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半卷為無用師卷前半卷叫什麽
後半卷為無用師卷前半卷叫《剩山圖》。
現在後半卷無用師卷收藏在中國臺灣省臺北故宮博物院,前半卷剩山圖收藏在中國浙江省博物館。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於1350年創作的紙本水墨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壹。黃公望為師弟鄭樗(無用師)所繪,幾經易手,並因“焚畫殉葬”而身首兩段。
《富春山居圖》原畫畫在六張紙上,六張紙接裱而成壹副約七百公分的長卷。而黃公望並沒有壹定按著每壹張紙的大小長寬構思結構,而是任憑個人的自由創作悠然於山水之間,可遠觀可近看。
這種瀏覽、移動、重疊的視點,或廣角深遠,或推近特寫,瀏覽過程中,視覺觀看的方式極其自由無拘,角度也非常千變萬化。
剩山圖從壹座頂天立地渾厚大山開始,長篇巨制,拉開了序幕,圖畫上峰巒收斂鋒芒,渾圓敦厚,緩緩而向上的土堆,層層疊疊漸進堆砌著。
又轉向左方慢慢傾斜,黃公望使用他最具獨特見長的“長披麻皴”筆法,用毛筆中鋒有力向下披刷,形成畫面土壤厚實的質地,山嵐白色霧氣迷蒙,表現出江南山水濕潤的獨特氣候之特色。
總體風格:
《富春山居圖》山石的勾、皴,用筆頓挫轉折,隨意宛然天成。長披麻皴枯濕渾成,功力深厚,灑脫而頗有靈氣。全圖用墨淡雅,僅在山石上罩染壹層幾近透明的墨色,並用稍深墨色染出遠山及江邊沙漬、波影,以濃墨點苔、點葉,醒目自然。
整個畫面林巒渾秀,草木華滋,充滿了隱者悠遊林泉,蕭散淡泊的詩意,散發出濃郁的江南文人氣息。元畫靜謐蕭散的特殊面貌和中國山水畫的又壹次變法賴此得以完成,元畫的抒情性也全見於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