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顧聊繪畫·貳》C13-18
閱讀提煉
1、庫爾貝——自信、叛逆、瘋狂、才華橫溢
他的自畫像可能是西方藝術史上最酷的自畫像,與其他畫家面無表情,兩眼放空的自畫像不同,畫中的庫爾貝正撩起頭發瞪著妳,這是壹幅讓人過目不忘的自畫像。這幅畫也充分體現了庫爾貝奔放的個性,同時,也有壹絲“浮誇”和“作秀”的味道。
19世紀的法國畫壇,是個“妖人”輩出的地方……而庫爾貝,絕對算得上是“妖怪中的孫悟空”。
但還有壹點更厲害:庫爾貝是無師自通的!其實庫爾貝從小就跟著村子裏的牧師學習繪畫技巧,到了巴黎以後,還在皇家美術學院和貝桑松美術學院受過正統的繪畫教育……對於壹個中國畫家來說,講究的是“師承”,老師的名氣越大,就越有面子,自己的作品也越容易被肯定。但是老外的畫家講究的是“個性”、“創新”,所以幾乎不會聽到用類似“某某畫家100%繼承了他師傅的風格”或“他畫的和某某大師壹模壹樣”的話來評價壹位畫家。
庫爾貝之所以在“有老師”的情況下說自己“沒有老師”,因為在他看來他沒有從這些老師身上學到什麽, 他的畫風和題材都是靠自己摸索出來的 。
19世紀40年代,他獨創的“武功”開始嶄露頭角,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以自己為題材創作的壹系列“ 自戀作品 ”。庫爾貝用這個自畫像系列迷倒了成千上萬女粉絲(和男粉絲),成功走出了“自我營銷”的第壹步。
在名氣爆棚的同時,他的作品也受到了權威機構的肯定,這個權威機構就是第壹冊中經常提到的——法國官方沙龍。壹個初出茅廬的畫家,想要成名,唯壹的途徑就是進入官方沙龍。官方沙龍在當時是法國最權威的也是唯壹的藝術平臺。作為壹個權威的機構,就必須有壹個權威的標準,這也是對他們認為有才能的畫家負責。然而定這個標準的人,都是受過古典繪畫熏陶的老藝術家。而這批“新新人類”的藝術風格,和他們的標準實在差得太遠了。不管怎麽說,有壹點是可以肯定的。 並不是沙龍的拒絕造就了這批新興藝術家,而是他們早晚都會紅,問題是在哪兒紅 。庫爾貝就是最好的例子。
這是他1849年創作的《奧爾南人飯後的休息》。畫的是庫爾貝的父親和幾個來他家做客的客人,他們吃完晚餐後正在休息、聽音樂,很輕松,也很舒服。但這種題材在沙龍裏是不多見的,因為上不了臺面!沙龍中畫的,除了神話故事,就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庫爾貝卻把視角放在了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普通人身上。雖然上不了臺面,但題材卻很新穎。沙龍展出這幅畫之後,大受好評。庫爾貝還因此得到沙龍頒發的“免死金牌”(以後可以不經審批送畫參展)。
同年,庫爾貝還創作了這幅《石工》。雖然從畫面上看不見兩人的臉,但整幅畫卻能給人壹種悲慘的感覺……因為從畫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兒子的未來,他長大後,就會變成身邊老子的樣子,繼續幹著粗重的體力活……
這兩幅畫也奠定了庫爾貝的繪畫風格,他認為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都太假,太做作。“如果要我畫長翅膀的小天使,那妳先逮壹個來給我瞧瞧。”庫爾貝只畫他的“ 現實主義 ”,堅持 將視線放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身上 。在得到榮譽、名聲和金錢之後,他便開始畫他喜歡的東西,這是他最著名的壹幅巨作《奧爾南的葬禮》。有才華的“叛逆分子”特別招人喜歡。
1871年,他加入了巴黎公社,被選為公社藝術家協會主席。1871年5月16日,庫爾貝率領著壹幫憤怒的青年,拆了壹根柱子。這根柱子名叫“旺多姆圓柱”,是由200門大炮熔鑄成的。這根柱子是法蘭西帝國的標誌,更重要的是,它象征著拿破侖家族的榮耀。巴黎公社失敗以後,庫爾貝就被逮起來了。庫爾貝為此坐了6個月的牢,出獄後,他收到了政府寄給他的壹份賬單——30萬法郎,用於修復旺多姆圓柱。錢是拿不出了,庫爾貝從此流亡海外,成天借酒澆愁,沒多久,便在瑞士洛桑死於飲酒過度。
庫爾貝的作品,影響了當時許許多多的畫家。比如說後來的“印象派之父”馬奈。
他狂野、高傲的個性使他成為“鶴立雞群”的藝術家,壹次又壹次地震動整個畫壇……這究竟是他真實的個性表現,還是刻意的自我營銷?無論是“真的”還是“演的”, 他永不妥協的精神以及在藝術上求新、求變的態度都是值得我們尊敬的。
2、在作者看來,光就名氣和影響力而言,基本可以把畫家分為4檔:
第4檔是畫匠。其實就是手藝人,畫畫只是養活自己的工具,是壹種生存手段。主要以肖像畫家為主,只要畫得像,畫得客戶滿意就行了。
第3檔是藝術家。相對厲害壹點兒了,有自己的想法,甚至有自己的風格。繪畫對他們而言不僅是工作,更是興趣,是抒發個人情感的途徑。
第2檔是大師。能進入這壹檔的畫家,基本就可以用“偉大”來形容了。他們不僅在藝術史上有卓越的貢獻,作品甚至會影響到許多第3、4檔的藝術家。
第1檔是傳奇,這裏全是才華橫溢的天才,在藝術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而且要被分入這壹檔,還需要壹些“運氣”。可以是“幸運”也可以是“黴運”,他壹定要是個“ 有故事的人 ”。就像選秀節目壹樣,東西好的同時,能再加點兒料的話,就會更加出彩。
在荷蘭畫壇,光“1檔”畫家就至少能湊出壹桌麻將!(“2檔”畫家差不多能組成好幾支足球隊了。)我把這桌麻將稱為“荷蘭四大天王”。
他們中的兩位是梵高、倫勃朗,還有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 1632~1675。因為除了畫,他幾乎什麽都沒有留下。
3、謎男子:維米爾
因此“謎男子”這個稱號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維米爾究竟留下了幾幅畫?這個問題到今天還沒有壹個定論,或者也可以說是35+1幅,1幅待定。
因為他的這三十幾幅畫,可以說是幅幅精品!《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這幅看似簡單的肖像畫,卻可以抓住每個觀賞者的視覺神經,讓人過目不忘。300多年前的壹幅畫,居然可以打動我們這些現代人,這本身就是維米爾的魔術吧。
我們先來看看他的這幅“自畫像”(或者說疑似自畫像)壹《畫室》其實這個小洞應該是個針眼,維米爾在這個位置紮了壹根針,在針上繞壹根線,根據線拉出的輔助線完成了整幅構圖。為什麽小洞的位置會在這裏?因為維米爾想把妳的註意力引到這個點上——在妳自己都不知情的情況下。
其實“控制”觀賞者的視覺註意力,是荷蘭畫家的慣用手法。但其他畫家通常都會用畫中人物的手指,或者其他身體部位指向他們想讓妳看的那個點。而只有維米爾,是 在不知不覺中控制妳的視覺 。這也是維米爾的慣用伎倆,隱藏明顯的線索,使畫面變得更加耐人尋味……
從某個方面來講,維米爾應該也算得上是壹名“攝影師”,只不過普通攝影師按下快門只需要“哢嚓”壹下,而維大攝影師按壹次快門需要半年時間——就是所謂的“人肉照相機”。
維米爾光憑三十幾幅畫就登上了“超級大師”的寶座,因為他的 每壹幅畫都蘊藏著許許多多精心設計的細節 ,這些細節就像偵探小說中的線索壹樣勾著觀賞者,使人不由自主地去推測畫作背後蘊藏的含義。
暗喻:許多畫家都會使用暗喻的手法,但維米爾用得特別多。
控制視覺:維米爾喜歡用他的畫來控制觀者的視覺,在邀請妳進入畫面的同時又想方設法地用各種道具把妳隔在畫面之外……可能這就是所謂的“ 距離美 ”吧。除了用桌椅板凳,維米爾還會用色彩來控制視覺。《代爾夫特風景》就是風景畫中的“勞斯萊斯”。
為了達到操控視覺的目的,他經常會通過 擺弄房間裏的擺設 ,來引導觀賞者。動與靜是相對的,維米爾處心積慮地制造出水波蕩漾的“假象”,就是為了襯托出整個畫面的安靜。
4、“黃金畫家”古斯塔夫·克裏姆特Gustav Klimt:藝術與設計界的“雙料奇才”
他從不談論自己的作品,甚至從不談論自己。他曾說過:“如果妳想了解我這個人,那就去看我的畫吧。”
他的父親,是個雕刻師,他雕刻黃金!這些用於裝飾的幾何圖形,後來也經常出現在克裏姆特的作品中。這也是克裏姆特的作品都具有很強的裝飾性的原因。克裏姆特絕對是大師級藝術家中,最“全面發展”的壹個。既可以是“人肉照相機”,也可以抽象得壹塌糊塗。最牛的是能 把寫實和抽象完美地結合在壹起 ,毫無違和感。代表作:《阿黛爾·布洛赫-鮑爾肖像Ⅰ》(Adele Bloch-Bauer's Portrait) ,1907。
克裏姆特也是個會賺錢的藝術家,他知道大眾喜歡什麽。克裏姆特的作品經常帶給人們無限的遐想,壹直到今天看,都不會有過時的感覺。而且他能夠將設計和藝術完美地融合在壹起。 設計講究理念,藝術講究感覺。
5、埃貢·席勒Egon Schiele
那時沒人會想到,他將在之後的20年中大放異彩,甚至取代克裏姆特,成為維也納新的藝術之神……克裏姆特就是席勒的“貴人”。那時的席勒就已經找到了自己的風格,許多畫家花壹輩子也不壹定能做到的事,他19歲就做到了。說到席勒的繪畫風格,不得不提壹下他所屬的“流派”,專家學者們喜歡將他劃入“ 表現主義 ”(Expressionism)。顏色鮮艷,扭曲變形,不追求繪畫技巧,繪制時漫不經心,平面,缺乏透視,不理智(憑感覺創作)的壹種畫風,題材多以恐怖和性為主。
具體操作方式如下:
1.準備好繪畫所需的工具(顏料、畫布、畫筆等);
2.先別開始畫,讓大腦先處於放空狀態,身體要放松;
3.選幾個妳覺得最鮮艷的顏料;
4.現在,妳大腦中浮現的第壹個畫面,用妳選的這些顏料將它塗到畫布上。
註:不要在意畫得“像不像”,任由妳的手領著畫筆,隨著妳的思緒在畫布上遊走。
在我們這些普通老百姓眼裏,許多表現主義大師的作品看上去確實像是在瞎畫。但是,其實它們遠沒有表面看上去的那麽簡單,就像武林高手練到登峰造極的境界時,往往不用什麽煩瑣的招式就能把對手幹掉壹樣。即使同屬表現主義,針對每個畫家不同的人生經歷,以及對繪畫技法的不同理解和掌握,所表現出的作品也可以是天差地別的。也就是說, 先要看妳腦子裏有沒有“料”;然後再看手上有沒有“功夫”;最後還得看妳對兩者的偏好 (哪個所占百分比多壹些)。表現主義並沒有壹個統壹的畫法,它更像是“水泊梁山”,每個好漢都有自己的壹技之長。只要是表達內心真實想法的,都是好兄弟。因此,表現主義也可以算是壹個“大雜燴”。那些不知道應該算什麽派的藝術家基本上全都被丟進表現主義。其中也不乏巨星級人物,比如愛德華·蒙克 (Edvard Munch),他的《吶喊》也算得上是家喻戶曉的作品了。
席勒畫靜物,畫風景,也畫肖像。但他最擅長也是最喜歡畫的,應該就是人體了。席勒人體的幾個標誌性的特點:
①. 線條。優美流暢的線條,是其作品標誌。就像梵高的色彩、倫勃朗的光影效果壹樣出名,是壹門獨步畫林的絕技,可“殺人”於無形之中。那些讓藝術大師們糾結了幾個世紀的透視感、立體感,在席勒那兒用幾根線條就全都搞定了。
②繪畫方式。除了線條之外,席勒的繪畫方式也很獨特。他通常都是 先畫完線稿,然後在他認為對的地方加上他認為對的顏色 。顏色就像前面所說的:“ 不為追求真實,只為表達情感 。”
於是他的人體肌膚上經常會出現許多五顏六色的點。從寫實的角度看,這些點看上去有點兒像瘀青或青春痘,但有意思的是整個畫面又讓人覺得很和諧,仿佛那些點本來就應該在那兒似的。
③題材。關於席勒人體畫的題材,概括地說就壹個字——“性”。他的人體畫中,10幅有9幅含有性暗示的成分。
這些人曾經留下過許多經典作品和事跡,感動過無數人,但他們卻早早地離我們而去……當然,英年早逝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不幸的,但是如果換個角度想,他們就這樣光榮地走了,卻把經典永遠留在了那裏,能把自己的生命定格在最輝煌的時刻,也未嘗不是壹種幸福啊。再回頭看席勒的油畫、速寫,甚至海報設計……即使放在今天,也不會有過時的感覺。而他在我們心中,也永遠是那副年輕、帥氣的樣子。
就像他曾經說過的壹句話: “藝術不是時尚,藝術應該是永恒的。”
6、“萬人迷”愛德華·馬奈 édouard Manet, 1832~1883:人稱“印象派之父”
有錢,有地位,又畫得壹手好畫,想不被追捧都難。這位法國“小馬哥”的人緣也確實好,包括莫奈,左拉、德加。而且他的朋友也遍布各個行業。
馬奈雖然不屬於印象派,但卻受到了整個印象派的追捧和崇拜。這壹切全都源於他的壹幅畫“草地上的午餐”。如果說,印象派運動是藝術史上的壹次大爆炸的話,那麽馬奈的這幅畫就是壹根導火線。題材和構圖都是從大師那兒“致敬”來的,然後再給人物加上了壹套時髦的衣服,有什麽了不起的?學問還真就在這衣服裏。
拿破侖三世是個非常熱衷於藝術的領導人,但被他看上的藝術家,能在藝術史上留名的實在少得可憐,反而被他拒絕的藝術家大多紅得發紫,從前面介紹過的庫爾貝,到這章的馬奈,再到後來的印象派,全都成了藝術史上的大師級人物……壹個如此酷愛藝術的人,卻成了史上最不識貨的收藏家,嗚呼哀哉!正是拿破侖三世的沙龍“落選展”成就了馬奈。這幅《草地上的午餐》,在普通老百姓的眼裏,恐怕就是壹幅莫名其妙的裸女圖。而對於壹群“新銳”藝術家來說,這幅畫不僅 顛覆了當時的壹切主流藝術理念,他們還從這幅畫中看到了希望 ——同樣是壹幅被沙龍拒收作品,居然能被拒得那麽轟轟烈烈!如果說《草地上的午餐》是壹道劃破夜空的閃電,那麽《奧林匹亞》就是真正的“五雷轟頂”了。用官方的話來說,這幅畫是馬奈對主流藝術的公然挑釁!
《女神遊樂場的酒吧》:馬奈最後壹次,借自己的作品向他崇拜的大師“致敬”,這壹次,是他最崇拜的壹位——“鏡子畫家”委拉斯凱茲。觀賞者看著這幅畫,面對著吧臺後的女子,卻能從鏡子中看到整個酒吧的壹切,而這恰恰也是女子眼中所看到的場景……
馬奈有著許多偉大的頭銜——印象派之父、現代藝術創始人。然而在他的墓碑上,只刻著短短的壹行字,據說是德加寫的:“妳比我們想象中更偉大”。
7、貝爾特 · 莫裏索(Berthe Morisot)能成為女藝術家,首先是她很富有。她的“有錢”,是在骨子裏的,有錢到自己都意識不到自己多有錢。其次是出生藝術世家。外公是洛可可大師——讓-奧諾雷·弗拉戈納爾(Jean-Honore Fragonard),畫《秋千》的那個。為洛可可藝術全盛時期揭開序幕的藝術家。她的老師是巴比松派大師卡米耶·柯羅(Camille Corot)。法國巴比松畫派的代表人物,19世紀最出色的抒情風景畫家,同時也是19世紀留下畫作最豐富的藝術家,他的人生放在今天正是無數人夢想的濃縮,有錢,做著藝術的事兒,四處旅行。後來莫裏索就是把戶外作畫這種理念帶到了印象派,成為印象派的創始人之壹。如果說雷諾阿的畫中洋溢的,是幸福的氣息,那麽莫裏索表現的就是 溫馨與和諧 。她的代表作《搖籃》(The Cradle)光從姐姐艾瑪的眼神和動作,就能體會到母愛與溫柔。她的絕技是,她筆下的女子總是那麽的勾人。也許這正是女畫家的優勢,似乎能夠畫出女人的內心世界。每當站在她畫的女子面前,都會不由自主地被她們的 眼神 所吸引。有時只是兩個簡單的黑點,有時她甚至沒有望向妳這邊,卻依然能毫不費力地抓住觀賞者的註意力。
莫裏索先後12次出現在馬奈的畫布上,是他最愛用的模特。其中最著名的是這幅肖像畫。小顧個人認為,就這幅畫的動人程度和藝術價值而言,足以媲美《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和《蒙娜麗莎》這兩幅,只是沒有那兩幅那麽神秘。莫裏索那黑色的眼睛,似乎只有在馬奈的畫布上才顯得格外動人。
實際運用
1.多運用高科技技術,讓畫更準確也沒什麽不對,關鍵是讓技術服務於人,讓自己有更多時間精力去精進自己要提升的部分。
2.註重作品的裝飾性,把寫實和抽象完美地結合在壹起。
3.現實主義,註重 將視線放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身上 。無論是攝影還是繪畫,都可以去關註此類作品,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下壹步行動
1.多練習人物速寫的線條。
2.研究壹下人物畫上的顏色添加,可以隨意地添上幾筆,而不是全彩的效果。
3.學習維米爾的作品中的各種細節和視覺引導方式。
每日壹句
設計講究理念,藝術講究感覺。