板受力筋<=12時,馬凳筋直徑可采用ф10;當200mm<h≤300mm時,馬凳直徑可采用ф12;
當300mm<h≤500mm時,馬凳直徑可采用ф14;當500mm<h≤700mm時,馬凳直徑可采用ф16;厚度大於800mm最好采用鋼筋支架或角鋼支架。
擴展資料
當基礎厚度較大時(大於800mm)不宜用馬鐙,而是用支架更穩定和牢固。板厚很小時可不配置馬鐙,如小於100MM的板馬鐙的高度小於50mm,無法加工,可以用短鋼筋頭或其它材料代替。
馬鐙鋼筋壹般圖紙上不註,只有個別設計者設計馬鐙,大都由項目工程師在施工組織設計中詳細標明其規格、長度和間距,通常馬鐙的規格比板受力筋小壹個級別,如板筋直徑ф12可用直徑為ф10的鋼筋做馬鐙,當然也可與板筋相同。縱向和橫向的間距壹般為1米。
不過具體問題還得具體對待,如果是雙層雙向的板筋為ф8,鋼筋剛度較低,需要縮小馬鐙之間的距離,如間距為@800*800,如果是雙層雙向的板筋為ф6馬鐙間距則為@500*500。有的板鋼筋規格較大,如采用直徑ф14,那麽馬鐙間距可適當放大。
總之馬鐙設置的原則是固定牢上層鋼筋網,能承受各種施工活動荷載,確保上層鋼筋的保護層在規範規定的範圍內。
百度百科-板凳筋
百度百科-馬凳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